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DONGNAN CHUANBO
精神的困顿与超越:庄子内向传播智慧
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丁建雄,庄晓东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庄子内向传播智慧,旨在消解人们的负面精神状态。高度的内向传播,是要撲除“社会宾我”,回归“精神本我”,体现在个人身上则是心无滞碍、通达自适且心性衡和,这是一种超然状态。相反,如果个体内向传播程度低,则易受外界人事物的干扰,以至于“心附外事而内耗”,精神滞碍,焦虑增加,痛苦增加。运用庄子内向传播智慧,提高个人的“内功”,其实践价值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坚定守护自己的“精神本我”,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与独立之人格;了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其生命价值不因别人的评价而有所增减;尊重每一个人的“精神本我”,勿强加意志于人,自己当学会拒绝;面对诸事时,安时处顺,不论外境如何变幻,心中都需存有真爱。总的来说,回归“精神本我”,能减少诸事引起的不适与焦虑;心中有爱者才能幸福之至,世间也更加温暖。庄子的这些内向传播智慧,为精神困顿的当代中国
人实现自我超越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对其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庄子智慧内向传播精神本我社会宾我
今天,是科技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大数据的时代,也是一个让人焦虑的时代。人们在物质方页虽然没有了困顿之忧,但在精神沉淀、韧性磨炼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许多人处于负面精神状态之中,且难以消解,何以见得?例如,我国每年仅自杀的人数就接近30万,实际自杀人数往往要比统计数据所公布的高3~5倍,由此推算,我国每年自杀人数可能在90万人以上。山虽说自杀原因多种多样,不一定所有的自杀都与负面精神状态相关,但至少大多数是。此外,还有更多的人自杀未遂以及企图自杀,他们难以恰当自如地协调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也难以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每下愈况,⑵拓而广之,有更多的人精神困顿:长期处在焦虑,自卑,抱怨,恐惧,仇恨,抑郁等负面状态之中。他们对外界的反应更为敏感,不是伤害自己便是伤害他人。
作为学者,应当要有人文关怀精神,何况是新闻传播学!对于这些长期处于负面精神状态中的人,我们切不可认为他们懦弱、可恨、不如别人、没价值,我们当以怜惜、鼓舞的视角去帮助他们。抛开物质方面不谈,他们在情感及精神方面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帮助。
庄子虽是先秦时期的人物,但其内向传播智慧在今天具有极大的价值和启发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精神、情感方面有大困惑及痛苦的人。本文基于庄子内向传播思想,对处在负面精神状态中的人
提出一些应对方法,以消解他们的精神困境和情感痛苦。希望庄子内向传播智慧能为这些柔弱的生命提供一份更加温暖的"精神粮食"和一个更加坚强的"精神后盾”。
一、庄子传播思想研究述评
传播学很年轻,因而没有"庄子传播学”,但必然有庄子传播思想。131庄子的庄子传播思想属于中国古代传播思想的一部分,多为研究传播思想史的学者所关注。而且,庄子的传播思想还具有强烈的辩证彩,冏时而和道家传播思想一并讨论。关于庄子传播思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一)庄子的语言传播
就现有论著来说,庄子的语言传播是讨论得较为集中,也是较为成熟的部分。如仝冠军在其著作《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研究〉中论述庄子的语言传播时,认为传播者的思想传递可以突破语言的外壳,凭借直觉直达彼此的内心,这在传播活动中是有可能的;冋詹石窗在《论道家的语言传播》中认为,道家坚持"善”的原则,采用了一套独有的话语系统,即庄子学派概括的"寓言”"重言""卮言”;⑹谢清果在其论文《道家语言传播效果的求美旨趣》中,从不言、无言、忘言三个方面论述了道家独特的语言传播方式及效果,里面亦不乏庄子的语言传播观,巾此外,还立足于中西方的比较视角,研究了彼得斯与庄子对“交流失败”问题的原因分析探究叫陈巧玲的《庄子对人类语言沟通困境的反思与超越》一文认为庄子既明白人类语言沟通的困境,又提出了超越这种困境的方法;回张兢在《传播困境:庄子传播
思想的一种诠释》中从人类认识的"成心之见”和语言文字的先天局限性方面阐述庄子传播思想,并提出了超越这种传播困境的方法。1101可见,对语言传播的研究,是庄子传播思想研究的焦点,这也不失为研究庄子其他传播思想提供另外一种视角,例如,庄子的内向传播智慧。
(二)庄子的情感传播
这一部分学界讨论得比较少。庄子有情,但其情感流露较为隐匿,不易察觉。仝冠军在《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研究〉中论述庄子的情感传播时,认为有些人在传播活动中"厚貌情深”,表现与其本质不同。庄子主张在传播活动中应当保持真诚之心,"精诚之至”,唯有如此才能打动人心;mi庄晓东等在〈先秦道家情感传播研究—
—以"庄子之情”为例》一文中从真情、伪情、真人之情等方面分别论述了庄子对待各类人际情感传播时的态度及见解,为"为情所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更有意义的指导;问郑文倩的《华夏文明的传播情感论一以儒道佛三家为例〉从庄子所说的"鱼之乐”方
2020年第12期(总第196期)
|东南传播
2020年第十二期
特别推荐丨文化传播面进行阐释,反映了庄子主观情感投射到自然界的自我体验
意识。1131可见,学界对庄子情感传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
段。庄子的情感传播,相比起与他人的情感沟通来说,更多
体现的是内在的自我情感交流。因此,有必要将庄子的内向
传播思想作为重点研究。
(三)庄子的内向传播
学界鲜有着重研究庄子内向传播思想的学者。邵培仁、
姚锦云在《传播受体论:庄子、慧能与王阳明的"接受主体
性”》一文中表示,庄子的传播观念更加注重内在的“受”,
传播的关键是恢复一个"真宰”的精神世界;网后来,姚锦
云特别强调到,庄子传播思想的一个特点是更为关注传播
过程中受众的"内向接受性"。冋这与"内向传播”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厦门大学的谢清果在《内向传播视域下的〈庄
子〉“吾丧我”思想新探〉一文中,从庄子的"吾丧我”思想
出发,结合主我与客我、俗我与道我、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论
述了庄子学派对内向传播问题的思考与求解;晌谢清果的另
外一文〈道家内向传播的观念、路径及其目标》中,也谈及了
庄子内向传播,如道家讲究的“天人合一”,提倡“坐忘""心
斋”等都属于庄子内向传播的范畴。冋谢清果等学者对道家
传播思想的解读,为庄子传播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路
°综上,内向传播是庄子传播思想研究的一个必不可缺的
部分,也是庄子传播思想的一大亮点。而目前学界对于庄子
传播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传播方面,对情感传播和
内向传播的研究则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是可深入对此进行
研究的,只不过我们需要一双更加敏锐的眼睛予以发现及挖
掘罢了。庄子思想是具有超越精神的,可医治个体因世俗系
累而生成的各种"心病”,这便于内向传播有莫大关系了,尽
管前人很少使用“内向传播"这个词来解读庄子,但这并不
妨碍庄子的"内向传播"智慧的存在。因而,研究庄子内向传
播智慧更能突显出独特的学理价值和思想意义。
二、内向传播程度与个体精神状况的关系
内向传播作为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作为人类融入社
会的前提,因而十分重要㈣。庄子的内向传播模式,其过程
是"社会宾我"与“精神本我”的内在深度交流、博弈,甚
至是“两我”战争,目标是消除"社会宾我"(下文简称“宾
我”),回归"精神本我"(下文简称"本我”),这种独特的
运思方式体现在个人身上则是心无滞碍、通达自适且心性衡
和,是一种超然状态。需要说明庄子内向传播模式中的两个
“我”:"宾我"是社会中的我,是外界所定义的我,故此我
非为“主”,乃为"宾”,它包括了我的社会地位、身份、财富
程度,也包括了自身躯体、外貌情况,是以他人或社会的眼光
为衡量标准,有美丑、贵贱、贫富、高下之分。而"本我”则
是心灵深处初始化的我,不以外界任何评判标准作为对自己
的衡量标尺。"本我"是独立人格的我,无形无相,也无贵无
贱。
(-)内向传播程度低:心附外事而内耗
内向传播有程度的高低之分,不同的人其内向传播程度
也不同。高度的内向传播状态,"本我"强于"宾我”,且朝着
"本我”发展回归。若能将"宾我”彻底消除,那么便入于自
得之境了。而低程度的内向传播,则是"宾我”强于“本我”,
总是以他人眼光和社会标准来衡量自己,挂碍必然增多。
内向传播程度低者,容易受外界人事物的影响而"内
伤”—
—内耗之一,长期如此,个体精神会处于负面状态之
中,甚至精神崩溃。例如,有的人常常因为别人—
—父母、
亲人、老师、领导等—
—的不解、误解、指责、辱骂而极为
痛苦,于是内伤;有的人因为失去名誉、工作,甚至是高考失
利、硕博士不能毕业而大受打击,于是内伤;有的人因为失恋
而悲痛欲绝,于是内伤;有的人觉得自己不适应社会,没有归
属感而长期压抑,于是内伤。归根结底,内向传播程度低,常
常会内伤—
—精神受伤。
另一方面,内向传播程度降低,外求欲望会膨胀,内耗
亦增加。当“宾我”强于"本我”时,更会考虑外界对自己
的看法,个人心中的美丑、贫富、贵贱等对比性会增强。人
们总是认为:相貌姣好便是美的,有钱便是富有的,居于上
层社会地位便是高贵的。于是为之努力,想方设法让自己
更"美”、更"富”、更"高贵”,甚至都不考虑实际情况。
这等于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外界人事物的评判标准上了,庄
子认为,心神驰外,必有好恶之情,外神劳精,进而内伤其
身。冋"为道日损,为物日多”,庄子对于思虑营营于外物之
上的人们感叹到“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庄
子•知北游〉)一个人"为物",也就是"宾我”很强,心放到
了外物之上,形成了习惯,想要"归根”—
—回归于“精神本
我",难啊]再加之现实不如人意,虽努力逐物,但不一定能
得到,还有的从反方向发展,终被"所为之物”伤害,实际上
是"自伤"。概而言之,内向传播程度低,即:"心附外事而内
耗”。关颖家庭背景
(二)内向传播程度高:我心自适无外扰
高程度的内向传播,意味着“本我"强,不易受外界人事
长春卓展购物中心物的影响,自己顺随自然,则身心自适。庄子说:"举世誉之
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即便全
世界的人都夸赞我,我不为之而奋进,同样,全世界的人非
议我,我也不为之感到沮丧。因为已经“定乎内外之分,辨乎
荣辱之境”7,明晰内外,我是我,物是物,守住了本心,便无
关外在别人的眼光及毁誉了。庄子练就的这套本领,便是高
程度的内向传播,自己不想听的话就听不见,不想看的物就
看不到,自然不会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误解、非议、诽谤、谩
骂、侮辱而内伤;再如,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
而无忧。”(《庄子•田子方〉)即孙叔敖担任令尹三起三
落,但他并不为当官而感到光彩,也不为失去官位而忧虑。因
为他认为"宾我”—
—外在的爵位、得失、贵贱—
—并不代表
真正的自己,他回归于“本我",从而获得了大自由。如此高
程度的内向传播,自然不会因为失去钱财、工作、地位、名誉
而内伤。
对于人们追逐的"美",庄子却不认为这是真正的美。
“美”,其标准何在?庄子说:"毛媼丽姬,人之所美也,鱼
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
哉!”(〈庄子•齐物论〉)这可以看作是"沉鱼落雁"的雏
形了,人们追逐的"美”,在动物看起来很丑,都被吓得掉头
跑开了。且人们的审美观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也不同。
故而,长得“丑”的不必自卑,长得“美”的也不必骄傲。但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极为关注自己的相貌,为之而忧虑,不
然的话就没多少人去“整容”了。如果放下“宾我”,则能达
到"忘形"之境,就没有"相貌”方面的挂虑了。所以《庄子>
—书中有许多长得奇形怪状的人,他们大多是高人,甚至,
从来不知道自己长得“丑”,他们绝不会因为自己的相貌而焦
虑,增加内耗。
对于人们追逐的"富贵”,庄子不屑一顾;对于自己的
"穷困”,庄子也不以为然。庄子认为世界本无贫富贵贱,由
于人们纷纷去追逐富贵,于是有了富贵的标准,也就相对产
生了贫贱的是非。庄子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于是上山打鸟,
下水捉鱼,但那个时代器械落后,他没有多少收获,因此还
要去向别人借米,足以可见庄子之"穷”O一次,庄子身着粗
布大衣,并打着补丁,穿着草鞋走过魏王身边。魏王日:"何
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庄子•山木》)
魏王见庄子如此"穷惫"之相而问之,庄子却回答我不"穷东南传播2020年第12期(总第196期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DONGNAN CHUANBO鵬一躺
惫",而是"贫"O古语"贫”和"穷"分开用,"贫”是物质方面的不足,"穷”是精神、才华方面无法施展。庄子虽在物质方面不足,但在精神方面富达,他安贫乐道,故而没有穷惫之态,最终走出了自己的康庄大道,可见,庄子不会因为世人认为的富贵贫贱而使自己患得患失、忧虑不已。这是其高度内向传播智慧的一个体现。
庄子性格率真,如同一股清流,他的观念与世俗难融,但他仍然保持自我,不因外境压力而改变自己,因为他的"本我”足够坚定,不被外界所撼动。即便世间所有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于庄子,庄子也能乐观淡然,因为,谁最难受谁知道,谁最自适谁明了!以此可见庄子的内向传播能力之强。
三、提高个人内向传播能力的要点
内向传播能力犹如内功,内功强,自己不容易受伤,即便受伤了,也能很快恢复;内向传播能力强,则思想不易陷入桎梏,精神不易堕败,即便遇到了困境,也能很快摆脱,因为韧性极强。欲要提高"内功”,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从生活的诸多方面认真思考,深入体悟。下文阐述庄子内向传播智慧的一些要点,涉及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家长、老师、领导、员工等事例,可参考借鉴。
(-)保持自己独立之人格,守护住“精神本我”
"精神本我”是一颗坚不可摧的内核,必须拥有且守护。例如,有的青少年觉得自己不能适应当下社会
环境,产生抱怨,甚至产生自暴自弃、自杀意念。于是父母或长辈以责备的□气“教导”到:社会就这样,很现实,改变不了,你改变你自己。庄子绝不认可这种观点,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最为可悲,他们的"精神本我"受到了戕害。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去戕害下一代,如此教育的结果,往往把孩子“培养”成消极厌世者,他们是在把孩子往死路上赶。庄子可不想丧失赤子之心、独立之人格、自尊自由,以及心中的真性情,如果失去这些,和死了没什么两样。庄子提出"亦步亦趋”,1201讽刺那些没有内在精神、没有自己主张、以别人言行为准则的人。接着庄子道出这些人最为可悲的一点:"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身体的死亡还算是次一等的,因为能合乎自然,顺着造化而变化。可是心灵上的死,是把"精神本我”给杀了,违背天性,不可救药,生机全无了。庄子看到现实中的许多人,身体还活着,其实他们早就死了,因为他们丧失了自然本真、丧失了生命活力、丧失了个性及创造力,他们就像一个被外物入驻的空壳。庄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叹息道:"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庄子•田子方〉)认为这些人简直成了外物寄居的旅馆,真是可悲。这些没有"精神本我"的行尸走肉,不配谈论生死,因为他们本就没活着
在矗定“人格独立,精神本我”信念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身心修养的环境,因为此时的"内功”还较弱,需要环境的护养。例如,某些家庭环境、工作环境使得个体精神焦虑、疲惫、痛苦、甚至崩溃,那么,他们可以换一个更好的环境,"山高怎阻野云飞,竹密岂防流水过。”只有不想环境的人,没有不到的环境。庄子也较为重视周边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说:"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
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庄子•田子方〉)对于那些食草动物来说,只要有草的地方就可以前往,不必拘泥于原来的地方;对于水里的小虫来说,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可以入住,不必固定于原来的池塘。“小变"即换了一个地方,但不失其"大常”,本性仍然不变,我仍然是我,只是换了一个环境,且这个环境有利于自己身心的护养。
在此阶段,个人的内向传播能力仍然不够稳定,需要有更多的自我时间和空间来反思及沉淀。避免跟一人在一处,因为人多了会变成"乌合之众”,体在无形之中给自己施加着压力,影响着自己的思维及行动。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在宥》)和人在一起时的状态,是"社会宾我”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处于“宾我”状态之中,时间久了就可能会变成一个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因为一直身不由己。只有一个人“独往独来”的时候,才接近于“本我"之状态,故为贵,难能可贵。此时"-而不党,命日天放"(〈庄子•马蹄》)。一个人时,不不党,虽然孤单,但不孤独,因为能与天地为友,卸下了"社会宾我”的枷锁,没有了人为的束缚,自然纯真,有着纯粹的豁然与开朗,能在天然的真性情之中遨游,故曰“天放”。
当内向传播能力较为稳定后,需进一步做到"心远地自偏”,减少外部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这便进阶到高度的内向传播了。庄子有"弃世"之观点:"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庄子•达生》)但庄子的"弃世”并非厌世、亦非避世。林希逸说“弃世者,非避世也。处世以无心……则我自我而世自世矣。”1211庄子虽然与世人在价值观、性格等方面格格不入,但庄子并不避世,甚至不太赞成那种与世
隔绝、隐居深山的状态,"就薮泽,处闲旷……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庄子•刻意》)庄子认为这些刻意寄情于山水的隐士们,内心仍然有所痛苦,他们虽然清洁,但对世俗有所抱怨、不满,进而避世,甚至有些消极意味在其中了。庄子虽在尘世之中,但"心远地自偏”,仍然保持着自己真性情,故而"我自我而世自世",我自己仍然是我自己,世俗仍然是世俗。这也才有了庄子囊括世间一切的大胸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与世俗处。"(《庄子•天下》)如此高程度的内向传播能力,能消除个体负面精神状态,也能敞心遨游世间,实为至乐,何来精神困顿之说?
(二)生命价值内在,为本我而活
我们生而为人,是为了谁而活?有的人说,为了你的孩子而活;也有人说,为了你父母、亲人而活;也有的人说,为社会、集体做出贡献而活,但很少有人说一为你自己而活。
请你为了你自己—
—这个独立个体而活!你不属于别人,你属于你自己,自己的生命自己负责。虽然我们是父母所生,但“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庄子•大宗师》)阴阳之生机,对于人来说,一点儿都不亚于父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自然造化的结果,"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庄子•知北游〉)"委”,委托、赋予之意。即,我们的
身体、性命皆是天地所托付,就连我们的子孙,也是天地所赋予其生机,像蝉蜕那样新生。大自然造就的每一个人,不失其天性,都是独立的个体,"精神本我”就存于这独立个体之中。因而,你本身的存在就有你独特、固有的价值,不是为了给他人、他物创造什么价值才有价值的。而“社会宾我”的价值则是靠别人所认可,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价值从别人那里所体现,这是活在了别人的眼光里。如果自身价值不能由"精神本我”所体现,而活在别人的眼光一别人的意志里,那么你会活得很累,也会很痛苦。
例如,一些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大学毕业不到好工作、硕博士不能毕业等,陷入了极大痛苦之中,甚至产生自杀意念。因为他们内向传播中的"社会宾我”很强,认为没有好分数、没有好工作、没有毕业证就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而社会以及别人的眼光也容不下自己,变得极为痛苦。庄子感叹,人呐,太过于关注外面的世界而忽视了自我的内心世界,于是人为物累,心为形役。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人际关系始终是个麻烦的问题,但我们却没有好好思考如何与自己相处。从小到大,我们都要考一堆证来证明自己,可以说,自己已经变成
2020年第12期(总第196期)|东南传播
2020年筆二期
持别推荐I
文化传播了这堆证的附庸。考了那么多证,但我们却没有真正为自己
考一个证—
—用"本我”来证明自己。庄子则不以"宾我"证
明自己,在那百家争鸣的时代,他完全有能力周游列国、奔走
游说、广招学徒,但他却生活在穷乡僻壤,自话自说,自娱自
乐。因此,他更不会去考一堆证来证明自己,这并不代表他
堕落或者不努力,相反,庄子在很努力地探究—
—探究生命
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以及如何才能幸福。成绩、分数、证书
等是如虎添翼的外物,前提是要明见体悟到“精神本我",否
则,以成绩、考证等来求取幸福,这效用就好像是让蚊子负
山而飞,必不胜任,即便累死也无多大效果。
为自己而活,并非自私,二者并不矛盾。不仅如此,庄子
还认为,只有先为自己而活、回内在价值的人,自己才会幸
福,也才能给他人带来幸福。"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
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庄子•在宥〉)此
语源于老子,庄子沿用,略有变动。1221“贵",珍视、爱护之
意,"贵以身”,即"贵身”,以身为贵。该句意谓,贵自身且贵
于"为了天下”的人才放心将天下托付给他;爱自身还甚于
“爱天下”的人,才可将天下寄交给他。懂得"贵身”的人,他
们珍爱自己、善待自己,明澈作为一个人,其人生价值的共性
所在一回归"精神本我”,安放好自己的"性命之情”一
那么,他才能理解天下人的爱与痛苦,他能将心比心,爱自
己,也善待别人。相反,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善待自己,为追逐
名利等"外物"而刻薄对待自己,折磨自己,那么他必然不能
体会自我内在价值以及对别人的爱,仍然会刻薄对待别人、
折磨别人,这样的人怎么放心把天下交给他呢?"人有修者,
乃今有恒。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庄子•庚桑楚〉)
潺潺怎么读"有恒者”,即守住“精神本我”的人,他们为自己而活,则
"人舍之",别人慕其天性而来,归舍于他。一个人先自己修
全了自己,恢复了自己的本性,这样的人才可谓"自助者,天
助之,人舍之"。自己幸福了,才有能力也让他人幸福,所以,
请为自己而活。而自私,则是想从别人那里攫取更多的利益,
损人利己,是谋求不平等的交换。为自己活,不是自私,是本
分;当自己幸福了,还考虑着别人,想着给别人带来幸福,这
是情分与大爱。因而,庄子以为,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摒弃自
私,但要为自己而活,在此基础上,其中有能力大者,可分享
更多的情与爱给他人。
(三)尊重每一个“精神本我”,学会拒绝
庄子齐物,他尊重世间每一物,地位平等。而每个人自
有的"精神本我”,地位也平等,不因职业、职位、收入等而
有高下之分,所以切勿居高临下而强加自己意志于他人,也
请尊重每一个人的"本我”,将别人“奉献”给你的“本我”还
给别人。每一个人先需要是"本我”,然后才能是其他社会角
。例如,在婚恋中,她要先是她自己,然后才是我的伴侣;
在家庭中,他要先是他自己,然后才是我的孩子;在工作中,
电脑越来越慢怎么办他要先是他自己,然后才是我的员工。而不是他的一切要先
为我所服务,例如:他(她)是我父母,所以要先为了我好;他
是我孩子,我拥有他,他的一切都是我的;他(她)是我的伴
侣,要先对我好;他(她)是我的员工,要先为了公司的利益
着想—
—为来为去,还不是为了领导自己的利益,等等。若是
自己有意压抑、控制、剥夺别人的“精神本我”,别人嘴上不
说,但从心底看不起自己,即便自己是家长、是领导、拥有话
语权。
例如,父母的"望子成龙”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着
子女的"精神本我”O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他们爱孩子,
他们要让孩子更加富有、学历更高、社会地位更高,认为这
样的话,孩子将来生活会更好,于是逼着孩子报补习班、考更
好的大学、考公务员、考研等等;对于少数父母,则是要让孩
子光宗耀祖、让孩子有高成就来体现自己的成就感、让孩子
有更多财富回馈自己。这样的情况虽然少,但也存在我们身
边,例如,家长有攀比心,看到别人"晒娃",于是反手施压给
孩子,让孩子去比超对方,以此向亲戚证明自己,向同事炫耀
自己。以上两种情况,不论是自己为了孩子好,还是让孩子为
了自己好,都是在以"社会宾我"的目标来要求孩子。即便是
前者,也是庄子所说的"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至乐〉)鲁候爱鸟,供奉着一只大鸟,但却把自己所
需要的东西,例如喝酒、吃肉等,强加于鸟身上,结果鸟抑郁
忧伤,过了一段时间就死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
抑郁忧伤的原因,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感受到的只是父
母对自己的压力与不理解,他们距离"精神本我”越来越远,
"内功"越来越弱,于是造成了"内伤",甚至自杀。
请学会拒绝,不必取悦他人而委屈自己。在人际交往之
中,许多事情当拒则拒,当断则断,不然反受其乱!对于有着
高度内向传播能力的人来说,世间之事"非其志不之,非其
心不为。”(《庄子•天地〉)即不合乎自己志愿、自己不想做
的事情,别人怎么劝说都不会去做,且不以人们的评论而改
变自己,是“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不论人们对我是赞美还
是非议,都毫无影响。这种状态是内向传播中一种“依然故win7共享文件夹
我”的良好状态,能够始终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做什么,为
了什么而做什么。1231庄子面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会犹犹
豫豫,优柔寡断,他会马上拒绝。例如,庄子在钓鱼,楚王派
两位大夫“厚币聘之",请庄子为相,但庄子持杆不顾,还略
带讽刺地以“乌龟之思”把两大夫打发走了:"往矣!吾将曳
尾于涂中。”(《庄子•秋水〉)庄子言下之意,我宁愿当个乌
龟在烂泥塘里打滚,也不愿去为相。别人求之不得的相位,
庄子却断然拒绝了。因为相位虽贵,千金虽好,但我就是不乐
意。若登上了那相位,反而是委屈了自己,有损自己的天性,
故而拒绝。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极度不愿意做某事,但又迫
于面子或利益诱惑等其他原因而答应了,结果这事在自己心
里埋怨了无数次,事情也没做好。庄子就想问:你如此不想
做,为什么不拒绝?君不见,一个六岁小孩不想做某事,他会
以大哭来表示拒绝,而一个六十岁的人面对极不情愿之事,
却犹豫不决,思虑杂乱,是否不及孩童了?所以道家不论老
子还是庄子,都主张像孺子学习,不是学习他们的知识文化,
而是学习他们纯一的心智,如此才可返璞归真,返老还童,
归于元初,精神状态自然良好,身心也更为和谐。
(四)安时处顺,爱在心中
爱,不局限于爱情,更不是青少年的专利。但是,有多少
人深入考虑过"爱”呢!有些人失恋了,痛苦得无法自拔;有
些人失去了爱人,痛不欲生;有些人以“爱”来作为交易,身
陷囹圄。对于“爱”的痛苦,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能感受到失恋、失爱的痛却不能了知痛苦之来源。这是“爱”
的问题,现在就以庄子内向传播智慧来谈爱。很多人会不屑
一笑,认为庄子不是逍遥世外、没情没爱的吗?这实在是很
大的误解。"爱”很常见,但它很幽隐,比处理其他人际关
系、物质关系复杂多了。庄子思想深邃,对于其他问题的论
断人们都难以理解,更别说“爱"了,但还是简而言之、尝试
论述。
是明变懂爱。庄子对得失易变的态度是:“得者,时
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大
宗师》)这是高程度的内向传播,能顺遂万物之流变,不以
得失易本心,故哀乐不入。不要总想着得到,而不愿意失去。
得失不是绝对,其状态随时在变,非人力所能控制,尽管你
认为自己某事做得很好,应该得到回报,且不该失去什么。而
"爱”,是不计回报的付出,爱不是恩、不是利益交换、更不
是索取,因为后几者都意味着有回报,包括物质回报、情感
回报等。这也就意味着"爱”从一开始就是在失去,而不是得东南传播2020年第12期(总第196期)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DONGNAN CHUANBO糊様
到。但是很多人认定了这样一条"真理”: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付出了很多爱,就应该得到很多爱的回
报。悲哉!普通事情尚且不能有如此回报,何况是本无回报的"爱”!这无异于空市求马,必然落败。由此观之,知"变”者几人?懂“爱”者几人?不知变不懂爱自然要被其"爱”深深伤害。
二是学会“忘爱之爱”。"忘”,是庄子内向传播智慧的一个方面,“忘爱之爱”能使自己和对方不会因爱的变化而受伤,并且,你会感谢对方,对方也会感谢你。庄子喜欢说“忘”:例如,"以爱孝易,以忘亲难;以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庄子•天运〉)。该语层层递进,意在说明爱人的高境界:自己忘记别人、忘记世事、自我“坐忘”倒还好说,难就难在让别人也忘记我,不要为我有所挂虑,也让别人"坐忘",能逍遥无碍,最后达到"物我两忘”之境地。庄子的"忘”,对于人们之间的爱恋问题大有启发。认真去爱,仍然是出于有心,若自己能做到"忘爱之爱”,不刻意的爱、不带有目的性的爱、更不求回报的爱,不让爱成为自己的负担,则无所谓对方如何对待自己。自己不会受伤,相当于自己能给自己一杯"忘情水”。重要的是也让对方学会"忘爱之爱”,让对方也有一杯"忘情水”。所以,庄子还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三是"大爱无疆”。这是内向传播中将自己心中之爱投射到万物之上的体现。此爱以“忘爱之爱”为基础,是相对于"小爱有界"而言的,老子曰:"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第四十一章)庄子日:"大道不称,大辨不言,大仁不仁。”(《庄子•齐物论〉)后又说“至仁无亲”(《庄子•天运〉),对于"爱”的话,则可以理解为"大爱无疆"o当剔除了谋求回报的"私爱”,以及做到了对某一
个人的"忘爱之爱”后,不妨尝试着将爱的范围扩大一些。因为偏爱一隅,仍会为一隅所限,甚至为一隅所伤。爱十个人,仍属小爱,仍有所偏重。所谓大方无隅,大爱无疆,即若能爱天下人的话,将无处不是爱。当然,我们不是圣人,不需要做到爱天下人。但若能真诚对待、用心关爱、感谢此时此刻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的话,爱也能深深刻印在你心中,你会很幸福,世界也会很温暖。
四、结语
对壬个体精神的困顿,如长期的焦虑,自卑,抱怨,恐惧,仇恨,抑郁等状态,本文力图从内向传播视角进行阐释,并融庄子独特的内向传播智慧在其中。希望人们能够深刻体会庄子的内向传播智慧,提升精神的韧性,以减少心灵痛苦,增加自身幸福感。庄子内向传播模式,按"精神本我”与"社会宾我”在自身内所占比例的多少,便能体现出一个人内向传播程度的高低。内向传播程度低,则容易受外界人事物的影响,容易让自身处于负面的精神状态之中。高度的内向传播,是本文所强调的,文章也给出了一些提高内向传播能力的方法供参考。庄子的内向传播智慧,对尘世之中为生活而茫然奔波、为利禄而压力所迫、为情感而困扰不已的人们提供了指导。因为此种智慧能给你提供一个逍遥、幸福的心灵港湾。此外,笔者只是以庄子的内向传播思想来论述个体精神状况,也希望学界有更多的视角:例如,从儒家内向传播思想、佛家内向传播思想、道家内向传播思想等视角出发,对人们的精神焦虑等问题予以关注及思考,以期为困顿的当代中国人开出有效的药方。
⑴李建军.从分散型防治到整合型防治:我国自杀防治的问题与出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05):140-146.
[2]每下愈况,出自《庄子•知北游》,指越向下推求,就越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注意"每下愈况”与“每况愈下”的区别。
[3]按层级来分可划分为:中国古代传播思想一•先秦传播思想一道家传播思想一庄子传播思想。
[4]邵培仁,姚锦云.传播辩证论:先秦辩证传播思想及其现代理论转化[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⑸仝冠军.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6]詹石窗,谢清果.论道家的语言传播[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7).
[7]谢清果.道家语言传播效果的求美旨趣[J].哲学动态,2008(03):25-29.
[8]谢清果,王婕.同归殊途:彼得斯与庄子对“交流失败”原因的比较研究[J].东南传播,2019(12):74-79.
[9]陈巧玲,谢清果.庄子对人类语言沟通困境的反思与超越LH.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3):101-107.
[10]张兢.传播困境:庄子传播思想的一种诠释[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01):111-115.
[12]庄晓东,丁建雄洗秦道家情感传播研究——以“庄子之情”为例M学术探索,2019(06):1-7.
[13]郑雯倩.华夏文明的传播情感论——以儒道佛三家为例[J]冻南传播,2016(10):50-53.
[14]邵培仁,姚锦云.传播受体论:庄子、慧能与王阳明的“接受主体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0):5-23+126. [15]姚锦云.再论庄子传播思想与“接受主体性”——回应尹连根教授LJ].国际新闻界,2019(02):132-152.
[16]谢清果.内向传播视域下的《庄子》"吾丧我”思想新探[J].诸子学刊(第十辑),2014(01):61-75.
[17]谢清果.道家内向传播的观念、路径及其目标[J].未来传播,2019(02):16-23+136-137.
[18]谢清果,季程.内向传播视域中餉佛教心性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0(04):16-22. [19]外神劳精,内伤其身,源于《庄子•德充符》:“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庄子认为惠子费精神、逐外物,有所好恶,以至于疲劳。
[20]亦步亦趋,源于《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庄子讽刺儒家那些循规蹈矩、事事模仿、盲目追随别人的人。[21]林希逸.庄子薦斋口义校注[M].周启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
[22]此语源于《老子》第十三章:“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则可托天下。”庄子在此略有变动,增调了几字,更易释通,整体意思不变。
[23]陈力丹,陈俊妮.论人内传播[J].当代传播,2010(01): 9-13.
作者简介:
庄晓东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文化与传播研究;
丁建雄云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传播思想研究。
【责任编辑:许启东】2020年第12期(总第196期)|东南传播@
游戏制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