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桑榆时未晚,耕耘关爱霞满天
——走进吉林大学老年大学
(学生记者 杨晓东 张一迪 程昊红)
他们学贯中西,挥斥方遒,曾经在不同的领域各有所成,为社会贡献了一生;他们饱经沧桑,大起大落,经历过时代风云的更迭和磨炼,人生之旅厚重充实;他们在三尺讲台上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为国家培养了千千万万栋梁之材,而如今,他们又如同小学生一般,背起书包,走进课堂,重新回到单纯的学生时代;他们怀着孩童般朴素的愿望,重拾年轻时候的梦想,追求精神的寄托。他们是吉林大学老年大学的学员。
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校55-75岁的离退休职工共有近四千人,他们虽然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离开了曾经挥洒下汗水的讲台,但是他们依然追求知识,努力学习。为满足这样一个庞大的体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2007年5释永信包北大女亲密照月,吉林大学老年大学应运而生,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一直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为广大离退休干部、教职工提供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
与时俱进,老有所学
一走进老年大学的教室,记者就被满屋的国画和书法作品吸引了。秀丽的山水、怒放的牡丹、精细的工笔、遒劲的书法……从一笔一划,似乎可以看见这些前辈们踏实严谨的一生和他们晚年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教室里十余位老人,精神矍铄,谈笑风生,谈论着近日来的新鲜话题和眼前的作品,他们中有大多数是学校成立以来的首届学员,挂在教室墙壁上的书画作品,就出自他们之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记者与教室里的老人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关于在老年大学学习、生活的感受,也被他们的认真和执着感动着。教室的前面贴着八个大字“与时俱进,老有所学”。而学员们的话正是这几个字的反映。“现在的学习,弥补了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人生中的不足,现在,我们又回了年轻时对文艺的热爱。我现在是一个小学生的身份,从零基础来学习绘画,英语,还有计算机,老有所为不敢奢求,但是我要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写字画画可以怡养性情,心情好了,身体自然健康了!”
虽然条件有限,但学员们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老年大学成立至今,老学员们的守时和严谨给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完成作业,即使刮风下雪,
老人们依然相互扶持着来到学校,坚持上课。更有学员认真地指出,老年大学的建设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宣传,很多人苦于并不知道老年大学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要加大宣传,把深居家中的广大离退休干部吸引到老年大学的队伍中来。
两个小时的座谈,这些老人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烙在了记者的心中。老人们的话语很朴素,但他们的的思想,依然像当年三尺讲台上的那样深刻,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们在离退休之前可能是学校领导干部,教授和知名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功臣,但是今天,他们在这间不大的教室,使用着学生淘汰下来的旧桌椅和简陋的教学设备,继续追求着知识的梦想,描绘着生活的彩。他们求知的欲望,让我们这些天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使用着最先进的教学设备的大学生自愧不如。言谈中,老人们对下一代的关爱,透过那些虽然苍老却依旧清澈的眼睛,一直温暖到我们的心房。而我们的眼睛早已湿润:作为弱势体的老年人,他们才是更需要社会关注的体,而作为为学校默默耕耘了一生的离退休教职工,更应该得到全校师生的敬佩和关爱。
艰苦创业,风雨同行
2007年5月,在有关领导多方面努力下,在交通方便的新民校区争取了一间教室和一间办公
室。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建,当年7月23日,学校迎来了第一批160名学员。聘任各学科兼职教师20名,开设国画、书法、计算机、英语、声乐、舞蹈等六个专业。在创建之初,学校面临着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缺的困境。书画课,工作人员自己动手用铁皮制作上课用的画板;英语课用的是花100元钱从中东市场买来的小录音机;声乐课教师用手风琴教学还是借来的。
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学校顺利完成各科教学计划,而且在07年开学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与学校老干部合唱团一起举办了一场汇报演出。三年来,有近70%的学员不仅坚持在校学习,而且当起了学校的宣传员,为学校吸引更多学员。在学员中,有三位平均年龄近80岁的离休老干部,在省老年大学大家都称她们为“三妹”。当得知吉林大学老年大学成立后,她们最先来到学校,非常激动地说:“太好了,我们终于有自己的学校了!”年近84岁的白老师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只要我能走我就要坚持来学习,你可别嫌我老啊!”三年来,她们相互扶持,风雨不误。老人们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家像呵护自己的家一样呵护着这个集体。
学校的学员来自社会各界,有省市退休领导干部,有学校离退休以及在职的教授和职工,也
有连小学都没进过的老司机、摆地摊为生的社会老人。虽然学员的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不同,但都受到了同样的呵护和关爱。学校聘请的教师也非常有责任心,对教学一丝不苟,对学员耐心热情,每学期开学都把教学计划安排好,发放到每个学员手中。工作人员及教师的关爱和热情深深地感动了学员,师生间关系十分和谐。
三年来,在学校及各界关心支持下,在工作人员、教师、学员的共同努力下,老年大学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现在已成为离退休职工求知的乐园、精神的家园,从今为本校离退休职工服务,到接纳社会离退休人员,接收学员500余人次,先后有100余名学员结业,近50%的学员继续在校学习。2010年,学校党委、常委和离退休工作处在经费紧张的状况下,为老年大学购进一套多媒体、电钢琴等教学设备,大大改善了教学条件。
名师加盟,耕耘关爱
2010年是学校创办的第四年,学校在继续完善教学设施的同时,开始更加注重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要力争把吉大老年大学建设成一个省内知名的老年教育、科研基地。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聘请教师30余名,其中不乏省内知名教师,并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教师选聘渠道。在实践教学中,老年大学还要求高校选派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来教授声乐、舞
蹈等课程。目前,老年大学已同长春大学音乐系达成协议建立实习点。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得到了学员的认可,也使得老年大学的课堂充满了生机。
更可喜的是下个学期,我国著名画家、吉林艺术学院资深教授甘雨辰将来到吉林大学老年大学授课。这对于老年大学的师生来说,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而今天,得知甘雨辰教授也在百忙之中来到老年大学,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十分感动。现年69岁的甘老依然是风采奕奕,精神抖擞,在他和蔼可亲的笑容和诙谐幽默的谈吐中,记者感受到了一位国画大家对艺术的忠贞不渝的淡泊与达观。对于来到吉大老年大学任教,甘教授说:“吉林大学是我国大学中的航空母舰,这里的老年大学一定汇聚着各个领域的专家和教授,我也是怀着一种仰慕的心情来到这里,甚至有点忐忑不安。”他认为,老年大学是一个知识相互交流的平台,思想教育和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大家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甘雨辰从1986年开始为省、市老年大学授课,至今已有20多年的从教经验,当谈到他为老年大学授课的初衷时候,他说:“人到老年,并不是代表学习可以停止,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才能笑看风云,才能有一个好心情,孩子们是祖国的希望,有父母照顾着,有社会各界支持着,但是老年人得到的就很少,人老了心可不能老,人到老年也不能只是每天晒晒太阳,
打打麻将,年轻的时候由于社会的分工不同,每个人的工作领域也不同,对于其他的领域即使感兴趣也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去投身于其中,年老的时候来到老年大学既是弥补了年轻的遗憾,也是对时间的充分利用,更是达到了终身学习的目的。”面对老年教育和对艺术的追求,甘雨辰教授的心里也有过徘徊。在艺术上他“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想要有更远的发展,但是同时他也割舍不掉对老年教育的这份情感,只能下决心牺牲自己的创作时间。然而当看到老年人感受艺术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他们的晚年因为艺术而变得不同时,甘老认为,自己这样做也是值得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