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喜宴》看李安对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把握
作者:安宪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1
        要:《喜宴》是李安电影事业初期既有艺术成就,又兼顾票房成绩的一部佳作。在当今大陆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回顾了《喜宴》和李安当年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如何在市场环境中,更有效地把握住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特征。
        关键词:李安;《喜宴》;艺术与商业;电影市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范雷201232-0144-02
        截止至2012年国庆档期,国内电影票房总成绩已经达到140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但令人忧心忡忡的却是好莱坞影片在其中的独占鳌头与国产影片疲软无力、所占份额持续下降的窘迫现状。一方面,是业内人士对于国产影片始终无法有效占领国内与海外市场而感到的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是广大观众对优秀国产影片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在这里,不妨让我们回顾一下李安在《喜宴》中对于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成功把握,对电影工作者创作出既有良好口碑又有票房佳绩的国产电影,以更多有益的启示。
        1993年,《喜宴》作为一部独立制片的低成本影片,拍摄周期只有短短的2021立秋26天,成本仅为75万美元,却在全球收获高达红星尔克捐款3200歌颂三八妇女节的诗歌万美元的票房佳绩。沈月八卦据美国《综艺》(Variety)杂志 1993 年利润表上的统计显示,斯皮尔伯格当年的票房巨制《侏罗纪公园》的投资回报率为13.79 1,而《喜宴》却高达23.6 1(美元),从而成为该年度全世界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部电影。
        一部影片成功的基础在于题材与叙事,《喜宴》在这方面堪称典范。众所周知,商业影片从构思、策划、选材伊始,便力求以吸引最大多数的观众为目的,凸显电影的娱乐性和商业性特质;而艺术影片则更多地呈现出一种自我感悟与表达,侧重于观念的表述、自我体验式的艺术追求。两者的艺术理念几近水火不容,而《喜宴》则仿佛颠覆了这一准则。它所选择的同性恋题材在华人世界是比较敏感和禁忌的,而在西方却并非什么新鲜话题,如果叙事视角选择不好,很可能两边都不买账。《喜宴》却另辟蹊径,通过特殊的角建构,叙述了一个同性恋假结婚的故事,借助同性恋这个题材,表达的却是东方的家庭伦理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它以台湾来美生活的高伟同为主角,以美国人赛门为伟同的同性恋人,而以大陆来美求学的威威为假新娘,角设置颇符合现实中人物各自的文化背景,而伟同父亲退休将领的身份也暗合中国传统道德的威严与古板。《喜宴》选取了对东
方观众来说略带敏感的题材,采用了对西方观众来说颇为新颖的叙事视角,最终讲述的却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从而激起了东西方观众的强烈好奇心,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使影片具备了成功的基础。补水效果最好的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