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E 叙事
所遇见的都是美好:我与傈僳族童声合唱团的故事
黄晓娟老师口述史
访谈、整理丨张莉莉姜冠
〇黄晓娟
女,1985年出生,傈僳族,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人。2003年 毕业于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3—2009年,任黎光完小 音乐教师;2009—2018年,任黎明完小音乐教师,参与、组 织傈僳族童声合唱团的排练与演出等活动;2018年,任黎明幼 儿园园长。从教十八年,黄老师带领合唱团演出十余次,深受 国内外观众喜爱。
一、大山深处的乡村音乐老师
我出生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乡的一 个小村庄。成长环境比较好,爸爸妈妈很疼爱我, 特别是我爸,非常支持我。比起同龄人,我觉得我 还是很幸福的。2000年9月,我在丽江高等师范专 科学校读书,学习的是幼儿教育,也就是学前教育。 我喜欢唱歌跳舞,学习期间,我很认真,非常喜欢 自己的专业课。
1.因为喜欢跳舞,所以选择了幼儿师范
初中那会儿,我们班主任跟我说,将来让我去当 老师,我还跟班主任生气,说我这辈子打死也不当老 师。我特别喜欢唱唱跳跳,特别崇拜杨丽萍,觉得她 的孔雀舞跳得太好了,想着自己要当个舞蹈家。因为 我就喜欢唱唱跳跳那种比较活泼开朗的活动,所以毕 业时丽江师范招幼儿老师,我就去了。稀里糊
涂地去 报名,但是报了以后也挺喜欢的。当了老师以后,越 来越喜欢这份工作。到今年我已经教了 18年,我非 常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本来我学的是五年制大专,没想到到了第三年, 也就是2003年的时候,丽江撤县划市,分为古城区 和玉龙县。划市以后,学校说我们可以提前毕业,于 是我们学了三年就中专毕业了。毕业时教育局分配工 作,我运气比较好,分到了自己的家乡——玉龙县黎
明乡。
1241 中g 表师,I
2021.05
2.黎光完小的学生,伴我走过最美的年华
2003年,我刚去黎光完小的时候,整个学校也 就一百多名学生。学校四面都是山,只有山背后有几 户人家,远离人和公路,风景很美,但是冬天特别 冷。当时我们的县委书记去黎光完小走访后,还立了 一个碑——丽江最美丽的乡村小学。
黎明乡是玉龙县唯一一个傈僳族乡,90%的人口 都是傈僳族,只有少数的彝族人。我觉得我们的学生
天生就有唱歌跳舞的强大基因,举行婚宴、过年的时 候,学生们会围着篝火打跳。以前还有很多对歌的活 动,非常热闹,孩子们耳濡目染,也会跟家长一起又 唱又跳。黎明乡的许多父母还是比较贫困的,这几年 脱贫攻坚之后,条件才改善了一些。
我的一些学生来自早婚早孕家庭,他们的妈妈 可能十五六岁就开始生孩子了,没有结婚证,到了 法定年龄才去交、领结婚证。有的甚至根本来 不及领结婚证,就离婚了:有的是感情不和,有的 是出去打工,一去不回。所以我们这边学生家庭完 整的比较少。
我刚到黎光完小的时候,教的是一年级,第一节 课去上的就是音乐课。我一进教室,所有学生起立,我既激动又害怕。因为我那会儿刚毕业,才18岁,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就去教书当老师,心里还 是有点忐忑。第一节课教的是歌曲《数鸭子》,就是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鸭”那首歌。教他们练声,把学校学到的那些东西教给他们,学生特别喜欢。除 了教艺术,我还教语文、数学。在我们这种小学,老 师基本上都是全能型的,什么都会教。
第一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组织学生们排 节目。我们排的节目是民族舞。当时学校条件不好,连演出的服装都没有,学生们家里也没有钱买演出的 服装。我就到处借服装,东一件西一件的,挨家挨户 去借服装。最后我们去乡里比赛,拿了第一名,我觉 得特别骄傲。
叙事圆題^匪
对我来说,当老师是一笔财富。我刚开始教书 时教的那些学生,有的学生已经成年了,有的学生大 学毕业了,有的学生的孩子都已经又来上学了。我跟 那些学生的关系都特别好,我们像家人、朋友一样相 处。很多学生逢年过节会来家里看我,说:“老师,遇到你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听到学生这样说 的时刻,是我最自豪、最幸福的时刻。我在黎光完小 任教六年。那六年,应该说是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我把它都奉献给了黎光完小。
二、带领僳僳族童声合唱团走出大山
1.合唱团的前前后后
(1)合唱团的魂:傈僳族民间艺术
2009年,我调到黎明完小,刚好接触了深圳松 禾成长关爱基金会,在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傈 僳族童声合唱团。从2010年开始,我和王永钢老师 开始担任傈僳族童声合唱团的音乐老师。王老师主要 负责民族音乐,我负责乐理、舞蹈。我们两个一起合 作,教学生们唱歌、跳舞。我们在每周一到周四的下 午4点到5点,利用学校课外实践活动的时间排练。因为周五下午就放学了,所以周五不练。
第一次带学生外出演出是2010年。我们接到中 央电视台的邀请,去参加《天生我才》节目。我们带 了四名学生,两个女孩两个男孩。我们很认真地编排 了一个傈僳族的节目。学生第一次登上那么大的舞
台,比较紧张,不过我们的演出很成功,得到了观众 们的好评,所有的嘉宾、老师都给我们这个节目很高 的评价。
我带合唱团十多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演出,是 2019年去海南参加一个国际性的青年演唱活动。在 那么多国际友人面前表演,介绍合唱团、基金会。我 们表演的节目广受好评,很多国际友人都我们拍 照。那一次,我觉得特别自豪,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在 我们这种小地方表演,而是在国际舞台上演出,让那
2021.05丨中国表评,1125
么多国家的人都了解、认识了傈僳族,看到了我们的 舞蹈,听到了我们的音乐,影响力很大。
每次外出表演,观众都表示喜欢我们的歌。我 想,这可能有歌曲本身的原因,也有学生们的原因。首先,我们的歌节奏欢快;歌词比较简洁明了,朗朗上口,不复杂;旋律也比较简单,一唱就会、一
学就会,简单又好听。歌曲中最常见的歌词是“嘎齿哇,纳萨哇”®, “嘎齿哇”的意思是开心,“纳萨 哇”也是开心、愉快的意思。
其次,学生们的眼神和歌声很有灵气,特别是 歌声,有一种清泉流过山谷的感觉,很清澈、很纯 净。我们的服装也常常是最漂亮的,让人一眼就能 记住。我们每次出去听得最多的也是这句话:“你们 傈僳
族服装好美,好漂亮。”
(2)合唱团的坚强后盾:公益基金会
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是一个公益组织,主要是发 现、传承、保护少数民族音乐。基金会希望在中国最 边远的地区,而且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快要失传的 地区,建立合唱团。基金会旗下有四十多个少数民族 童声合唱团。基金会不请那些走商业化路线的老师,也不会因为当地老师的文化水平相对较弱就不聘任。基金会还坚持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不能影响老师的 正常工作。他们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意地做商业宣 传。如果有电视台或者企业、单位想邀请合唱团去演 出,首先要经过基金会的批准,通过基金会的各方面 考核,我们才会外出演出。
基金会有许多专业的老师,他们每年都会组织一 些培训,培训合唱团的音乐老师,给我们上很多关于 音乐的文化课,教我们很多专业知识、乐理知识。最 开始,我们不会科学地训练学生,容易很“原生态”地、使劲地扯着嗓子唱,学生的声音容易哑。经过专
Q ©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嘎齿哇,纳萨哇:傈僳族语言,音译,下同。业老师的不断指导,我们逐渐知道了如何保护学生的 嗓子,如何更科学地训练学生。
基金会还要求我们每个月发一次自己上课的教学 视频到基金会的教师里,专业老师看了之后会指导
我们,就像我们在学校上文化课时听课评课一样。基 金会把它当作常态化的管理。对我自己而言,这也是 一个在专业方面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过程。
2. 我的两个音乐领路人
王永钢老师是我们市级民族文化传承人。王老师 歌唱得很好,还会演奏、制作很多乐器,如芦笙、四弦琴,等等。其实,他的乐理知识不是很丰富,比如 他不认识“哆来咪发嗦”,但是他听别人唱一遍,马上就能弹出来,马上就会唱。王老师吹芦笙是跟他外 公学的。他外公是村子里有名的芦笙王,他们家世世 代代都吹芦笙,在我们当地非常有名。像王老师这种 完完全全从祖辈那里学来的,才是我们傈僳族文化真 正的精髓。
基金会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赵晓爱老师。她是 我见过的所有女性中最美、最有气质的,我特别喜 欢她。她原来是一名大学合唱团的教授,退休以后,基金会把她聘回来在基金会担任艺术总监。她很有 活力,笑容满面,又特别有亲和力,是教我们的老 师中最和蔼的一个。她每个学期都会来我们学校待 三天左右,考评合唱团,看学生的声音怎么样,老师的专业能力怎么样。她每次来都会说:“晓娟,你 要自信。”她教给我很多东西,特别是自信,对我的 影响大。
3. 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家乡最美
有时候在学校里组织艺术活动,也是有困难的。例如,很多学校不重视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这些 艺术课,觉得拿成绩比会唱会跳重要,甚至有些老师
1261 中S表件■丨 2021.05
叙事
也觉得会唱会跳没什么用,有的老师使劲儿给学生们 布置作业,学生们作业做不完,就不会来艺术社团唱 歌跳舞。再如,刚接手合唱团的时候,我觉得我在专 业上欠缺很多,以前只是在自己的学校里唱唱跳跳还 可以,但如果要登上更大的舞台,专业方面的要求肯 定还是挺高的。
虽然我在学校教艺术、带合唱团的时候遇到过 一些困难,而且也接触了“外面的世界”,但是依然 觉得“走遍千山万水,还是黎明最美”,颇有些“月是故乡明”的感觉。我还是喜欢我们黎明乡,在这 个地方教书让我觉得很愉快,很享受。虽然黎明乡 各方面硬件条件比不上县里、城里大的学校,但也 有许多宝贵的财富,是县里、城里的学校,外面的 世界没有的。
合唱团让我经历了带孩子的过程,即使有的时候 因为自己能力不足,学到的东西不能完全消化,但我 依然收获颇丰。进人合唱团之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增 强了自信。一个人应该自信地活着,不管身处何处,都应该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成为 最自信的人。
这种自信才应该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大部分学生 都非常不自信。有一个学生,一年级刚进合唱团的时 候,第一天,我在琴边上弹音,让她看着我唱我弹的 那几个音。其实她唱对了,但她的眼睛不敢看我,而 且声音非常小。音乐教室有一面大镜子,我就让学生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我说:“你先微笑,看着镜子中 的自己;然后不笑,用你平常那种很害怕的眼神,再 看镜子一遍。你觉得哪个美?”我经常会让他们这样 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微笑,自信。这个小女孩到了 五年级的时候,变得自信、开朗、大方了许多,在她 们班上唱歌跳舞,举行朗诵会。她后来学习成绩特别 好,写文章也写得特别好。毕业以后,在我们县城的 一所中学里上学。“学习强国”A P P上云南的 还刊登过她的文章。
三、我的新角:幼儿园园长
1.寄宿制幼儿老师的不易
2018年,黎明幼儿园开园,这是我们乡新创办 的幼儿园。刚开园的时候,我特别害怕寄宿带来的安 全问题。那么多的小孩子,老师的压力和责任都很 大。不过也没有办法,有的孩子得走两三个小时才到 学校,不可能让他走读。家长有条件接送的,我就招 了一个三岁的小班;家长没法接送的,就招了两个五 岁的大班,五岁来幼儿园,读一年学前班,然后就去 上小学。六小龄童的老婆是谁
最早办园的时候,有六十几个孩子住校,现在少 了一些,四十多个。每个星期天下午5点,家长送孩 子来幼儿园,星期五再来接。整个星期小孩子的衣食 住行、吃喝拉撒睡,全部在幼儿园里。我们共有5名
老师,1名保育员。老师们根本就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和孩子们一样,24小时在幼儿园里,管理所有孩子 的起居。
我记得,有一天晚上11点多了,有一个孩子发 烧,高烧39度多。我们联系家长,可他家住在一个 山上没信号的地方,联系不上。我们就到处打电话 他家的邻居、有信号的同学。好不容易联系上,他妈妈说他家到幼儿园得走两小时。小孩子发烧成 这样,怎么办?我们没办法,一边让家人赶紧下山 来幼儿园,一边又带着孩子去买药,不敢乱给孩子
2021.05 I中S表坪,丨
127
用药,只好先给他贴退烧贴。
2.管理工作中的挑战与欣慰
现在国家特别重视学前教育。在我们这样的乡 村,其实最应该办幼儿园。许多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 是空白的,他们觉得不需要读幼儿园,幼儿园啥也 不教,孩子就是在里面吃、玩。其实创办幼儿园的意 义就在于,教孩子学会生活的能力,培养行为习惯。有的孩子来到幼儿园,不会用马桶,不会冲水,没有 刷牙、洗脚、穿袜子的习惯,这些都要老师从头教。培养孩子们的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太需 要在幼儿园学习了。幼儿园开学后的前两个月,老师 们都非常累,声音都是哑的。有时候我们晚上睡觉都 睡不好,半夜要经常起来,看孩子有没有睡着。
作为园长,有很多事情必须去处理,必须去面 对,跟别人打交道、处理问题的能力,都需要有进 步。我不仅要考虑自己教什么,我的学生学什么,还得考虑整个幼儿园,如老师的思想动态、老师的 专业能力、学生安全问题等各方面。责任越大,身 上担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不 断学习,不断努力,有一种到自己想做、喜欢做 的事情的感觉。
访谈后记
张莉莉老师去深圳调研,遇到了带领傈僳族童 声合唱团演出的黄晓娟老师。十分惊喜的是,两位老 师之前还有一段“缘分”。张老师曾主持中国滋根乡 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与北师大合作开展的农村女童青 春期性健康教育培训,向一线教师传授女童性健康教 育知识与技能;黄老师曾前往北师大参与此次培训活 动,将学到的知识带给黎明乡的学生们,开展女童健 康教育活动。缘起于北京,聚于深圳。这一次,张老师在深圳看到了学生们在大舞台上的表演,学生们的 眼神清澈,声音纯粹、美好,令人动容。张老师和我 以线上的方式采访了黄老师。从黄老师的访谈中,我 重新认识了傈僳族,看到了很有生气的少数民族地区 和热爱乡土的老师。我们看到黄老师带领合唱团走出 大山,走向大城市,甚至走向国际音乐交流舞台,感受到她温暖而又坚定的力量。在排练节目、表演的过 程中,学生们的自信心有所提升,女孩们更是获得了 一种宝贵的力量。同时,合唱团的发展壮大,一定程 度上避免了傈僳族语言“失语”现象的发生,傈僳族 语言、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黄老师作为园长,对 责任的担当、能力的提升有着自己的理解,女性领导 力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f壬编辑:胡玉敏
1281 中@表师■I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