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章炳麟是谁
章炳麟,字枚叔,名绛,别号太炎,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余杭县东乡一个封
建官僚家庭,1936年在苏州病故。章太炎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
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章炳麟是中
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宣传家,也是一位在国学上有多方面造诣的著名
学者。
章氏的思想受到多方影响,因为变化的历程相当繁复,依其《菿汉微言》中的自述,
是以“始则转俗成真,终则回真向俗”十二字予以归结。大抵而言可以1908年光绪二十
四年著成《齐物论释》为界。在此之前,章氏先习朴学、诸子学以及西方进化论和社会学,在因苏报案入狱之后,则改习法相宗,而后思想便以唯识学为尚,认为先秦诸子之学皆不
足比拟,固可谓“转俗成真”。自《齐物论释》著成之后,章太炎因齐物思想的启示,不
再仅以唯识为唯一标准,转而认为凡“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之学皆有价值,开始对古今
中外的学术思想进行重估。即进入“回真向俗”的境界。
形成章太炎思想的背景主要来自四个渊源:一为受乾嘉考证学的影响,讲求客观实证;二为跟随晚清诸子学兴起的潮流,对荀子、庄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扬,尊子贬孔;三
为受到严复的影响,在其早年的文章中尤其多以进化论作为理论架构;四为佛学,尤其是
佛学中的唯识论,是章氏后期思想的支柱,使其思想体系中充满个体主义、相对主义的彩。
除了这四大渊源外,顾炎武、王夫之的民族思想,章学诚、戴震、孙诒让、康有为等
人的思想也对章太炎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章龄之陈龙认为共和政体不如专制政体,章太炎阐述的,有三层意思:代议制的民主共和政体不
能行之于中国;政党与议员勾结,这种共和政体还不如专制政体为宜。结论是建立共和政
体只能是不得已之举。认为清朝推翻后,中国还是行君主专制为好。
作为著名的国学大师,当时最重要的报纸《申报》对章太炎颇为关注,甚至有专门的
记者记载大师讲课内容,然后发表到《申报》上。
1922年4月1日至6月17日,章太炎应江苏教育会的邀请,到上海演讲国学。
江苏教育会在《申报》刊出的通告中解释其何以会邀请章太炎演讲国学:“借西方之
新学,以证明我国之旧学,此即为中西文化沟通之动机。同人深惧国学之衰微,又念国
学之根柢最深者,无如章太炎先生,爰持敦请先生莅会,主讲国学”。
章太炎此次讲学备受上海舆论界瞩目,《申报》进行了全程记录报道。此事之所以受
到关注,与此时思想文化界各种学说、思潮的活跃关系密切。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如火如
荼之际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极大地影响了学界风向,国学研究成为新的学术热潮。章太炎背负国学大师的头衔,对许多希冀保存国粹之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章太炎关于整
理国学的态度、方法,自然为各方关注。
关于讲学内容,《申报》派出专门记录人员,大多在讲演后次日即将讲演内容以连载
形式刊出。章太炎此次国学演讲共分十讲,前两讲略述国学之大概与治国学之方法,至
第三讲转为阐述国学之派别,继而分经学、哲学、文学三类,详叙派别之分,最终一讲
则对国学之前途作一展望。
这时胡适等新文化派学人一面继续推广白话文,一面又提出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
给中国社会造成不小的冲击。第二次讲演当日,《申报》又刊出消息:“江苏省教育会敦
请章太炎先生主讲国学,第一期已于本月一日举行,嗣因报名听讲者异常踊跃,决定自第
二期起,改在尚文门内迎薰路中华职业学校附设职工教育馆内开会,声明扩充座位至一千人。注意国学诸君,得此消息,争先前往索取听讲券,至昨日下午,已满足一千人,可谓
盛矣。”《申报》1922年4月8日《章太炎今日继续讲学》一文中报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