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论曹禺戏剧创作中的诗化特征
【作者】周莹
【关键词】 诗 曹禺戏剧 诗意
【指导老师】袁联波惠若琪老公
【专业】中文
【正文】
一、 引言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史上第一部文学作 品一一《诗经》就是一部诗歌总集,在后来的楚辞象征腐诗情境宋词、元曲等等文学形 式都可以到诗歌的影子。中国的曲论家,历来把戏曲看作诗的演变与分支。所谓'‘诗 变而词,词变而曲”,所以称戏曲为“剧诗”。无论是在文明戏阶段,中外戏剧遇合中, 中国人对西方浪漫主义戏剧产生的兴趣;还是在80年代以后,中国戏剧家所追求的写意 的戏剧观念,所探索的戏
剧表现生活的新的方式,都显现者中国人对戏剧中“诗意”的 注重。剧与诗的结合,是中国话剧在艺术上的突出特。浪漫派的戏剧创作,如田汉、 郭沫若等则是代表。他们都是浪漫主义的诗人,这就让他们可以很自然的将诗的风格融 入到戏剧创作中。中国戏剧家的剧作,表现出一种“诗化的内涵”,即通过人的感情世 界来观察、表现人生和社会现实。特别是通过人的情感上的痛苦,及其经历的心理历程 的表现,达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作品中,又往往带有对理想的美好憧憬。其艺术特 征便是浓郁的抒情性,人物的语言、形象,如繁漪、屈原、关汉卿等人物,都是诗意抒 情化了的形象。这种抒情的特征,又导致剧作家追求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 诗的意境,注意诗的氛国的营造。这种诗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四方的浪漫主义的 影响,但中国的民族艺术和传统戏剧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国戏曲的诗意抒情传统 同西方浪漫主义戏剧的融合,形成了中国话剧的诗化倾向。
由此,中国话剧形成了诗化现实主义风格。它以用汉作为开创者,曹禺和夏衍 作奠基者,在后来的发展中绵延流长。其中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剧作家曹禺先生在 其话剧艺术中的"诗化”创作风格。
二、 曹禺创作简介
曹禺 原划万家宝,字小石。原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朗琪儿1923年入南开中学,是南开新 剧团的活跃分子。1929年升入南开大学,次年转入淸华大学四洋文学系。在此期间,完 成了他第一部多幕话剧剧本《雷雨》(《文学季刊》1934年1卷3期),复杂的戏 剧冲突和卓越的艺术魅力立刻引起轰动。大学毕业后入淸华研究院深造,后因故辍学, 开始教弃活动,先后在保左中学、天津河北女子师范、上海复旦大学、南京国立戏剧专 科学校等处任教。在《雷雨》之后,他又创作了《日出》、《原野》等多部影响巨大的 话剧剧本,确立了其中国现代话剧大师的地位。抗战期间,在重庆参加文化界抗敌活动, 写了《蜕变》、《北京人》等作品,并改编巴金的《家》,都获得了广泛好评。1978年 完成受周恩来委托的描写民族团结的历史剧《王昭君》,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 中获戏剧创作一等奖。后历任中国文联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剧协主席、中国作协 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文联执行主席等。总的来说,他的早期戏剧创作成就突出,
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然五十年代以后的创作因多应时事、政策而作,受各种限 制,没有取得前期作品所达到的成就。他吸收了传统戏剧和四洋戏剧的双重营养,善于 应用各种创作技法,擅长对戏剧冲突的把握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 戏剧氛用的诗化处理更是其剧作独具一格的要素。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探索是苴剧作的永 恒主题,
也使得他的剧作的艺术生命长久不衰。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雷雨》 等剧作至今还在世界各地上演,以此为底本的电视、电影作品也不断出现。
三、曹禺戏剧创作中的诗化特征
曹禺不是诗人,但是他的作品中我们总能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司各特曾说过:“成功的小 说家都多少是个诗人,哪怕他一行诗都没有写过。” 曹禺虽不是诗人,但在众多的现在 剧作家中他无疑是可以称为“戏剧诗人”的剧作家之一。曹禺酷爱古希腊的悲剧艺术, 赞美莎士比亚,追寻易卜生、契柯夫、奥尼尔的足迹。吸收各大家的精华,编织着自己 的诗意艺术。读曹禺的作品,我们能够被他独特的艺术美所深深打动:诗的主题、诗的 意境、诗一样的性格、 绚丽多姿的人生、赤子之心的激情。在这诗的艺术境界中,显 壺出他作为一个“戏剧诗人”的风采。
(-)在戏剧舞台艺术中,塑造人物的舞台形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塑造舞台人物 形象是通过剧中人的语言和动作来完成的,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则是语言。髙尔基说:
“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剧中人物之被创 造出来,
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曹禺剧作中众多的典型而有诗意的人物正是通过 戏剧语言塑造出来的。正所谓"诗生内心”,曹禺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灵魂并善于用 诗化的语言将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他戏剧语言的一个突岀特点。
《家》的一个显著艺术特点是它浓郁的诗情。它主要表现在作者善于洞察人物的心曲, 善于把握和传达人物内在的诗情。他们的台词都是诗化了的,因而''洞房”独白是诗, 鸣凤说“梦”和“诀别”是诗,觉新、梅与瑞珏三人的“倾诉”与“话别”也是诗。觉 新在迎娶新娘时的一段独白:“啊,如果一万年象一天,一万天象一秒,那么活着再怎 么苦,也不过是一睁眼一闭眼的工夫。做人再苦,也容易忍受啊!因为这一秒钟生,下 一秒钟就死。那么“生”跟“死”不都是一样的糊涂?就随他们只能摆布去吧!反正我 们都是早晨生,晚响死,连梦都做不了一个的小螳!矇虫。唉,由了他们,也就算了。不 过既然活着,就由不得,你想的这么便宜。几十年的光阴,能自由的人,也许觉得短促, 锁在监牢里而的,一秒钟就是是几年见不着阳光的冬天哪!活着真没有一件如意的事: 你要的,是你得不到的:你得到的,又是你不要的。哦,天哪! ”在觉新的独白中,渗 透着一股对感情的痛苦回忆和对人生的无奈挫败。觉新在大家庭的安排中娶了不爱的女 人,此刻新婚在即,他心中充斥着对人生的绝望,他认为活着是苦的,“生”与“死” 对他来说亳无意义了。他的人生他的
无限火力2019命运操控在别人手里,他只能任人“摆布”。曹禺 在处理觉新此时的心情的时候非常的细腻,让人貞•切的感受到了觉新的心情,尤其是对 感情的痛苦回忆,觉新的生命从此进入了 “见不着阳光的冬天”。他不能和他的爱人私 守,而娶的又是他所不爱的。何等的痛苦,曹禺运用了觉新的独白将这一贯穿全剧的思 想表现了出来。觉新的苦闷和软弱让人印象深
刻。
《家》里的瑞珏和觉新,新婚之夜,各怀心思,情绪纷乱。闹房的人们已经散去,喜房 中徒剩的只是陌生的两人。新郎临窗而立,窗外独立的梅树勾起他对情人梅的思念"唉, 梅呀,为什么这个人不是你? ”而对眼前需要抚慰、期待温存的新娘他却视若陌路,想 到“你要的是你得不到的,你得到的又是你不要的”,就连那"敷衍”应付也“不忍”、
黄豆豆资料“不愿” 了。孤单单坐床沿的瑞珏,耳畔传来杜鹃声声啼血的叫声,渴求的望着自己的 新郎,但始终听不到新郎半句爱怜的话语,一种孤单单的感袭进她的心里,恐惧、希望、 悲哀、喜悦、慌乱都纷杂地涌汇在心底:“他……他想些甚么哪?这样一声长叹!天多 冷,靠着窗,还望些甚么哪?夜已过了大半!”静寂和等待中她多次欲言又止,总是没 有勇气开口,惟有在内心顾念那个还不肯怜她的新郎。此刻,两个人就是这样近得彼此 能听见呼
吸,远得却又相对无言。曹禺让他们尽情倾诉着情感的心语•,让我们感受到人 物灵魂深处的颤动。
在《雷雨》里诗意的语言更是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曹禺在《雷雨》中着意渲染了雷雨 到来之前郁闷,圧抑的感觉。繫漪在第二幕有一段非常著划的抒情独白:"热极了,闷 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 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
To ” 这段独白不但表现了《雷雨》的基调,还表现出繫漪在周家封建家长一一周朴 园的专制禁锢下所感受到的痛苦、压抑、愤懑以及想要喷发,想要自由,想要燃烧的热 烈愿望。
技嘉主板超频教程曹禺于于1978年发表了《王昭君》。观众从戏中看见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为"胡汉和好” 自愿请行的“笑嘻嘻”的王昭君。虽然历史上有王昭君英人,但史书记载很少。曹禺的 构思颇为独特,他借宫廷之地实际上表现的是两个有抱负的孤寂的心灵,“长相知,不 相疑”的爱情之歌。王昭君展示给我们的是“沉静温柔”而又“十分倔强”的性格° , 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倾城佳丽,在深幽的皇宫髙墙之中苦度了三年春光,内心是何等的 悲愤和哀怨,对自己的坎坷惨淡的命运叹息、哀愁。身处雕栏玉砌的红墙绿瓦之中,才 情空待无人识,仰望着墙外的
青天,她幽幽叹息着:"母亲,你生我为何来?难道这青 森森的宫墙要我来陪伴?难道这苍松、垂柳、望不断的栏杆要我去看管?啊!这一天三 遍钟,夜半的宫漏,一点一滴,像扯不断的丝那么长……难道我必须在这里等待,等待 到地老天荒? 一个女人是多么不幸。生下来,从生到死,都要依靠人,难道一个女人就 不能像大鹏似的,一飞就是九千里?难道王昭君我,一生就和这后宫三千人一样? ”
“独白,纯粹的灵魂的呼吸。”这里,一个青春女子厌恶宫墙淸冷,渴望能够展翅髙 飞的脉脉情思淋漓尽致地流壺出来。苴间一连串排比似的发问,字字含情而富有韵致的 语句,构成鲜明的诗的疗奏,使这段台词成为一首没有分行的诗。(二)曹禺所塑造岀 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舞台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来源于他对生活的洞察力,来源于他对于社 会的思考。旧中国的都市充斥着阴暗,11附甚至畸形的生活方式,社会中的人成为曹禺 话剧创作的对象,人的活动行为成为曹禺思考的对象。在曹禺塑造的舞台话剧当中向我 们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与II恶,舞台人物尿露出种种的11态无疑是曹禺对旧社会的无情 抨击和辛辣的讽刺。但在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中,除了表现人性的阴暗而之外,我们还能 够寻到一个在11陋中绽现诗意的女性形象一繫漪。有钱的阔太太耐不住寂寞与丈夫前 妻的儿子私通,在久中国的封建大家庭里早已不是新鲜事了。曹禺用其敏锐的洞察力将 这一畸形的家庭关系搬
到了舞台上,塑造出了《雷雨》中繫漪这样一个赋有诗意的女性 形象。繫漪,一个18年前被骗到周家里的年轻女子。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却泄进了一个封 建牢笼一一周家。在封建大家长周朴园的专制作风下,她不到爱情的痕迹。繁漪在精 神上备受折磨与迫害,就如走在沙漠中的人,只能慢幔的等待生命的干枯怠尽,她在“安 安静静地等死”。然而周萍的示爱给这棵即将死亡的女人带了一丝生机,周萍的爱在呼 唤着繁漪对爱情的一切渴求。这个从未尝到爱情滋味的女人一但彼点燃了爱情的火焰, 她全然释放着自己所有的炽热的情感。她拼命的追求着做人的自由、尊严与权利,但周 家这个巨大而又狭窄的牢笼时时刻刻都在压迫着她。在周朴园森然有序的封建家长制度 下,繫漪无法始终无法挣脱开封建礼教对她的束缚,她痛苦,她迷茫,她不甘。最初的 爱越像火焰,最后越会被风熄火。当她拼尽全力孤注一掷的爱着周萍的时候,周萍已然 抽身离开了她。她无法凭一人个的执着打破命运的锁。繁漪惊鄂、失望、痛苦、绝望、 乖戾、阴鹭、疯狂。她沉重的爱转化成了刻卄的狠。“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绝望 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繫漪愤怒地想要反抗着,在爱与恨 的两个极端,把她逼到绝路上,专制的枷锁压得她再也喘不过气来“热极了,闷极了, 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 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