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夜》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春江花⽉夜》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春江花⽉夜》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扬州(今属江苏)⼈。曾任兖州兵曹。⽣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夜》是⼀篇脍炙⼈⼝的名作,它沿⽤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感慨,语⾔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以澄澈空明、清丽⾃然的感觉。
标题《春江花⽉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其主要特⾊是艳丽柔靡。这⾸长篇歌⾏以春江花⽉夜为背景,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哲理的体察融为⼀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春江花⽉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这⾸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
称“吴中四⼠”。他留给后⼈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这⾸《春江花⽉夜》⼜是是最著名的⼀⾸,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学史的不朽地位。春江潮⽔连海平,海上明⽉共潮⽣。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乐志⼆》云:“《春江花⽉夜》、《⽟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学⼠及朝⾂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善于⽂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七收《春江花⽉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名家评论
胡应麟⽈:张若虚《春江花⽉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头翁》上,⽽世代不可考。
王世懋⽈:句句以春江花⽉妆成⼀篇好⽂字。
唐汝询⽈:此望⽉⽽思家也。⾔⽉明⽽当春⽔⽅盛之时,随波万⾥,靡所不照。霜流沙⽩,状其光也。因⾔⽉之照⼈,莫辨其始。⼈有变更,⽉长皎洁,我不知为谁⽽输光乎?所见惟江流不返⽿。⼜睹孤云之飞⽽想今⼣,有乘扁⾈为客者,有登楼⽽伤别者,⼰与室家是也。遂叙闺中怅望之情,久客思家之意。因落⽉⽽念归路之遥,恨不能乘⽉⽽归,徒对此江树⽽含情也。
锺惺⽈:浅浅说去,节节相⽣,使⼈伤感。未免有情,⾃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夜五字炼成⼀⽚奇光,分合不得,真化⼯⼿。 ——《唐诗归》卷六丁柳元主演的电视剧
谭元春⽈:春江花⽉夜,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
佐马仕 陆时雍⽈: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 ——《唐诗镜》九盛唐卷⼀
周珽⽈:语语就题⾯字翻弄,接笋合缝,铢輌皆称。伯敬云“浅浅说去,节节相⽣,使⼈伤感,未免有情,⾃不能读。读不能厌。”诚哉斯⾔也。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七⾔古诗,盛唐⼆ 黄家⿍⽈:五⾊分光,合成⼀⽚奇锦。不是补天⼿,未免有痕迹。
王夫之⽈:句句翻新,千条⼀缕,以动古今⼈⼼脾,灵愚共感。其⾃然独绝处,则在顺⼿积去,宛尔成章,令浅⼈⾔格局,⾔提唱,⾔关锁者,总元下⼝分在。 ——《唐诗选评》卷⼀
沈德潜⽈:前半见⼈有变易,⽉明常在,江⽉不必待⼈,惟江流与⽉同⽆尽也。后半写思妇怅望之情,曲折三致。题中五字安放⾃然,犹是王、杨、卢、骆之体。 ——《唐诗别裁》卷五
四不伤害是指什么 管世铭⽈: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刘希夷《代悲⽩头翁》、张若虚《春江花⽉夜》,何尝⾮⼀时杰作,然奏⼗篇以上,得不厌⽽思去乎。⾮开、宝诸公,岂识七⾔中有如许境界。何⼤复未之思也。 ——《读雪⼭房唐诗抄》卷⼋,七古凡例
畅销书籍 王尧衢⽈:此篇是逐解转韵法。凡九解:前⼆解是起,后⼆解是收。起则渐渐吐题,收则渐渐结束。中五解是腹。虽其词有连有不连,⽽意则相⽣。⾄于题⽬五字,环转交错,各⾃⽣趣。春字四见,江字⼗⼆见,花字只⼆见,⽉字⼗五见,夜字亦只⼆见。于江则⽤海、潮、波、流、汀、沙、浦、潭、潇湘、碣⽯等以为陪,于⽉则⽤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等以为映。于代代⽆穷乘⽉望⽉之⼈之内,摘出扁⾈游⼦、楼上离⼈两种,以描情事,楼上宜⽉,扁⾈在江。此两种⼈,于春江花⽉夜,最独关情。故知情⽂相⽣,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 ——《唐诗合解》卷三
王闿运⽈:张若虚《春江花⽉夜》⽤《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家。 (陈兆奎按:《春江花⽉夜》:萧杨⽗⼦时作之,然皆短篇写兴,即席⼝占。⾄若虚乃扩为长歌,秾不伤纤,局调俱雅,前幅不过以拨换字⾯⽣情⽿。⾃“闲潭梦落花”⼀折,便缥渺悠逸。)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流。宫体之巨澜也。(陈兆奎按:昌⾕五⾔不如七⾔,义⼭七⾔不如五⾔,⼀以涩炼为奇,⼀以纤绮为巧,均思⾃树⼀帜。然皆原富体。宫体倡于《艳歌》、《陇西》诸篇。⼦建、繁钦,⼤其波澜;梁代⽗⼦,始成格律。相沿弥永,久⽽愈新。以其寄意闺闼,感发易明,故独优于诸格。后之学者,已莫揣其本矣。) ——《王志》卷⼆,《论唐诗诸家源流》附陈兆奎按语
闻⼀多⽈:在这种诗⾯前,⼀切的赞叹是饶⾆,⼏乎是亵渎。……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赎》
演员徐僧 李泽厚⽈: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永恒的江⼭,⽆限的风⽉给这些诗⼈们的,是⼀种少年式的⼈⽣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闻⼀多形容为‘神秘'、‘迷惘'、‘宇宙意识'等等,其实就是这种审美⼼理和意识意境。——《美的历程》第七章服装公司软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