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简介
  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生平行事,略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孙俪资料篇。今存33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为郭象注本。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羼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如在哲学上不仅仅有唯心主义的虚无之道,有时还赋予其某些物质性,带有唯物主义的彩;在政治上时而主张绝对的无为,时而主张在上者无为而在下者有为;在处世态度上,时而宣扬混世,时而赞成避世;在人生观上,时而提倡寡欲,时而鼓吹纵欲;在对待其他学派的态度上,时而坚持混合齐同,时而针锋相对。这些分歧,反映了战国中叶至秦汉间社会变革形势下道家学派的发展与分化,也反映了各种学派的相互渗透。但从全书总体说,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相对主义的循环论、认识上的不可知论、无为的政治主张、虚无的人生哲学,构成了庄子学派的基本倾向。同时,书中也有不少辩证的因素,尤其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批判,不遗余力,十分深刻。
  关于庄子思想的渊源司马迁指出:“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明老子之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书中对于儒墨等当时显学,多有诋訾,并表现了愤世嫉俗的精神。
  《庄子》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作者要阐述的虽然是玄虚的天道,但由于其“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所以“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特别是大量地运用了寓言,把抽象迷蒙的天道描绘得似乎可感可知。其他子书也运用寓言,但多从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中引用;《庄子》“寓言十九”则多是作者所虚构。其他子书的寓言多为短小故事,插入议论之中,以资譬喻或论证;而《庄子》中的部分寓言,则扩展成篇,将作者的议论,寓于故事人物口中。如《盗跖》、《秋水》、《说剑》等,都是“作人姓名,使相与语,是寄辞于其人”刘向《别录》。这些类似短篇小说的寓言,虚构了人物与故事情节,有动作、有对话,还有肖像、表情的描绘,与《墨子》、《孟子》中基于实录的一些对话式语录大不相同。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段塑造形象的开端。在塑造形象时,作者擅长于体物入微的描写。如大鹏的怒飞《逍遥游》、巨鱼的奋□《外物》、鸿蒙的自得《在宥》、山狙的见巧《徐无鬼》,都栩栩如生;厉风作而万窍怒□《齐物论》,黄帝奏咸池之乐而声满天地《天运》,都声情并茂;庖丁解牛《养生主》、伯乐治马《马蹄》、佝偻承蜩《达生》、庄
子弹鹊《山木》、众史画图《田子方》、原宪居鲁《让王》,更是形神俱现;至于藐姑射山上的神人《逍遥游》、隐机而坐的南郭子綦新年快乐的祝福语简短(《齐物论》、能破季咸看相的壶子《应帝王》、临渊履危而射的伯昏无人《田子方》等,这些神乎其神的形象,也可以按照描写想见其情状。总之,太空、江海、飞禽、走兽、音乐、风云,以及人物的肖像、心理、言行的描画,无一不“指事类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惟妙惟肖,大大地开拓了艺术的境界。
  《庄子》还以想象丰富,结构灵活见长。凭空虚设,海阔天空放纵自由黄小茂前妻宏伟壮丽,诙谐怪异。大鹏展翅万里,北海虚怀若谷《秋水》,盗跖声俱厉《盗跖》,庄周化为蝴蝶《齐物论》,凡此种种,都说明作者并不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再现生活,而是用丰富的想象,离奇的夸张,以及大量的比喻与拟人手法去写意抒怀。在行文构思上,放得开,收得住,首尾不落套,转接无痕迹。文思跳跃散而有结开阖无端令读者恍惚迷离贾斯汀 比伯,正如刘熙载所说:“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艺概·文概》
  孙悦 古晨富于抒情意味也是《庄子》散文的一大特。当作者在描述道家的理想人物或发表议论
时,必定带着满腔热情。如称“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天下》而对于昏君乱臣、虚伪君子、名利之徒,则表现得嫉恶如仇,常常给予辛辣的讽刺、无情的揭露。他敢说“窍钩者诛,窍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直叫“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殚残天下之圣法”。把曹商求官视为舐痔《列御寇》,将惠施专揽相位比作嗜食腐鼠《秋水》。或爱或憎,或褒或贬,嘻笑怒骂,鞭辟入里。《庄子》行文千变万化,总离不开作者的自我表现。栎树、游鱼、蝴蝶、渔父、野马、海鳖等等,都具有庄周的性格,体现了庄周某种精神状态。所以尽管是论理文章,读来却觉得韵味无穷。其中《马蹄》诸篇简直可作抒情杂文视之。此外,词汇丰富,句式灵活,构思精巧,多用韵语,善作连类比喻等,也是同时代作者所不及的。所以鲁迅认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在文学上的影响很大。自宋玉、贾谊、司马迁以来,历代大作家几乎无一不受到它的熏陶。在思想上,或取其愤世嫉俗、不与统治者为伍;或随其悲观消极,自解自嘲。对于《庄子》的艺术,或者赞叹,或者仿效,或者从中取材而化为己意。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在思想和艺术上都从《庄子》那里吸取了许多营养。
  《庄子》中《列御寇》、《山木》两篇,都明写庄周有弟子但姓名不传。《管子》中《心术》、《白心》等篇,《韩非子》中《主道》、《扬权》等篇,尤其是《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的许多篇章,都可见到庄子学派痕迹。似乎楚、秦一带,其学曾颇为流传。秦代专行法治,汉代独尊儒术,所以对《庄子》一书不甚称道。自三国时何晏、阮籍、嵇康出,此书才盛行。陈寿《三国志·魏书·曹植传》说到何晏好老、庄之言,《王粲传》说到阮籍以庄周为模则嵇康好老、庄之说“于是向秀、郭象、司马彪等接踵为之注,而风俗亦此移矣”洪亮吉《晓初书斋初录》。隋唐之际,尊庄周为“南华真人”奉《庄子》为“南华真经”注《庄》之风日盛。成玄英承郭注作《南华真经注疏》着重于文字训诂。以后宋代有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清代有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都分别为各时期《庄子》注的代表作。
  郭象《庄子注》为现存最早的注本,除部分篇章在敦煌唐抄本中有保存外,以《续古逸丛书》影宋本为善。中华书局出版的郭庆藩《庄子集释》经王孝鱼校勘刘銮雄扶正甘比以影宋本为底本,吸收了唐抄本的优点,是目前较为完善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