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嘉陵江上》演唱分析
作者:陈伟
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6年第11
        [摘要]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创作于1939年春末,作曲家贺绿汀以嘉陵江为背景,选用小说家端木蕻良的散文诗为词,抒发广大流亡者失去家园、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其悲壮动人的歌声和艺术魅力,激起了无数爱国志士奋起抗日的决心,是抗战期间最受知识分子和人民欢迎的艺术歌曲。
        [关键词]
        贺绿汀;《嘉陵江上》;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11-0057-02
        贺绿汀,著名曲作家、理论家、教育家,是我国乃至国际上都获得很高声誉和很高成绩的
艺术歌曲作曲家,他的一生都在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为我国当代社会的音乐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音乐作品有二百七十首(部)左右不同体裁形式的声乐、器乐作品,还有其他很多篇(部)的文章、专注、译作。他的创作风格多样、语言严谨,很多作品都与西方的作曲技巧相结合,以民族性来作为指导思想,将古今联系在一起,融合了中国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内在精神,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百姓们的心声,既有着简朴实在的民族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从而源远流长。作为艺术歌曲,这首歌不仅具有结构严谨、情感层次分明的优点,还在旋律与调性、伴奏音乐与歌声的结合方面蕴含着作曲家精湛的艺术构思,音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意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等,都值得歌唱者认真加以分析研究。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歌曲《嘉陵江上》的演唱进行分析。
        一、旋律与调性
        歌曲《嘉陵江上》的旋律具有雄厚、豪迈和沉稳的特质。贺绿汀采用西方的歌剧宣叙调与咏叹调之中的音调,构成了富有戏剧性的二段体模式。旋律紧接着歌词中的语言特征朗诵而变化,第一段旋律表达的是悲惨性的回忆。前奏的位置,可以看到有一个八度的跳跃,接着伴随着的是大、小、增二度与四度的快速下降,到了开始演唱的位置标记了一个力量且同
音重复的音调,体现了贺绿汀顽强和无畏的雄姿,接着采用六度大跳,好像无休止的强音来唤醒处在伤心低沉的人民。在这一乐句结束的位置,还能够听到二度下行的长音,呈现比较低沉,此音调是表达作曲家由于痛失家园,漂泊异乡无可奈何的思绪。后面乐句由错落有致的长、短音与拖腔构成,同时旋律中用了装饰音、三连音、六连音,使这首歌曲产生了波澜起伏的情绪变化。
        这样的技法,生动地体现了作曲家所要表达的一种思绪,使整个作品赋予了灵魂,结构很严谨。第二段旋律在情绪方面作曲家做了明显的变化,和第一段有明显的不同。首先第二段旋律有了层层递进手法,表达的情感是刚毅和饱满。这一段的调式变换很明显,在谱写这些旋律时,作曲家把旋律划分成各有四个乐句的前后段,在每个乐句中都用一个稳定音来结束。整首作品前十句表达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悲伤,第八、第九句为过渡,非常自然地转入到激情昂奋并富有宣叙性特的后一段,表达了主人公的战斗决心和必胜信念。这里用了果断的节奏型、强力度的同音朗诵音调,与前段音乐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把歌曲情绪一步步地推向高潮。在乐曲最后的位置,用了本曲的最高音F开始,把歌曲推至了高潮的顶峰,完美呈现了作品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特征。
        整个作品是依据散文诗词的特征来塑造音乐形象的,全曲应用b小调,前面的引子段首先向上的八度跳进就是主旨的拓展,明显地表达作曲家哀伤的思绪,接着乐曲连续下行到了属音,音乐氛围舒缓、低沉和伤感,生动地表现出作曲家贺绿汀悲愤而又伤感的情绪,这一氛围,使听众仿佛真的看到那段不堪回首的追忆。歌曲中段因情绪转换而应用了e 小调和G 大调,最终再次归到以b 小调为主调,情感态度从小调的悲伤切换到大调的激昂和壮志凌云,然后进入到乐曲的第二个情感顶峰,使情感获得了很好的升华,表达了作曲家对故乡及家乡父老的深切怀念,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恶行的愤怒和誓要赶走侵略者的决心。
        二、音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
        大家都知道,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首先要给歌曲定位,了解作品的主要风格应该根据歌曲的时代特征、内容、旋律来进行。在唱腔上做出相应的设计,比如音的运用和气息的控制。音在演唱此作品时需要恰当好处的应用。
        《嘉陵江上》是一首男声演唱的作品,为了完美地表达作者勇敢的性格,音特质需要雄厚有力的,而且也要演绎出沉重、悲伤和愤怒的情绪,演唱此作品时需要留意自身气息的控制,切忌由于乐句过长导致吸入太少的气完成不了乐句时值。为了防止气息的压力过大,
浪费多余的气而导致没有百分百使用的状况。
        注意第一句字的三拍子而过度把握呼气,会造成气息不够自然。切忌给呼吸承受过多压力,需要自然地呼吸。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这段其中三个字需要注意三拍,因此呼吸要满,不然的话就会导致断气。吸气时,要求吸得自然、平缓和稳定,不然的话吸的度不合适。一定依据歌曲的情感度和要求来把握呼气。
        “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的声音条件要灵活,倘若呼吸太小会影响歌曲的连贯性。在演唱此作品时,关于呼吸方面,可以归纳为呼吸中歌唱,歌声中的呼吸要随情绪变化而进行
        三、速度与情绪的把握
        留意演唱时速度与情绪的把握,在整体方面来分析,《嘉陵江上》的速度与情绪转变的范围较大,例如第二段里传达的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此句,歌唱速度需要较前面的提速,情绪上要更坚定,特别在尾声部分,要利用强烈共鸣和声带张力快速推进,从而进入到高潮点;最后,可以使用对比方法,凸显整首作品的波澜和流畅性。因为作品在情感上需要
展现出悲愤与无奈、激动,同时要有刚毅,歌唱时要利用刚柔相济和强弱的鲜明对比,来表达出情感的转变,这样可以提升演唱时的整体效果。
        演唱时声音的质量肯定十分关键,但切忌只注重声音,导致忘却了情感的变化。同样,演唱时语言同样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声和情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才是歌唱的最高境界。演唱这首作品时速度、音选择与情绪表现需要建立在特定的心理理解上,演唱者要对自己的情感、乐曲的态度与演唱的氛围进行控制,甚至是驾驭,来满足主题表达的目标。同样演唱这首歌时,情绪非常关键,这样才能表达出所需的音乐的景象。
        作曲家以嘉陵江为背景,抒发广大百姓失去家乡流亡他乡的共同心声。其悲壮动人的歌声和艺术魅力,激起了无数爱国志士奋起抗日的决心,如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的沉痛、悲愤心情。这段歌词,一字一句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彩,从高音区直泻而下,造成了一种悲剧性气势,把人们带到了痛苦的回忆之中,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抒发了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的悲愤心情,是流亡者发自内心的呐喊,演唱时速度、节奏要稍自由,情感的表达要从容、含蓄。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者演唱时都会有不同的效果,是由于每个人的理解和演唱技术不相同。如果不考虑技巧,那一定要注意演唱中的情绪,精准地把握与控制
整首作品的情感和情绪,让歌唱与歌曲里蕴含的内容,包括歌者的二度创作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打动听众。
        作为艺术歌曲,《嘉陵江上》这首歌结构严谨、情感发展层次分明,各个方面都蕴含着作曲家精湛的艺术构思技巧。以上的几点理解,希望能对喜欢这首歌曲的演唱者有一定的帮助。
        [江歌案详细过程 ]
        李铭磊. 浅析贺绿汀的声乐作品《嘉陵江上》[D].山西大学,2013.
        [2]张赞. 浅谈歌曲《嘉陵江上》的演唱技巧[J].通俗歌曲,2015.
        [3]付磊. 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2.
        [4]冯康. 中国艺术歌曲选.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贾万银. 历史的悲歌民族的记忆——歌曲《嘉陵江上》的文化解读[J].音乐创作,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