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归隐山林》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第二年唐玄宗逃至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县西北)处时,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坡兵变。
兵变后唐玄宗西逃,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省内)即位,是为唐肃宗。
朝廷是在一个内忧外困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唐肃宗深感举步维艰,于是急召因避杨国忠弄权而归隐山林的李泌相辅。
二人相见后,唐肃宗非常高兴,事无大小都向他咨询,对他言无不从,甚至睡觉时也同榻而眠。
后来,李泌看到唐肃宗宠信皇后张良娣,纵容她F涉政事;又任用宦官李辅国专权,国家朝政在这两派势力的斗争下,越来越乱。
李泌感到自己一人之力势单力薄,待在朝中已经成为了别人眼中钉,为了避免灭族,李泌决定再次退隐山林。
因此,当长安收复后,李泌就对唐肃宗说:“您对我的恩情重如山,如今我已经粗浅地回报了一些圣恩,从今以后,请陛下准许我做个闲人吧。
唐肃宗不同意,说:“我同先生忧患多年,应与先生共同享乐,您为什么要离开我呢?李泌对挽留之情深厚的唐肃宗说我有五不可留,希望您听完后让我离开,免于一死。
如果您不让我走,就是杀了我。
唐肃宗再三挽留都没有用,后只得同意了李泌的请求。
临行之际,李泌对唐肃宗说:“您对我这么信任、这么恩宠,建宁王被冤杀一案我也不敢说。
现在我说出来,不是想追究此事,而是提醒您将来不要出现类似的情况。
唐肃宗吃惊地说:“建宁王听信小人的话,谋害兄长,想夺储位,我不得不把他赐死,先生应该很清楚啊!李泌摇摇头:“建宁王如果有此心,他的兄长广平王应该怨恨他,可是每当广平王跟我谈起此事来,都哭着说弟弟冤枉。
况且平定叛乱时,您想让建宁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我不同意,请您改任广平王。
如果建宁王想夺太子位,一定非常记恨我,为什么后来他却对我更加恭敬和友善呢?听着听着唐肃宗也有感于怀,忍不住哭了:“先生说得对,我知道错了,但事情已经过去,我不想再听这事了。
李泌说:“我提起此事,是为了让陛下警戒将来。
当年天后(武则天)有四个儿子,长子太子李弘因其聪明招来杀身之祸,改立次子李贤,李贤内心恐惧,就作了一首《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尤可为,四摘抱蔓归。
’情意恳切,他的目的是想使天后感动,但最后还是流徙而死于黔
中。
而今您已经摘了一个瓜了,千万不能再摘了。
唐肃宗深受震动,说自己•定会i己住的,让李泌放心。
这次谈话后,李泌即入衡山,归隐泉林去广李泌之所以选择在临别时说出这么一•番肺腑之言,是因为他感到皇后张良娣仗宠想立自己亲生的儿子为太子,就暗地里捏造流言,构陷广平王。
李泌深知肃宗无远图、无大略、无洪量、无厚德,重于私情、昧于事理、患难之时尚可折节下士,太平之时则难兼听忠言,伴君如伴虎,不如及早抽身为妙。
延伸阅读: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唐朝中期著名道家学者、政治家、谋臣,为南北朝西魏时“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
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南岳第钦赐的隐士。
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
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
安禄山叛乱,唐肃宗即位灵武,召其参谋军事,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
唐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又屡为权相元载、常衮排斥,出为外官。
德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贞元五年(789年)卒,赠太子太傅。
其子李繁撰有《邺侯家传》。
>李璐和李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