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作品简述...
莫扎特作品简述
作品简述
  莫扎特的短暂⼀⽣写出了⼤量的⾳乐作品,体裁形式涉及到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雷诺儿个人资料歌剧
  莫扎特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他⼀⽣的36年中,有25年或多或少地从事了歌剧创作,共写了20余部。其中《费加罗的婚礼》、《唐·乔万尼》和《魔笛》最具代表性。
电脑开机出现英文字母开不了机  《费加罗的婚姻》取材于当时在奥地利被禁演的P.A.C.de博马舍的话剧,歌剧脚本由意⼤利诗⼈L.达·蓬特改编,1786年⾸演。改编后的脚本虽然削弱了原剧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增添了抒情性的描写,但仍不失原作的批判精神⽽且揭露和讽刺了以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虚伪和骄奢淫逸的⽣活,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级”⼈民正直、机智、勇敢的品质,表现了同封建主义⽃争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莫扎特这部歌剧的主要贡献是没有沿⽤当时流⾏的意⼤利趣歌剧的滑稽夸张、和杂耍式的⼿法,⽽着重描绘了⼈物的性格,进⾏了⼼理刻划,增强了歌剧的抒情性,并在剧中发挥了重唱的技巧和表现⼒。
  《唐·乔万尼》(《唐璜》)的脚本也⾃达·蓬特改编。1787年⾸演。它取材于西班⽛⼀个有名的民间传说。当时,该传说有各种版本⼴泛流传于欧洲各国,并已有话剧、歌剧、芭蕾等艺术形式,莫扎特和达·蓬泰选⽤了G.贝尔塔蒂的歌剧脚本《⽯客记》(意⼤利作曲家G.加扎尼加作曲),在剧情和⼈物⽅⾯作了较⼤的改动。通过贵族唐·乔万尼这个⽭盾的⼈物及其欺骗、损害妇⼥⾏为的可鄙下场,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烂⽣活,同时⼜肯定了主⼈翁蔑视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这是⼀部具有伦理道德意义的歌剧,反映了18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德奥知识界对道德伦理问题的兴趣和关⼼。它是莫扎特在意⼤利趣歌剧的基础上发展歌剧式戏剧的重要作品。在处理这部歌剧的⾳乐时,莫扎特加强了对⼈物的⼼理刻划,使⼈物的形象更为复杂、真实,同时运⽤戏剧化的重唱,增强歌剧的⽭盾冲突。
魔笛》这⾸乐曲是莫扎特1791年逝世前⼏个⽉写完和演出的最后⼀部歌剧。其脚本是由莫扎特的⽼朋友热⼼于德国民族歌剧的⼀座⼩剧院经理E.席卡内德提议并编写的。歌剧取材于维兰德的神话《露露》。通过主⼈公为追求理想⽽进⾏艰苦⽃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光明必将战胜⿊暗的思想。这部歌剧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启蒙主义和对“共济会”的⾃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个主要⾓⾊可能隐喻了当时社会现实中的⼈物。例如⼤祭司萨拉斯特罗使⼈联想到前不久去世的共济会⾸脑、莫扎特的朋友博恩。莫扎特采⽤了典型的新教众赞歌式的⾳乐塑造,使他的⾳乐具有庄严、崇⾼的性质;反⾯⾓⾊夜后,则可能是影射玛丽亚·特蕾西亚(她在位期间曾镇压共济会),这个⾓⾊需⾃技巧较⾼的花腔⼥⾼⾳扮演,其⾳乐表演难度较⼤⽽没有内在的感情,剧中的英
雄塔⽶诺王⼦可能是⽐喻同情共济会的约瑟夫⼆世,他的⾳乐优美动⼈,采⽤的是正歌剧中的抒情咏叹调,帕⽶娜是⼈民⾼尚精神的象征,⾳乐⼗分优美,半⼈半鸟的幻奇性⼈物帕帕盖诺及其妻⼦是劳动⼈民的化⾝,他们的⾳乐带有鲜明的德奥民间风格。这部歌剧是莫扎特在德国及奥地利歌唱剧和神话剧的基础上,发展德国民族童话歌剧的代表作,它标志着18世纪德奥⼩歌剧发展告⼀段落,并为后来德国的浪漫主义歌剧的产⽣打下了基础,成为后者的先驱。梦见房屋倒塌
工资制度交响曲
  莫扎特⼀共写了约50部交响曲,其中41部有编号,并象其他器乐作品⼀样可以分为若⼲组。交响曲⼤部分是早年受各种不同⾳乐风格影响写成的,因⽽带有模仿不同风格的痕迹。其中可以看到J.C.巴赫,G.C.⽡根赛尔M.G.莫恩,特别是海顿以及以J.斯塔⽶茨为代表的曼海姆乐派等风格的影响。
  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有7部。其中《第三⼗⼀交响曲》(《巴黎》)是为当时欧洲最杰出的交响乐团之⼀的巴黎交响乐团谱写的,具有巴黎的⾳乐风格和丰富的⾳响,《第三⼗五交响曲》(《哈夫纳》)实际上是⼀⾸⼩夜曲,《第三⼗⼋交响曲》(《布拉格》)常被⼈们称作“没有⼩步舞曲的交响曲”,它只有3个乐章,不再是对意⼤利交响曲的风格模仿,⽽是⼀部地道的维也纳交响曲,《第三⼗六交响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顿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莫扎特的最后3部交响曲──降E⼤调、g⼩调和C⼤调交响曲是他最优秀的交响乐作品。它们都写于17
88年6~8⽉的6个星期之内。⼈们通常将它们划归为⼀个组,但三者之间各有其特点:降E ⼤调《第三⼗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了诗意;g⼩调《第四⼗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调《第四⼗⼀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庇特》)宏伟豪迈,乐观向上,预⽰了L.van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的出现。
高晓松节目遭停播  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最后3⾸),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重视各乐章之间以及乐章中的主题之间的对⽐性。
  是除歌剧以外,莫扎特在⾳乐创作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体裁之⼀。他⼀⽣写了50余部各种独
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这些作品在巴洛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3个乐章对⽐并置的套曲结构(第1乐章奏鸣曲式,第2乐章是类似咏叹调式的抒情乐章,第3乐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双呈⽰部,独奏乐器有技巧性的华彩段等。同时加强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强调了它不同于协奏乐队的⾳乐性格。由于莫扎特的这些成就,使协奏曲不再⽚⾯表现技巧,⽽使之具有与交响曲同样深刻的意义。莫扎特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
  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钢琴协奏曲占有突出的地位。共写了27部,其中代表作有d⼩调、c ⼩调、A
⼤调等。此外,还有7⾸⼩提琴协奏曲,其中G⼤调、A⼤调、D⼤调的3⾸⽐较突出。在管乐协奏曲⽅⾯,《A⼤调单簧管协奏曲》也很突出。其他是4⾸圆号协奏曲,1⾸《长笛竖琴协奏曲》等。
奏鸣曲套曲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提琴奏鸣曲等,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定的贡献,确⽴了维也纳古典乐派3个乐章的奏鸣曲套曲形式。在钢琴奏鸣曲⽅⾯,他完成了从哈普西科德风格到钢琴风格的过渡。在他80年代的钢琴奏鸣曲中,已使钢琴的效果和⾳域得到了发挥,如《A⼤调钢琴奏鸣曲》(1783)《c⼩调奏鸣曲》(1785)等。前者体现了他的⽣活风俗性的特点,后者显⽰了尖锐的对⽐并置与戏剧性的⼒量,预⽰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诞⽣。莫扎特的钢琴⼩提琴奏鸣曲,从意⼤利A.科雷利G.B.萨马蒂尼等⼈的影响中逐步解放出来,形成了⾃⼰独⽴的风格。从1778年开始,莫扎特就将钢琴和⼩提琴两件乐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降E⼤调(1781)、降B⼤调(1784)、降E⼤调(1785)、A⼤调(1787)等⼏⾸都较成功。
室内乐
死神vs火影秘籍  在莫扎特写作的23⾸弦乐四重奏中,最好的是献给海顿的6⾸(1773),它们从不同的侧⾯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风格──真挚亲切、明快开朗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状态。与海顿、贝多芬不同的是莫扎特的天才不是表现在四重奏⽅⾯,⽽表现在五重奏上。其中最为突出的是《C⼤调弦乐五重奏》(1
787)和《g⼩调弦乐五重奏》(1787)。前者在曲式结构、主题处理等⽅⾯有创新,后者是⼀部悲剧性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思考。此外,《A⼤调单簧管五重奏》和⼏⾸中提琴五重奏也被誉为他的代表作。
宗教⾳乐
  由于职务的关系,宗教⾳乐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占有很⼤部分。其中以他临终前创作的《追思曲》最有代表性。这部作品注⼊了作者对整个⼈⽣的深刻感受,表现了他作为市民⾳乐家⼀⽣所遭受到剥削、屈辱冷遇、贫困的痛苦和他对光明欢乐始终不渝的追求与向往。莫扎特写了乐曲的⼤部分,剩下的由他的学⽣F.X.叙斯迈尔忠实地按照他的计划和风格予以完成,并于1793年12⽉以⽡尔泽格伯爵作曲的名义演出。
  莫扎特这部《安魂曲》使⽤的是传统的《安魂曲》形式,⽤的是拉丁⽂歌词,⾮常真挚、动⼈。莫扎特⼀⽣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乐中也⼀直没有痛苦,⽽只有纯净的欢乐。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在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其它
  除上述各种体裁外,莫扎特还写了⼤量的嬉游曲⼩夜曲、舞曲等。在这些风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
采⽤了民间⾳乐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间⾳乐的联系,它们⼤都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其中《G⼤调弦乐⼩夜曲》影响较⼤,它既包含了清新、⽣动活泼的情绪,⼜具有宽⼴、纯朴的抒情性。总的说来,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乐领域。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的尊严的追求。他的⾳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盾的反映更趋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