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导学案
主备人:张新颖 审定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备课时间:9月10日 授课时间:
2、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鉴赏其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总结本文重点字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重难点】
1、鉴赏本文想象、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2、欣赏本文浑融开阔的意境和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学习指导】反复诵读、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庄子思想并积累重点字词。
【课时安排】 3课时
【预习导引】
1、 庄子和《庄子》简介:
⑴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⑵《庄子》: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2、背景介绍: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顺丰速递单号查询快速3、读准字音:
鲲(kūn)鹏 抟(tuán) 齐谐(xié) 坳(ào)堂
顺丰速递单号查询快速3、读准字音:
鲲(kūn)鹏 抟(tuán) 齐谐(xié) 坳(ào)堂
迁徙(xǐ) 北冥(mínɡ) 为什么发不出去 夭阏(è) 沮(jǔ)丧
榆枋(fānɡ) 斥鴳(yàn) 舂(chōnɡ)米 晦朔(shuò)
泠(línɡ)然 蓬蒿(hāo) 翱(áo)翔 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 知(zhì)效一官 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然 飡(cān) 蟪(huì) 王小利 永葆青春 蜩(tiáo)
榆枋(fānɡ) 斥鴳(yàn) 舂(chōnɡ)米 晦朔(shuò)
泠(línɡ)然 蓬蒿(hāo) 翱(áo)翔 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 知(zhì)效一官 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然 飡(cān) 蟪(huì) 王小利 永葆青春 蜩(tiáo)
第一课时
一、多读文章,整体感知:
(一)第一段:世间万物(鹏;野马、尘埃、芥舟、蜩与学鸠;人之三适)
→ 皆有所待→ 不自由
(二)第二段:万物有所待,有小大之别→ 小大之辩→ 不能逍遥游
(三)第三段:万物→ 论述社会中的人,人也有所待(四种人、宋荣子、列子)
→ 点明主旨: 乘、御、游的至人、神人、圣人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
⑵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济源景点这
⑶ 《齐谐》者,志怪者也。 动词,记载
⑷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环绕而上
⑸ 之二虫又何知 这
⑹ 适莽苍者 到、 往
2、翻译下列句子:
2、翻译下列句子:
1、 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明确:天深蓝,是它的真正颜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⑵、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明确: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3)、《齐谐》者,志怪者也。
明确:《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4)南冥者,天池也。
生化危机6操作明确: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5)去以六月息者也。
明确:凭借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南海。
(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明确:在厅堂的低洼处倒杯水。
(7)而莫之夭阏者。
明确:没有什么能阻碍它。
(8)之二虫又何知?
明确:蝉与学鸠又知道社么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探究《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1、 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2、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这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3、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4、蜩与学鸠“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4、蜩与学鸠“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四、小结
逍遥游是从一个神奇而迷人的故事开始的:鹏鸟海运徙于南冥,需水击三千里,抟扶摇上天九万里,后乃培风图南。为什么要这样呢?作者先用“野马”、“尘埃”、“生物”以息相吹来说明“风”的作用,再用杯水芥舟来说明“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最后讽刺蜩与学鸠的讥笑鹏鸟及它们自鸣得意的浅薄情态,并用远行更需多备粮的道理来批判蜩与学鸠的浅识。总之,第一段,阐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不是逍遥游。
五、作业安排: 1、熟读课文。
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
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副词,只、只不过)
⑵、未有知其修者 (形容词,长)
⑶、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动词,配,比)
⑷、绝云气,负青天 (动词,穿过)
3、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特殊句式类型:
⑴、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
明确: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⑵、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明确: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3)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省略句)
明确:在蓬蒿从飞来飞去,这也就是我飞翔的极致了。
二、回答下列问题,探究《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小智不了解大智,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
2、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对 比;朝菌、蟪蛄 (小年)
冥灵、大椿 (大年)
说明小年不及大年 小年早夭,大年长寿。但是,无论寿命长短,即使是所谓的“大年”,仍然逃脱不了“年”的限制而“永寿”,所以也还是“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
说明小年不及大年 小年早夭,大年长寿。但是,无论寿命长短,即使是所谓的“大年”,仍然逃脱不了“年”的限制而“永寿”,所以也还是“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
3、小结:
由上段引发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进一步以“小年”的“朝菌”、 “蟪蛄”、“众人”和“大年”的“冥灵”、“大椿”、“彭祖”来喻证“小年不如大年”的观点。以斥鴳讥笑大鹏之志来喻证“小知不及大知”的观点。
总之,第二段,进一步阐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只是“待”的有小大之别,也不是逍遥游。
总之,第二段,进一步阐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只是“待”的有小大之别,也不是逍遥游。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1、朗读课文第三段,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努力。
⑵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沮丧。
⑶ 虽然,犹有未树也 即使这样。
⑷ 未数数然也 拼命追求的样子。
⑸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功效 合 通“能”,才能
3、翻译下列句子:
⑴、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明确: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⑵、彼且恶乎待哉?
明确:他还凭借什么呢?
二、回答下列问题,探究《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1、第三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跟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举这两个人为例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所提到的宋荣子他能够对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能够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线,但是,“犹有未树也”,庄子认为他依然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
明确:所提到的宋荣子他能够对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能够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线,但是,“犹有未树也”,庄子认为他依然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
列子比宋荣子更进一步,他能乘风而行,不汲汲于利益。但庄子认为他仍然没有达到逍遥。因为列子虽然可以免于行走,可他依然有所待,即他要依靠风才能飞行。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2、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即“天人合一”的境界,就真正的自由了。
三、归纳主旨。
主旨 ————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无所待才能逍遥游。
四、庄子散文风格探究
1、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逍遥游》阐述的是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即什么是自由,人如何获得自由的问题。但是,庄子并不是通过理论的逻辑论述来阐明这个问题的,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南飞的故事,蜩与学鸠的故事,宋荣子的故事,来展现作者的思想。这些故事将庄子所追求的那种玄妙的、难以表述的逍遥的精神境界,形象地展示出来。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即“天人合一”的境界,就真正的自由了。
三、归纳主旨。
主旨 ————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无所待才能逍遥游。
四、庄子散文风格探究
1、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逍遥游》阐述的是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即什么是自由,人如何获得自由的问题。但是,庄子并不是通过理论的逻辑论述来阐明这个问题的,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南飞的故事,蜩与学鸠的故事,宋荣子的故事,来展现作者的思想。这些故事将庄子所追求的那种玄妙的、难以表述的逍遥的精神境界,形象地展示出来。
2中国有多少航母、想象丰富,境界开阔。阅读《逍遥游》,我们无不被庄子极其丰富的想像力所折服,沉浸在庄子所创造的奇幻世界当中。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翱翔太空,想像十分奇特,给人一种开阔的境界。丰富的想像使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充满了浪漫主义彩。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一段中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描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一段中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描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