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儿童阅读课《爱书如命的一家子》
刘颖: 台上的孩子们都是来自南京御道街小学四(2)班的同学们,非常高兴能和大家讨论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今天的这个做法有点特别,但是上课的程序还是一样的,下面开始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 老师您好!
刘颖: 同学们请坐!前几天,刘老师请你们的班主任孙老师发了一份阅读材料给大家,这份阅读材料当中有几篇文章。后来,我发现很多同学都特别喜欢《爱书如命的一家子》,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你们究竟喜欢这个故事的什么地方呢?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感受。
学生: 我觉得这个故事的作者写得非常有趣,举的例子也是身边的一些例子,说话的方式也非常有趣。有一次,小弟在上学的路上,手上拿了一本书边走边读。这一路要坐很长时间的电车,在车上哪还有比看书更有意思的事情呢?电车一路摇摇晃晃,一会往上,一会往下,却根本没有离开原地。后来他才发现,他乘的根本不是电车,而是他们大楼的电梯。小弟压根儿忘了走出电梯,过了好几个小时,他还没有赶到学校的车站,他愁眉苦脸地说,这次老师肯定又不会相信我的解释了。可是每次迟到的确不能怪小弟。
刘颖: 这位同学说了他的理由,还举了例子和我们分享。其他的同学,你们喜欢哪里呢?
学生: 我也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篇文章以幽默的方式表现这家人特别爱读书。比方说,祖父坐在一张舒适的高背椅里抽着烟斗,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在专心致志地读。过了一会儿,他伸手把烟灰敲到面前桌上的烟灰缸里,但是,严格说来,那并不是个正经的烟灰缸,而是一个花瓶。结果烟斗敲击花瓶时发出来的声音,却提醒他早该服咳嗽药了。于是,他下意识地一把抓起花瓶,对着嘴,一下喝个精光。“嗯,嗯,”他还自言自语地说,“今天的咖啡煮得真浓--可惜凉了点儿。”
刘颖: 那你看这位祖父喝的咖啡是什么味的?
学生: 烟灰味。
刘颖: 同学们,你们看是不是很有趣。我们在交流的时候,除了读一读喜欢的这一段,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同学们还可以说得更好。我们怎么样才能说得更好呢?下面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学生: 我喜欢的原文是:我们家的雨蛙待在玻璃缸里,它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梯
子上爬上爬下,以此来预报天气。如果不是在看书的话,它一向是很尽责的,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家的雨蛙也有自己的书。它的书只有邮票那么大,而且是防水的。(至于这只蛙会看书、能说话的事,我就不用多说了。)非常遗憾的是,因为雨蛙总是在看书,所以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它的本职工作中。但是,有时它也会突然良心不安,这种不安会提醒它自己所肩负的职责。为了表示它并没有把工作完全抛在脑后,它会突然爬上梯子,湿淋淋的爪子还拿着书;或是无缘无故地急急忙忙从梯子上蹿下来。但是,严格地说,它并没有一步一步爬梯子,而是爪子不着梯,踩了个空,稀里哗啦地从高处滚了下来。它呱呱地叫着,揉着绿的小腿说:“我看天气要变了,很快要降温了。”
学生: 我喜欢它的原因是,他们家都很喜欢看书,连动物雨蛙都会看书,而且看得非常认真,把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完全抛到脑后了。我最喜欢的画面就是它一下踩了个空,左手抓住书,从空中一边翻滚,一边盯着书看,摔到地上时,却因为沉浸在有趣的书中而没有一点反应。
刘颖: 真好,这位同学想象的画面多具体啊,雨蛙一边从空中滚下来,一边在看着书。听说在很久以前,人们把雨蛙当作预测天气的活工具,把雨蛙放在一个广口的瓶子里,还放着一
架小梯子,当这个雨蛙坐在梯子上的时候说明天气还不错,要是坐在瓶子底,说明坏天气就要来了。可是事实上谁知道呢?也许一只雨蛙真能预测天气,更何况这是一只爱看书的雨蛙。下面谁再来说说。
学生: 我喜欢的内容是:祖母坐在另一间房里的沙发上,鼻梁上架着副眼镜,双手不停地织着毛线,可同时怀里还放着一本书。她边读书边织毛线,一针接一针,不停地织,她到底想织什么呢?当然是一只袜子。不,严格说来,这根本不是一只正经的袜子,倒更像一条毛茸茸的大蟒蛇,它弯弯扭扭地盘在地板上。趁着翻动书页的工夫,祖母从眼镜框的上边随意向外瞟了一眼,喃喃自语地说:“我就知道,我们家又着火了,但是消防队员也不该把橡皮管乱堆在我们的房间里呀!”
学生: 我喜欢它的原因是,这个自然段用了一个比喻句,作者把毛线比喻成消防员用的橡皮管。我想象的画面是祖母一边织毛线一边看书,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织什么。然后她趁翻书的时候,随意瞟了一眼,从这个词,我能感受到她看得很快,所以就把毛线看成了橡皮管。
刘颖: 大家看,稀里糊涂的外祖母织了一个不知道什么东西的东西,这么长的东西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既然祖母把它织出来了,总不能浪费吧。
学生一:我觉得这件衣服干脆给蟒蛇用吧。
学生二:如果很长就当个围巾戴吧。
刘颖: 这个围巾得在脖子上绕多少圈啊?好长好长的围巾!其他同学觉得还能做什么用呢?
学生: 我可以把它改一下吗?把它改成一条裤子,剪成两段。
刘颖: 那倒不错,但是要求这个人的身高得很高很高,而且两条腿还不是一般的长。我们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在脑子里想象一下,想象他以后还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想象这些画面会特别的有趣。还有没有呢?
学生: 我还喜欢,比方说:大(她十四岁)坐在外面的走廊里打电话,她把听筒紧紧压在耳朵上。谁都知道,电话这玩意儿压根儿就是为十四岁的这类人发明的。因为耳边要是没了听筒,全世界所有这个年纪的都会因为缺少外界信息而活不下去的,就像潜水员没有人工呼吸器就会缺氧一样。一边打电话,一边看书。尽管这样,她却能听清楚女友说的所有好玩的事。但是,严格说来,也许她并没有听得太清楚,因为她打电话根本就没有拨过电话号码。这样约过了两个小时后,她才漫不经心地问:“这个‘嘟嘟’是谁呀?你怎么一直
在喋喋不休地说他的名字呢?”
学生: 我喜欢的原因是,一边打电话一边看书,打了两个小时都没有拨电话号码,还在专心地看书。我想象的画面是,大一边打电话,一边拿着书津津有味地看,可是注意力都在书上,电话号码都忘了拨,看到有趣的地方还笑了。
刘颖: 一边拿着听筒一边傻傻地笑,这个“嘟嘟”是谁呢?你知道吗?
学生: 我认为这个“嘟嘟”应该就是没拨电话号码,电话一直在连接状态,电话里面的本身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