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
2020年第3期总第126期
论点摘编
HUAGONG ZHIYE JISHU JIAOYU
辛忠何佳雯周玲:绿工程教育理念的提出背景、内涵与目标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辛忠、何佳雯和高等教育研究所周玲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绿工程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中认为,传统工程活动对自然不加约束的掠夺与开发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引发了人们对工程活动“环境后果”的反思。当代工程教育需要充分重视人类面临的资源挑战、环境挑战与社会挑战,探索绿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工科学生的绿工程核心能力。现摘编文章的部分内容。高等工程教育承担着培养未来工程师的重大责任,因此工程教育自身如何通过变革实现绿工程目标的议题应时、应势而生。
1绿工程教育理念的提出背景
绿工程教育引领未来工程教育的变革方向。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时期。我国制造业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产业模式已难以为继,以低廉劳动力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成本竞争力”发展局面亟待扭转。
绿工程教育是应对资源枯竭与环境破坏的必然趋势。工程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和损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了人类未来十五年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有8项与绿工程联系密切;美国国家工程院发布的《21世纪工程大挑战》报告中提出了14项工程大挑战,其中有5项与绿工程直接相关。
绿工程教育能够满足未来工程师素养拓新的要求。面对环境问题严峻、生态资源活力不足的现实,拓展工程师素养内涵、培养具有绿工程素养的未来工程师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愈加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2绿工程教育理念的内涵与目标
绿工程教育理念主要聚焦于向工科学生普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培养工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增强学生生态保护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愿景,绿工程教育需要达成以下几个目标。
⑴培养工科学生绿工程观的系统思维当今时代的工程技术日益复杂,工程项目的规模之大、工程建设
的数量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从技术层面看,工程活动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工程需要与经济、环境、艺术、文化等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从社会影响层面看,融入环境、社会、文化等“非技术因素”的工程设计受到更多关注,工程活动的环境影响和社
会影响成为评判整体工程质量与工程效益的重要标准。在绿工程教育系统思维的指导下,工程师需要具备将工程问题置于更大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综合考虑、设计的能力,工程效益的实现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消耗大量资源、危害人类健康为代价。
⑵厚植工科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文化工程与文化紧密相关。一方面,工程本身就是一项文化活动,不同的工程体展现出了相异的文化内核。另一方面,文化超越了表象的“形”,成为指导工程的“灵魂”,对工程产生更为全局和深远的影响。作为具有绿工程素养的未来工程师,工科学生必须具备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文化意识,从而将工程问题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系统性考虑。此外,人文素养的积累有利于提升工程人才的领导力与胜任力,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⑶强化工科学生环境意识的社会责任
21世纪,“工程”的内涵与外延都在扩大,面对传统工程的转型与新型工程对各个领域的渗透,工程伦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工程伦理在工程活动或工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都发挥着隐性的价值指导作用,因此工程伦理教育需要全面融入绿工程教育体系之中。绿工程教育的工程伦理目标在于:解决工程实
验设计中科研方法的传统伦理问题,如弄虚作假、凭空捏造等;规范工程实验过程中的内在伦理,如变量的使用、数据分析等;注重工程的外在伦理,如科研成果对社会、环境、健康的影响等。绿工程教育提出,学生需要接受程序伦理、内在伦理、外在伦理三方面的训练,并将工程伦理内化为学术训练及职业生涯中的指导思想之一。
(全文约12000字,见《化工高等教育》2020年第2期)
(责任编辑
栾学钢)
78
>何琳 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