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瑞兵“背”母打工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整洁的院落、茂盛的花草植物都展示着主人的勤劳与朴实。这就是车瑞兵的家。两年前的一个清晨,当我们来到这里时,车瑞兵刚刚做好了早饭,正在准备伺候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母亲吃饭。
谁知刚刚吃过早饭,母亲突然不见了.原来趁我们和车瑞兵交谈的空隙,母亲又习惯性的跑到外面去了.好在很快就到了母亲,为了不耽误到30里外的钓鱼台水库除险加固工地打工,车瑞兵赶紧招呼着母亲向村子里走去.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车瑞兵母子来到了工地.到了工地以后,车瑞兵先把母亲安排在工地旁的一个简易帐篷里,并把给母亲带的饭和水放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一切安排停当后,车瑞兵这才准备去干活。
大老远的出来打工,车瑞兵干嘛还要带上自己的母亲呢?原来这与母亲的病有关.
车瑞兵的老家在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千峪村,在他幼年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几乎整天无休止的争吵。就在他六岁的那一年,由于母亲背了点粮食接济了贫困的娘家,便遭到了包括丈夫在内的全家人的口诛,一次激烈的争执之后,母亲由于受到刺激,精神突然严重失常,经医生确诊:为间歇性精神病.
就这样,当其他的同龄孩子还在母亲怀抱中撒娇的时候,车瑞兵却没有了母爱,并开始照顾起自己的母亲来。
父亲的离去和二弟的受伤,使车瑞兵过早的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面对神志不清的母亲
和等待的弟弟,他整天拼命的劳作,忙完地里的农活之后,还千方百计到外边些零活,咬牙支撑着这个不幸的家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车瑞兵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然而几次提亲都因母亲有病,家庭负担过重而告吹。
怎样才能多赚钱治好母亲的病,疗好弟弟的伤?车瑞兵思索着,当他看到有人开着拖拉机做贩卖煤炭生意时,他眼前一亮,做贩卖煤炭生意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收入还算可观。于是,他经常走村串乡,往来于王坟镇与罗村镇之间。王坟人心地善良,对车瑞兵来说确实是深有感触。不相识的王坟人买卖公平,从不仗着人多对远道而来形单势孤的小车强行压价,天气热了,端出茶水解渴,冬雪飘飘,邀入房内取暖。于是小车便有了一个王坟姑娘做终生伴侣的想法。经人介绍,苏峪寺村娴静文雅的幼儿教师康立梅与车瑞兵建立了恋爱关系。当车瑞兵出于对父亲的尊敬,将这个消息告诉他时,这个从不关心家中任何事情的父亲,恐怕车瑞兵住在王坟,患病的妻子成了他的包袱,一千个不同意,一万个不答应。车瑞兵看到父亲这样不同意也就含泪向康立梅说明了情况,康立梅理解小车的心,尊重小车的选择。
可是小车是重仁义,重感情的性情中人,他不愿意地处百里之外的小康为此受到心灵的伤害,他反复地向父亲作工作,义无反顾地来到了王坟镇苏峪寺村。康立梅爱慕车瑞兵的朴实
善良的心地,更知“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这一孔圣人的教诲,她愿意和车瑞兵一起照顾她那患病的婆婆,他们从相识、相知、相爱,一直走进婚姻的殿堂,在妻子所在的村里安了家。
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车瑞兵结婚后就一直在淄博和青州两地之间奔波。
车瑞兵有了自己的儿子----车康宁,这个名字包含车瑞兵康立梅两人对家庭幸福的企盼。
小车自己结婚生子后,弟弟车瑞刚的婚事就摆上了车瑞兵的议事日程,他先后托人说了好几门亲事都没成,搭上了车瑞兵好多钱,后来在峨庄,好不容易把亲事说成了。遵照车瑞刚的意见,车瑞兵给弟弟拿上钱买楼,可楼没买成,钱也打了水漂。车瑞兵又操持着人修理装修家中的大北屋,盖了偏房。以后又操心弟弟的婚事,在弟弟结婚前后的那两年里,车瑞兵挣的钱全用于弟弟的盖房、结婚,现在弟弟车瑞刚有了自己的女儿,三四岁了,望着大伯、伯母挺亲。
弟弟结婚有了孩子后,为了不致因母亲的病情而影响到二弟孩子的成长,车瑞兵有了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生活的念头.他想:“百善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敬老人不但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善解人意的小康看出了小车的心事,说:“不要紧,把咱母亲接来一起住就行”。话虽这样说,但车瑞兵明白,患精神病的母亲,和正常人不一样,整日疯疯癫癫,正常生活不能自理,如果接来住怎么好呢?一向被人称为孝子的车瑞兵尽管心里犯嘀咕还是被妻子的真心所感动,于是小两口对灯坐下探讨起孝敬老人的话题来,车瑞兵说;“让老人享享清福,让儿女尽尽孝心是做儿女的义务,特别是结婚后更不能忘记孝敬老人,老人不嫌弃你穷富,只要用心去尽孝,他就满足了。”妻子点头称赞并说:“当你用心为老人喂饭喝水、端屎端尿、洗脚洗衣,虽然很辛苦但其乐无穷。”他俩决定珍惜这幸福和享受,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后悔莫及。
车瑞兵在妻子的催促下将患病的母亲接到自己的家里后,贤惠的妻子没有嫌婆母是个累赘,她拿着婆婆当亲娘待,日日精心伺候.自结婚到现在康立梅包下了婆母的穿衣,尽管一个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很低,但是她总是冬买棉夏买单,让婆母高兴地逢人就夸:“大的买的”(即大儿媳妇买的),夏天,她买来电风扇给婆母搧凉,冬天,康立梅买电热褥、暖水袋给婆母用于被窝取暖,老人有不脱衣服的习惯,她说服婆母脱了衣服睡觉舒坦,夜里三番两次起来看看婆母是否蹬了被子,婆母反而瞅着儿媳:“你看什么,我又不是小孩”,康立梅也不放在心上。
苏峪寺村是个典型的山村,村里没有什么工副业项目,多年以来这里的众就只是地里来地里去,生活比较贫困.为了生计,车瑞兵和当幼儿教师的妻子一商量,决定外出打工.
康立梅清楚地记得婆母来后第一次打工是车瑞兵去乖场村东山搞小流域治理,负责修道栽树。傍晚不见了婆母。四处寻,终于在村东头公路边上到了婆母,只见她口中不住叨念:“俺等着那大”(大,罗村方言:大儿的意思),原来,婆母是在等车瑞兵,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丈夫的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使婆母认定了大儿是最好的依靠---这是她扯不断的牵挂。
然而有一次晚上打工回来,车瑞兵却发现妻子在到处寻母亲.原来,妻子还没放学回家时,母亲自己出去玩,并迷失了.夫妻俩四处寻,最后好不容易才到了神志不清的母亲。
为了不影响妻子的工作,也免得母亲再次走失,车瑞兵做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带着母亲去打工!
由于近几年煤炭生意不好做和家庭经济紧张等原因,车瑞兵卖掉农用车干起了建筑,近处干活用自行车驮着母亲,远处打工一块和母亲坐车,下车后先背着母亲把她安排在工地的帐篷里再去干活。说来也怪,母亲只要看到儿子或听到儿子的声音就不跑不癫,别人说她都不听,
儿子让她怎样她怎样,中午车瑞兵买来好吃的给母亲吃,并亲自看着老人吃饱、喝足后自己才去吃饭,天天如此而已。车瑞兵为此也戒掉烟酒,穿着从不讲究,一心照顾母亲。刚开始时,车瑞兵背着母亲去打工,有些好事之人说三道四,可时间长了,车瑞兵的孝行征服了那些说三道四的人,由诧异到钦佩,也感动了那些建筑工地的老板和个体业主,到中午时施舍他娘俩点馒头和饭菜,即使这样,车瑞兵也把菜中为数不多的肉丁选给母亲吃,真是“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车瑞兵背母打工从不嫌弃母亲脏、累赘,更不怕别人耻笑。
从此,不管车瑞兵到哪里打工,他都要带上患病的母亲. 虽然在外打工很苦很累,但一想到母亲就在身边,车瑞兵也就心无二事,干起活来也非常踏实.
在打工休息的间隙,车继铃个人简介车瑞兵便来到母亲跟前,或陪母亲说说话,或陪母亲走走.此时的母亲呢,也好像理解儿子的拳拳孝心,与车瑞兵恋恋不舍.
说来也怪,不管在车瑞兵打工的哪一处工地上,母亲都显得格外听话,从不乱跑乱颠.尽管总是喋喋不休的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然而从她紧盯着儿子的目光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信任和依赖。
事过两年,笔者来到苏峪寺村,车瑞兵不在家,车瑞兵去淄博打工去了。
在王坟镇孙旺小学总务处,康立梅老师介绍了这两年车瑞兵背母打工的后续故事。
2008年的秋季,车瑞兵一直“背”母打工。冬天,车瑞兵去了北京打工,临行前告诉老人,北京离这里太远,不能带你去,在家听康宁他妈的话,不要乱跑,车瑞兵走后,康立梅无微不至的关怀她、照顾她,多年来担任村干部的康立梅的父亲也担当起了女儿的助手,照顾亲家并随时用电话告诉车瑞兵家中情况,不让他在外地分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