O2O实践中的九点思考
(一)烧钱烧不出未来?
到家美食会孙浩:“资本不可能永远扭曲市场!”
‘滴滴’和‘快的’烧钱大战,在“打的”这件事上2021年就送出了二十几个亿。2021年专车烧钱大战又拉开了大幕,与此同时外卖领域的烧钱大战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美团外卖,饿了么,淘点点等,为了各自的市场份额真金白银的厮杀。每份餐平均6-10元的补贴,烧遍大江南北。
疯狂的烧光投资者的钱以后,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吗?如果这样的运作,不能积累忠实的客户,岂不可惜了白花花的银子。
其实,也不白烧,这表面上是‘打的’、‘外卖’的平台之争,实际上却是‘支付平台’之争,他们身后的‘支付’、‘支付宝’等支付工具之争。为了折扣和优惠,你装了、用了、并且习惯了这些支付工具才是烧钱之争的终极目标。
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市场冷静下来以后,打车和外面平台烧完了以后该何去何从,见仁见
智。 完成历史使命后,光环褪去,还留下些什么?或许‘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
(实例分享):半年前我们就吃过烧钱的亏,我们启动“重物宅配O2O”项目,其实做重物配送(米、油、奶)本身就挺讨喜,如果价钱合理,这是‘懒人时代’的刚需。 但我们发展初期就走了烧钱的弯路。重物宅配是我们跟中国电信的便民合作项目,当时做补贴力度很大,业务发展也出奇的顺利。但客户虽然在购买我们的服务,却忽略了我们的重物宅配的卖点,用折扣补贴吸引来的客户,也会因为没有折扣补贴而离去。后来,补贴停止了,业务急速下滑,客户回访的结果:他觉得以前省10元,现在原价买相当于多花10元!心里就感觉亏了。性价比、便利性已经根本不关注了。后来我们花了好大力气才把客户引导回来一些。‘烧钱’烧出来的问题,后患无穷。后来的宣传中我们完全避开补贴折扣的字眼,把便利和实惠作为推广的根本。这也是非常好的经验。
这就是资本扭曲了市场规律!违背市场规律的东西都不会长久。回归提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长久运行的基础。
(二)O2O同类项目太多,如何竞争中如何胜出?
洗衣、社区家政、教育、社交、美业、出行、餐饮、零售宅配,母婴,现在的O2O企业,80%以上无外乎都是这9大业态之一。
O2O确实是全民创业的机会,门槛不高创业者多,线下实体商户入场的也多。所以会看到同类型的项目扎堆。特别是一些‘轻模式’的O2O APP,复制性太强,新功能、新模式被抄袭复制。所以有位投资人说得对,现在投项目,投的是“赛道”,用哪个运动员去跑都差不了太多!这句话可能会让很多创业者很失落,但是这才是真正的挑战所在,就是要在一样的赛道上,跑得比别人好!不要害怕同质化的竞争,企业要有属于自己的优质基因。利用你的好基因到优势。例如咖啡业中的星巴克,餐饮业中的海底捞。没有一家企业单单依靠优质的产品取胜,取胜的往往是服务、团队、企业文化精神。我觉得好的基因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实例分享):做重物配送的服务,帮客户送二三十斤米,常常6、7楼都送上去。换做普通快递企业和员工,根本不可能持续做下去。所以我们坚持在招聘的时候,把‘请靠谱的人’为标准,这样服务觉悟才高,自豪感和责任感是我们企业发展得根基。我们重物宅配的口号:“为了那些需要我们的人,我们会坚持下去。”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企业的基因。 有一个伙伴给一个老阿姨送米上门,阿姨很感谢,坚持要他喝杯热茶再走,天气热,茶很烫,很难下
口。但在配送组的里他说:“阿姨太热情了,那一杯茶下去,感觉一天的辛苦值了。”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企业会成功的基因。
很多人说腾讯是‘抄’的高手,我倒觉得它是‘超’的高手,如果QQ和没有持续的‘创新和超越’,如何能有此成绩。创新的基因一直都在腾讯的骨子里。好的基因才能成就好的企业!支付分怎么开通
(三)O2O必须是‘互联网+’吗?
红杉资本王岑:“O2O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代名词。”
O2O其实跟当年的“电商”一样,每个时期的新模式发展到后来都会成为常态。O2O也必然成为商业新常态。
之前看一篇文章,有人评论‘电话接单’后‘线下完成交易’的是”伪O2O”, 他认为O2O的线上部分应该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完成的。我其实反对这样的观点,商业的形态和介质怎么变,商业的本质并没有变,还是服务和产品!而服务和产品都是因为‘消费者’而存在。 消费者觉得便利的模式才是好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会容易忽略掉这样的一部分体。他们具备很强的消费能力,但他们可能不擅长使用APP,甚至玩不转手机。所谓线上,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遥远的。我们如果不能以他们觉得便利的方式去提供产品和服务。才叫“伪O2O”。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