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
——以建筑设计与原理课程为例
董翠,卢政(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
摘要: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实践性强,在教学全过程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融入课
程思政元素,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发挥课程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建筑设计
与原理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作用,从四个方面提出了
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措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筑设计与原理;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董翠(1982-),女,湖北孝感人,毕业于北京理
工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副教授,研究
生导师,专业方向:陶瓷艺术理论与环境设计。
基金项目:
2020年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
究项目(JXYJG-2020-172);2020年江西省教
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YB166);2019年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学改革项目(TDJG-19-
Z1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21)09-0142-02
DOI:10.16330/jki.1007-7359.2021.09.062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课
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
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
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
理念形成广泛共识[1],这就给各专业课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艺术设计类
课程教学的作用
高校课堂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阵
地,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育人
目标的天然平台。利用好高校课堂,以
教师为主体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内容的设
计,在课堂上灵活贯穿“三全育人”的课
程思政理念,充分挖掘与各门课程相适
应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思
政元素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生
态设计、设计伦理等要素,与艺术设计类
专业课程中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增强学
生的文化自信,有效加强学生的爱岗敬
业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
养,并激发艺术类大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培养具有大设计观的新一代设计人才,
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专业型人才。
2“三全育人”理念下建筑设计与
原理课程思政实践的措施
2.1教师发挥育人主体作用,课前做好
思政资料库建设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
也是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全环节规划的总
设计师。对于艺术设计类教师而言,教
师不仅要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师德师
风,充满正能量,更要加强自身对课程思
政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
能在课堂上将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
融会贯通,做到巧妙融入。任课教师要
特别重视课前思政元素数据库的建设,
组建一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定期讨论
与学习课程思政元素,加强自身德育知
识的储备。通过理论素材与实践案例素
材的收集,着力挖掘、提炼与本课程知识
相匹配的课程思政元素,以供课程团队
教师在思政课程实施中学习、借鉴和使
用。
以环境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与原理
课程为例,蕴含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颇
为丰富。①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
中的重要精神,将其转化为课程思政资
料库的内容之一。例如,习近平关于实
现“中国梦”的主题、新时代核心主义价
值观的思想、重视传统文化建设、弘扬文
化自信的内容、“绿水青山”生态文明思
想,都可以提炼为课程思政资料库的主
世界最丑十大建筑
要资源。②要深入挖掘适用于本课程的
显性和隐性思政元素,如我国传统建筑
本身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本土
地域特的陶瓷文化、历代工程测绘师
和建筑师身上所折射出的工匠精神、敬
业精神和工程伦理观、大设计观,都是思
政资源库的优质素材,教师应善于挖掘,
勤于思考,将这些素材以理论点与案例
库的形式呈现,以对接课程教学中的知
识点。
2.2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目标,精心设计
教学各环节的内容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
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
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2]课程思政元
素在课程中的实施,不是在专业课中增
开思政课,更不是生搬硬套地植入或随
意性、机械性嵌入,“不能把课程思政‘打
碎’后再与专业教学‘做加法’,必须促进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由灌输说教向隐性
渗透的方法转型’”[3]。因此,制定好课
程授课计划,精心设计课程教学环节,改
革教学方式就变得尤为重要。以课程思
政建设为目标,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为建筑教学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建筑基础内容,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是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重要实施途径。具体包括:在课程的教学文件、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和实践作业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在教学活动中开展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建筑设计与原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紧密的课程,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又反哺理论。在课程授课的整个知识模块中,包括建筑概论、中外建筑史溯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中外著名建筑大师作品赏析、建设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单体建筑测绘知识、小型别墅设计方案设计与表达等内容,其中可以应用的思政元素见下表。2.3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教学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充分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使用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多维度教学方式,使得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贯穿于课上课下的始终。建筑设计与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分为四大模块,包括网上慕课模块、线上交流互动模块、线下实体课堂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等。这四大模块通过线上与线下、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能够更好地将课程的德育内容传达给学生。教师应善
于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如、超星学习通、微博、慕课网站、QQ 等现代交流互动工具,即时推送与本课程思政有关的视频、图片、案例和网站链接,实现信息时代优势资源、前沿信息的共享,供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同时,在线上交流平台中,也便于及时解答学生面临的各类思想问题。2.4建立健全的课程考核机制,将德育纳入到课程考核中对于课程的考核,不应单一以最终的方案实践作业作为考核指标,而应将德育内容纳入到课程考核中,重视课程性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得分点,并给出最终成绩。建筑设计与原理实践教学分为平时练习和最终设计方案作业,结合
学生在理论教学环节中思政元素的贯彻
和落实情况,分别设置一定的成绩比例,建立一定的考核标准。实践作业中,以思政元素为切入点,考察学生在方案中
对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性陶瓷文化、本土
徽派特建筑文化、生态设计等内容的
融入情况,是否能够保持严谨细致的工
匠作风完成作业;在小组合作时,还应考察学生是否能保持优秀的协作关系,善
于分工和合作。因此,课程作业中对于
我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及其在方案设计中
表达的认真程度,是课程最终作业中的
重要得分点。此外,学生在理论课程中
的表现、线上推送资源的学习情况、课后的思考与交流,也应成为课程考核的对
象,以检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的
成果。
3结语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以艺术类专
业课程建筑设计与原理为例的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结合互联网技术手段,从课程数据库建设出发,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课后交流等各环节中都注重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特别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地域性陶瓷文化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并探索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这些有益的实践和尝试,无疑给其他艺术设计类课程提供了可学习和推广的具体范式。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
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
12-11.[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
,2018(03):64-69.
建筑设计与原理课程教学全环节中思政资源的融入
建筑教学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