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谣有哪些知识点
乌云滚滚逆向而来,仿佛要逼近挡风玻璃。行道树被风吹得枝桠摇曳,地面的灰尘薄薄掀起,像浪一样往前奔去。我关上车窗,暗自庆幸在大雨倾盆前到了家。本人想和大家谈谈童谣。
关于童谣
一边迅速往楼道口跑,一边抬头看,妈妈果然又抱着二妮在飘窗旁望我。进了门,妈妈仍旧举着孩子的小手边打节奏边念叨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在念:“风来哒,雨来哒,和尚背起鼓来哒,道士背起锣来哒,乌龟顶起壳来哒!风来哒,雨来哒……”
七个月的二妮看着窗外异乎往日的景,似乎听得也有些入神。我把她接过来,继续跟着念起来:“你看外面,风来哒,雨来哒,和尚背起鼓来哒……”好像故事里面的场景:突然要下雨了,不远处有个旧茅草亭子,化缘的和尚、做道场的道士都快步跑去。乌龟也不想淋雨,顶着厚厚的壳往前挪。“顶”字很形象,像淋了雨的人顶个斗笠。咦,和尚不是拿木鱼的么,为什么要背个鼓?道士不是拿拂尘的么?为什么背个锣?
妈妈没好气地回答:“以前就是这么念的,哪有这么多为什么!”
还有更说不出为什么的童谣。我小时候听,后来也用来逗弄自己的孩子。“点点虫虫飞,猫
关于童谣
一边迅速往楼道口跑,一边抬头看,妈妈果然又抱着二妮在飘窗旁望我。进了门,妈妈仍旧举着孩子的小手边打节奏边念叨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在念:“风来哒,雨来哒,和尚背起鼓来哒,道士背起锣来哒,乌龟顶起壳来哒!风来哒,雨来哒……”
七个月的二妮看着窗外异乎往日的景,似乎听得也有些入神。我把她接过来,继续跟着念起来:“你看外面,风来哒,雨来哒,和尚背起鼓来哒……”好像故事里面的场景:突然要下雨了,不远处有个旧茅草亭子,化缘的和尚、做道场的道士都快步跑去。乌龟也不想淋雨,顶着厚厚的壳往前挪。“顶”字很形象,像淋了雨的人顶个斗笠。咦,和尚不是拿木鱼的么,为什么要背个鼓?道士不是拿拂尘的么?为什么背个锣?
妈妈没好气地回答:“以前就是这么念的,哪有这么多为什么!”
还有更说不出为什么的童谣。我小时候听,后来也用来逗弄自己的孩子。“点点虫虫飞,猫
猫屙屎一大堆!”把小孩背对自己抱坐在腿上,从后握住她两手的食指,一边念,一边轻轻触碰又分开。念到“飞”和“堆”的时候,两手要张开向上画一个大圆,再回到食指尖相触。如此循环往复。其实猫猫很斯文,屙屎一般背着人,而且屙完会自己刨土埋好。睡觉的时候喉咙里会有呼噜呼噜的声音,小时候奶奶说这是猫在读书,猫是“书公子”变的。不过书公子很大度,被人类拿来说事也不介意,往往还会在脚边配合地“喵”一声。
食指点触的手势叫“点点虫虫飞”,若是捉着孩子的两个巴掌互拍,这手势就叫“边边擦”。公安话其实是读“边边cua(三声)”。“点点虫虫飞”只有两句,重复几遍孩子就没有新鲜感了,要抗议,于是就来“边边擦”。同样有歌相配:“边边擦,螺丝擦,幺姑娘娘骑白马。白马到了屋,幺姑娘还在田沟里哭。幺姑幺姑你不哭,转个弯就是你的屋。幺姑幺姑你不怕,转个弯就是你的爸爸。幺姑幺姑你不打哈哈,转个弯就是你的嘎嘎!幺姑幺姑你不说,转个弯就是你的外婆! ” 最后一句是妈妈发挥的,同样押韵,朗朗上口。“ 嘎嘎”是公安土话,指外婆。她既是“嘎嘎”又是外婆,不过孩子叫她“奶奶”。这在公安也是约定俗成了的,叫嘎嘎太老土,外婆又很生份,而且外婆带外孙的比例似乎更高。于是两头的老人都称奶奶。有必要时,才分别冠上姓氏。“白天在张奶奶家吃饭,晚上回李奶奶家睡觉。”
“边边擦”是一岁以下的孩子玩的游戏,到两岁左右,会说话、会做很多动作了,就玩“对
食指点触的手势叫“点点虫虫飞”,若是捉着孩子的两个巴掌互拍,这手势就叫“边边擦”。公安话其实是读“边边cua(三声)”。“点点虫虫飞”只有两句,重复几遍孩子就没有新鲜感了,要抗议,于是就来“边边擦”。同样有歌相配:“边边擦,螺丝擦,幺姑娘娘骑白马。白马到了屋,幺姑娘还在田沟里哭。幺姑幺姑你不哭,转个弯就是你的屋。幺姑幺姑你不怕,转个弯就是你的爸爸。幺姑幺姑你不打哈哈,转个弯就是你的嘎嘎!幺姑幺姑你不说,转个弯就是你的外婆! ” 最后一句是妈妈发挥的,同样押韵,朗朗上口。“ 嘎嘎”是公安土话,指外婆。她既是“嘎嘎”又是外婆,不过孩子叫她“奶奶”。这在公安也是约定俗成了的,叫嘎嘎太老土,外婆又很生份,而且外婆带外孙的比例似乎更高。于是两头的老人都称奶奶。有必要时,才分别冠上姓氏。“白天在张奶奶家吃饭,晚上回李奶奶家睡觉。”
“边边擦”是一岁以下的孩子玩的游戏,到两岁左右,会说话、会做很多动作了,就玩“对
巴掌”。面对面坐着,孩子自己拍一下手,再和对面的人手掌相击。左右交替,有歌辅之。
“你拍一,我拍一,一枝羊毛一枝笔;
你拍两,我拍两,两个娃娃对巴掌;
你拍三,我拍三,三月的茶花赛牡丹;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铜钱四个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月的龙船玩花鼓;
你拍六,我拍六,六盘包子六盘肉;
你拍七,我拍七,七月的樱桃真好吃(qi);
你拍八,我拍八,八十岁的婆婆编棉纱;
你拍九,我拍九,九个癞子并排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个裁缝十杆尺;
你拍冬,我拍冬,冬月十五杀鸡公;
你拍腊,我拍腊,腊月十五就把年猪杀哟!”
冬和腊代指十一和十二,想来是童谣版的四季歌。最后一句是带欢呼的,杀年猪是小孩子们最热切盼望的事。每念一次,就仿佛离杀年猪又更近了一步。拍一个巴掌打一个地名
“你拍一,我拍一,一枝羊毛一枝笔;
你拍两,我拍两,两个娃娃对巴掌;
你拍三,我拍三,三月的茶花赛牡丹;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铜钱四个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月的龙船玩花鼓;
你拍六,我拍六,六盘包子六盘肉;
你拍七,我拍七,七月的樱桃真好吃(qi);
你拍八,我拍八,八十岁的婆婆编棉纱;
你拍九,我拍九,九个癞子并排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个裁缝十杆尺;
你拍冬,我拍冬,冬月十五杀鸡公;
你拍腊,我拍腊,腊月十五就把年猪杀哟!”
冬和腊代指十一和十二,想来是童谣版的四季歌。最后一句是带欢呼的,杀年猪是小孩子们最热切盼望的事。每念一次,就仿佛离杀年猪又更近了一步。拍一个巴掌打一个地名
而我小时候最不喜欢念到“你拍九我拍九”,因为我的奶奶生过癞痢头,头顶有一块没有头发,必须很仔细地把边沿的发丝向中间梳拢、盖严才看不出来。但村里无人不知奶奶是个“癞子”。歌谣里竟然唱“九个癞子”,让我十分不满,每次总要将那两个字含糊带过。而且兼带着不喜欢 “赖”这个姓。小学校长姓赖,他妹妹教我们数学,也姓赖。不过,我得坦白,数学不好不能赖“赖老师”。
天气大好的时候,妈妈会给二妮念这个:“太阳出来红似火,蔡家姨妈就是我。两坨鼻涕往下拖,哪个不说我是个福婆婆哟福婆婆! ”
这个据说是以前草台戏班子打的“闹台”。到新地盘,为了吸引观众,会有个男扮女装、妆容夸张的丑角先出来,拍着一把大蒲扇,边唱边做怪相,引得众人围观大笑。于是他更起劲,转着圈往人跟前凑,蒲扇拍得山响,渐渐地形成了个圆形的“戏台”。继续唱:“说白话,讲白话,三十的晚上月亮大。碰斗个强盗偷西瓜,碰斗个瞎子看斗哒,碰斗个哑巴一声喊,碰斗个瘫子一餐赶!”瞎子能看见、哑巴会说话,多荒唐、多滑稽!丑角仰头缩脖摊手踢腿,惹得围观者哈哈大笑。见时机已到,他就拖长了腔调再唱一遍“哪个不说我是个福婆婆哟福婆婆——”同时转圈隐退,主角闪亮登场!
一般念上两句妈妈就会改口:“蔡家姨妈,哦不对,二妮不姓蔡呀,重来重来!太阳出来红
天气大好的时候,妈妈会给二妮念这个:“太阳出来红似火,蔡家姨妈就是我。两坨鼻涕往下拖,哪个不说我是个福婆婆哟福婆婆! ”
这个据说是以前草台戏班子打的“闹台”。到新地盘,为了吸引观众,会有个男扮女装、妆容夸张的丑角先出来,拍着一把大蒲扇,边唱边做怪相,引得众人围观大笑。于是他更起劲,转着圈往人跟前凑,蒲扇拍得山响,渐渐地形成了个圆形的“戏台”。继续唱:“说白话,讲白话,三十的晚上月亮大。碰斗个强盗偷西瓜,碰斗个瞎子看斗哒,碰斗个哑巴一声喊,碰斗个瘫子一餐赶!”瞎子能看见、哑巴会说话,多荒唐、多滑稽!丑角仰头缩脖摊手踢腿,惹得围观者哈哈大笑。见时机已到,他就拖长了腔调再唱一遍“哪个不说我是个福婆婆哟福婆婆——”同时转圈隐退,主角闪亮登场!
一般念上两句妈妈就会改口:“蔡家姨妈,哦不对,二妮不姓蔡呀,重来重来!太阳出来红
似火,邓家姨妈就是我……”
兴致好时,就要让孩子骑马马。大人跷起二郎腿,让孩子坐在翘起的那只脚背上,拉着她的手,脚一颠一颠,“马”就跑起来了:“马儿跑,马儿跑,我的马儿真正好!不喝水,不吃草,驮起二妮到处跑!上街跑,下街跑,跑哒回来就吃饱饱!”孩子都喜欢这人力摇摇车,乐不可支。只是很考验“马儿”的体力。
还有“三岁的伢儿穿红鞋(hai),摇摇摆摆上学来。先生先生你不打我,回去吃口妈哒来!”吃妈,就是吃奶。念到这里,二妮要吃奶了。她奓着胳膊扑进我的怀里,心无旁骛地享受午餐。随着大口的吞咽,枕在我手臂上的后脑勺沁出一层汗,慢慢地,眼睛眯上了,就是不松口。
对于公安的孩子来说,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这首童谣了:“月亮粑粑跟我走,一走走到黄金口。你砍肉,我打酒,两个吃哒交朋友。刀又快,好切菜,菜油清,好点灯,灯又亮,好算账,一算算到大天亮,还是一个扯皮账!扯皮账!”幼时的夏夜,有圆月亮的晚上,孩子们就会相约着边疯跑,边大声念诵。黄金口是本县的一个地名,长大后才知道那里离家好近,而且那里的孩子也念同样的歌谣。
扯皮账,就是糊涂账。年轻气盛时,万事都要争个输赢。等到齿摇发脱,给儿孙们唱起
兴致好时,就要让孩子骑马马。大人跷起二郎腿,让孩子坐在翘起的那只脚背上,拉着她的手,脚一颠一颠,“马”就跑起来了:“马儿跑,马儿跑,我的马儿真正好!不喝水,不吃草,驮起二妮到处跑!上街跑,下街跑,跑哒回来就吃饱饱!”孩子都喜欢这人力摇摇车,乐不可支。只是很考验“马儿”的体力。
还有“三岁的伢儿穿红鞋(hai),摇摇摆摆上学来。先生先生你不打我,回去吃口妈哒来!”吃妈,就是吃奶。念到这里,二妮要吃奶了。她奓着胳膊扑进我的怀里,心无旁骛地享受午餐。随着大口的吞咽,枕在我手臂上的后脑勺沁出一层汗,慢慢地,眼睛眯上了,就是不松口。
对于公安的孩子来说,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这首童谣了:“月亮粑粑跟我走,一走走到黄金口。你砍肉,我打酒,两个吃哒交朋友。刀又快,好切菜,菜油清,好点灯,灯又亮,好算账,一算算到大天亮,还是一个扯皮账!扯皮账!”幼时的夏夜,有圆月亮的晚上,孩子们就会相约着边疯跑,边大声念诵。黄金口是本县的一个地名,长大后才知道那里离家好近,而且那里的孩子也念同样的歌谣。
扯皮账,就是糊涂账。年轻气盛时,万事都要争个输赢。等到齿摇发脱,给儿孙们唱起
充满乡土气息的童谣时,才发现诸事不须多争、不用多辩。正所谓:童谣也有大智慧,最是难忘乡土味。
关于童谣的历史
童谣历史悠久,最早始于《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列子》中记载的《康衢童谣》,据说是我国传说中的圣人尧时的童谣。《古今事物考》说:"《列子》曰:'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谣之起,自尧时然也。"有人认为《列子》这本书不一定可靠,只承认《国语·郑语》中记载的《周宣王时童谣》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谣。即使如此,童谣也有了近三千年的历史。在我国文学史上,能够与它比"老资格"的,就只有《诗经》中的某些篇章了。综观中国古代童谣的历史,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不同程度地都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它们与儿童的生活简直不相干;从明代开始,在继续发展政治性童谣的同时,产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或者说。这时才有人有意识地开始创作和收集真正意义上的童谣。我想,明以前大概也有非政治性的童谣,只是由于无人搜集记录下来,所以就湮灭了;即使记下来一点,也往往被附会到政治中去了。明代是我国资本主义因素大量产生的时期,当时有一批人,冲破宋元理学的束缚,思想比较解放。他们的视野扩大到了前所未及的许多领域,加上当时印刷业的兴盛,童谣的创作
关于童谣的历史
童谣历史悠久,最早始于《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列子》中记载的《康衢童谣》,据说是我国传说中的圣人尧时的童谣。《古今事物考》说:"《列子》曰:'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谣之起,自尧时然也。"有人认为《列子》这本书不一定可靠,只承认《国语·郑语》中记载的《周宣王时童谣》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谣。即使如此,童谣也有了近三千年的历史。在我国文学史上,能够与它比"老资格"的,就只有《诗经》中的某些篇章了。综观中国古代童谣的历史,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不同程度地都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它们与儿童的生活简直不相干;从明代开始,在继续发展政治性童谣的同时,产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或者说。这时才有人有意识地开始创作和收集真正意义上的童谣。我想,明以前大概也有非政治性的童谣,只是由于无人搜集记录下来,所以就湮灭了;即使记下来一点,也往往被附会到政治中去了。明代是我国资本主义因素大量产生的时期,当时有一批人,冲破宋元理学的束缚,思想比较解放。他们的视野扩大到了前所未及的许多领域,加上当时印刷业的兴盛,童谣的创作
或收集也就有了较好的成绩。现存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是明代吕坤于 1593年编成的《演小儿语》,此后,这方面的专集才逐渐多了起来。从现有材料看,我国古代童谣大体上呈现出"两多两少"的状况:乱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像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元代,政治上黑暗,内外战争频繁,国家分裂,生灵涂炭,反映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童谣也就比较多。在每一个王朝中,一般又是末期比早中期多,像秦末、汉末、元末.明末等时期,都是童谣大量流传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乱世和末世,政治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政治力量都努力表现自己,其中就包括用童谣为自己造舆论。所以,有着产生童谣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这时统治者的钳制力则相对削弱,使那些生产出来的童谣不至于全部被扼杀。新上台的统治者对那些替自己造舆论的童谣,固然会乐于保留,就是对那些诅咒被推翻的统治者的童谣,也往往持一种容忍的态度,甚至也乐于记录下来,以作为自己"顺乎天心,合乎民意"的证明。反过来,在每一个王朝的初中期,统治阶级的统治相对稳定,除了歌颂升平的东西之外,真正有战斗力的童谣就不容易创作和保存下来了。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