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作者简介:段佳薇(1986— ),女,汉族,河南新乡人。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及馆藏文物研究。
风光秀丽的富春江,自古有小三峡的美誉。从东汉严子陵归隐富春江畔垂钓后,每个朝代都有文人骚客,在江岸水榭间,以文寓情,以景抒怀。1347年一位老翁在小舟上时而沉思,时而挥笔作画,纸上的痕迹描绘的是山水,也是心情。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名言长久以来被很多中国文人当做其行为准则的标准。当他们郁郁不得志,或仕途遭遇挫折,或晋级无望,便选择独善其身。或创办书院,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或浸淫翰墨,舞弄丹青;或寄情山林,悠游林泉。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有很多文人士大夫转变为书家、画家等,特别是元代,元代人经历了宋元之变,使得他们往往在心理上以及社会地位等都有极大的落差,从产产生一种归隐田园的思想意识。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元代的画风尤其是山水画往往呈现出一种宁静淡泊、返璞归真的风格。赵孟頫和黄公望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对这一时期以及后世山水画的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江苏松江人。他从小博学多才,善画山水,擅长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小时就有大志。但因南宋灭亡,文人地位极度下降而仕途不顺,还曾因其上司张闾逼税逼出人命一事受到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的黄公望心灰意冷,改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以卜术为生以诗画自娱。传说他经常在深幽的山谷或荒山乱石中一坐就是一整天,甚至有时连暴雨将至也无从察觉,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1347,当时已经79岁高龄的黄公望和他的好友无用禅师,离开松江,回到了富春江畔的富春山居。在这里他寄情山水、挥洒泼墨,留下了千古名作《富春山居图》。
法学专业学什么一、《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意义
《富春山居图》为世人呈现的是初秋的富春江边的景。整体观之给人一种人在画中、人随景移的感觉。从近景看,峰峦交错、陂陀沙渚;而远景处水天一,山峰隐约,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山间点缀村舍、茅亭,林木葱郁,疏密有致,近树沉雄,远树含烟,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宛然天成。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颇有灵气。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并用稍深墨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堪称浓缩了黄公望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之作,据说董其昌见
作品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甚至有人将这幅作品和书圣王羲之的《兰亭》相比拟。但关于这幅作品的创作时间以及是如何完成的等问题,至今仍无从考证。加之其火烧殉葬后又幸免于难的传奇经理,更是让它多了一份神秘的彩。一幅画卷历经重重波折却能完成保存,被后人称之为“天不灭,天佑也”。
黄公望在1350年将《富春三居图》题款并赠送给了无用禅师。在此后的600多年中,这幅作品先后被沈周、范舜举、谈志伊、董其昌和吴之矩、吴洪裕所收藏。据说沈周对这幅作品爱不释手,并把它挂在墙上,反复观之并临摹,后来这幅作品遗失后始终念念不忘,并凭借其记忆画出了一幅《临富春山居图》,是他中后期的代表作之一。其后的收藏者吴洪裕对这幅作品更是喜爱有加、推崇备至,与之相伴数十年。据说其临终之际,竟令人将这幅作品投入火海为其殉葬。值得庆幸的是他的侄子吴子文眼疾手快从炉中取出,这幅作品才得以存世。但遗憾的是,前段部分已经被焚毁分为两段。期前半卷尺幅相对较小,但保存比较完整,即为吴子文救出此卷后由当时极富鉴别能力的骨董商人吴其贞的安排,揭下灼焦的一张,还存尺许完好者,即为吴其贞所得,名为《剩山图》。1956 年为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现藏
浙江省博物馆。
《剩山图》
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富春山居图》烬余本《富春山居图》,纵31.8、横51.4 厘米。虽历经风雨,但火痕依然清晰可辨。左上角有“吴之矩”骑缝白文半印,右下方有“其贞”朱文小印。前段引首有韩对行书题“富春一角”,王同愈画黄公望像,并题跋,又引首沈尹墨楷书题“元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卷真迹烬余残本”并题跋。
摘 要: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山水画代表作《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对明清两代乃至近现代山水画创作都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2019年10月,来自6个国家与地区的18位知名水彩艺术家,从富春江畔的黄公望隐居处启程,重走“黄公望之路”,让这幅作品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探讨黄公望其人及此画的创作流传过程,力求使人们对这些问题有更清楚了解的同时,能引发更多的思考与讨论。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意义
《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及当代意义
段佳薇
(新乡市博物馆社教部,河南 新乡 453000)
205
(上接第203页)
环境给它带来的影响,简单来说,不同的环境塑造了不同的民族,同时也造就了各具特的语言,交际语属于语言的一部分,因此环境对交际语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阿拉伯半岛地处西亚,半岛主要是由沙漠构成,沙漠环境恶劣,这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阿拉伯独有的沙漠游牧文化,这样的文化熏陶下的阿语交际语带有沙漠游牧特。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幅员辽阔,农业发达,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农业生产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汉语交际语中,能够看出土地对其的影响。
(二)汉阿交际语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
语言和文化是互相成就、相互辅助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深受文化的影响,语言代表了这个地区特有的文化、社会观念等。汉语交际语主要是在农业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它有着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关注,也体现着儒家文化中的“礼”“仁”等思想,而阿语交际语是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有着浓重的宗教彩,体现出沙漠游牧文化的特,从文化背景来看,汉阿交际语的产生背景是迥然不同的。
(三)汉阿交际语的差异给交际活动带来的困难
大年初一祝福语简短2021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各国的进一步合作,阿拉伯人民与中国人民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但是由于对汉语交际语
和阿语交际语的不理解。由于这些差异造成的种种不理解,在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是,越来越多的问题层出不穷。阿拉伯人不能理解汉语交际语中常用的谦语,不了解中国“无隐私”式的关心问候;中国人不理解阿语交际语中带有浓厚宗教彩的语句,这些问题成为中阿交往活动中亟待解决的困难。
五、结语
日立电视机中国和阿拉伯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交际语的不同,通过两种语言的交际语的对比,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的异同。这就要求我们k不但要知道语言的字面意义,而且要能知道隐藏在语言背后的,造成这种用语习惯差异的原因,让我们能最大程度地消除交际活动中由语言带来的障碍,达成更好的沟通目的,以便进一步发展中阿传统友谊。
参考文献:
[1]高长江.文化语言学[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3]周烈,蒋传瑛.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国少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文化语言学视角[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5]朱立才.汉语阿拉伯语语言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拖尾王廷宾长跋,记载该图卷遭火烧及以后流传、收藏经过。
《富春山居图》后段,纵33、横636.9 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右上角有“吴之矩”白文半印,与前段衔接,图中笔墨一脉相通。只是该段在重新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把董其昌的跋文从卷尾移到了卷首。卷后有明人董其昌、沈周、文彭、王稺登、周天球,
福布斯中国发布最佳CEO排名
清邹之麟等人题跋。
关于《富春山居图》被火焚部分的原貌,恽寿平在《瓯香馆集》中有所记载:“写城楼睥睨,一角却作平沙,秃锋为之,极苍茫之致……自平沙五尺余以后,方起峰峦坡石”。其实将现存的前段《剩山图》、后段《富春山居图》以及沈周所作图结合起来观之就会发现,被火烧部分其实基本已经被沈周凭记忆已绘画出来。只是,沈周背临本的结构与原图相比,稍有变化。起首岗阜平滩,接着是画大岭,
并无城楼出现。原图前段被火劫,关于城楼一说虽有恽寿平记载,但无实物可依,现已无从考证。结尾部分,又较原图多出了几个山头。那么是沈周在背临《富春山居图》时遗忘了城楼一段?还是他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省略?抑或是黄公望原本就没有画城楼?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笔者,在此提出,敬请方家指正。外星人玩转地球
2010年3月,总理在答台湾记者问时,动情地讲起了一个小故事: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最终在两岸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6月1日在“山水合壁——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上,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联合展出。这是该作品断分并360余年后的一次重要的历史聚首,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合璧。2019年10月,来自六个国家和地区的18位知名水彩艺术家齐聚富春江畔,重走“黄公望之路”,用手中的画笔,再一次致敬黄公望以及渐江、石涛、黄宾虹、张大千等为代表的中国山水文化与艺术。
如果说2011年的两卷合璧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那么2019年的重走“黄公望之路”则进一步位沟通心理,强化民族认同感作了有益尝试。它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美术作品,超越地域的界限,超越政治和其他因素,上升到更抽象层面的,即海峡两
岸大家内心中的一种文化认同,这可能是两岸交流的一个重要的价值。
二、结语
综上所述,一片水,一重山便会使我们想到江山。江山是可游可居的,图像的江山、语言学的江山、政治意义上的江山在这个时候完全重合在一起,就从一个人心目中的丘壑变成了一个国家的象征,也是一个图像形式的象征。
给电影人的情书单依纯
参考文献:
[1]黄宾虹.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上[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6月,第214-215页.
[2][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M].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第31 页.
[3][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M].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第31-32页
[4][清]恽寿平.瓯香馆集(卷十一)[M].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本),中华书局,1985 年,第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