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有哪些活动
踏青,⼜叫探春、踏春,就是指春天到郊野去游览。那么你知道踏青有哪些活动吗?下⾯,店铺来为你介绍踏青的活动和内涵寓意。
踏青有哪些活动
荡秋千
古代,节有荡秋千的习俗。秋千,古字两字均有“⾰”字旁,千字还带⾛字,意思是揪着⽪绳⽽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们为了获得⾼处的⾷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前⼈们最爱玩的游戏。风筝,在我国已有⼆千多年的历史。据,在春秋时期,有位公输般,即神话中的“鲁班”,会做⽊鸢,削⽵为鹊,成⽽飞之,三⽇不下。南北朝时期,梁正武帝在台城被侯景叛军围困,⼤⾂⽺侃曾⽤风筝系上诏书,招来援军救驾。风筝最初的作⽤只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具,以后逐渐演变为⼀种娱乐玩具。
⽃鸡
古代清明盛⾏⽃鸡游戏,⽃鸡由清明开始,⽃到为⽌。中国最早的⽃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鸡成风,不仅是民间⽃鸡,连皇上也参加⽃鸡。如唐⽞宗最喜⽃鸡。
蹴鞠
鞠是⼀种⽪球,球⽪⽤⽪⾰做成,球内⽤⽑塞紧。蹴鞠,就是⽤⾜去踢球。这是古代时⼈们喜爱的⼀种游戏。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唐宋皇帝⼤多都重视蹴鞠运动,并把它当作⼀种军事训练⼿段,遇到⽐赛时都亲临观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相沿成风,⼴泛开展,经常出
现“球终⽇不坠”,“球不离⾜,⾜不离球,华庭观赏,万⼈瞻仰”的情景。
踏青的风俗内涵寓意
清明节将⾄,正是游春踏青的好时节。关于清明节踏青之说,可以⼀直追溯到孔⼦那⾥,此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论语》中的儒家理想到杜牧、陆游的诗词、《清明上河图》中的市民⽣活画。古代诗词典籍中处处皆有踏青这种休闲活动的展⽰。
清明节踏青,最早的源头应是古之游春习俗。《论语·先进》中记载了孔⼦与其弟⼦⼦路、曾皙、冉有
踏春、公西华谈论志向的⼀段对话。当孔⼦问到曾皙的志向时,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童⼦六七⼈,浴乎沂,风乎舞雩,咏⽽归。”孔⼦⼏乎情不⾃禁地喟叹说:“吾于点也。”
孔⼦的话,说明远在春秋时期,上古之民早就有季春三⽉野寓踏青的愿望和习俗。这种踏春的⽣活娱乐是作为儒家作为⼈⽣理想境界的“美乐”精神内在相联的。先秦儒家追求的⼈⽣最⾼境界,是⼈们在“乐以⾏仁”的⾃觉努⼒中实现的⼀种特定存在状态,既包含道德⼜超越道德、既包含审美⼜超越审美,是最美好的⽣活⽅式的选择。
在《诗经》中,就有青年男⼥春⽇出游⽔滨的例证。譬如《郑风·溱洧》:“溱与洧,⽅涣涣兮。维⼠与⼥,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便是讲述郑国男⼥出游相爱的。
后来的清明踏青,应该说是发源于上古⽽⼜继承古上巳节祓禊遗风的结果。上巳节,作为传统节⽇,晚于作为节⽓的清明,它的前⾝是寒⾷节。春秋时期,相传晋国的⾂⼦介⼦推跟随公⼦重⽿,流亡⼗九年,曾把⾃⼰的⾁割下来给重⽿充饥。重⽿回国后,介⼦推却逃到绵⼭⾥。晋⽂公放⽕烧⼭,逼介⼦推出来受赏,被活活烧死。晋⽂公下令每年这⼀天全国禁⽕,只能吃冷⾷,纪念介⼦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