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总是耐看——评电影《无间道》外国评无间道
经典总是耐看——评电影《无间道》 为了写这篇影评,时隔不到半年,我又一次翻开了《无间道》这部电影。
〔这里仅指《无间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一方面是因为篇幅问题,另一方面那么是因为我喜欢第一部远远超过后两部〕 从毫无头绪的第一遍,到假设有所得的第二遍,再到寻细节的第三遍,用心体会的第四遍、第五遍……从一年多前接触到这部影片以来,我已经看了它不下五遍。
这并不是一部合适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它的情节太紧凑,人物关系又相对复杂,一个个场景倏忽而过,一个个角上场又退场,你很难在几乎没有的间隙里理清那些纷乱如麻的头绪。
〔其中由余文乐和陈冠希分别饰演年轻的陈永仁和刘建明两角,之后再交换成刘德华和梁朝伟也给我的第一次观看造成了一定困扰〕 看完第一遍后,我的印象只有:“这就是个警察在黑帮的卧底和黑帮在警局的卧底斗智斗勇的故事。”黑帮在警局卧底,算是这部电影一个较大的噱头。但绝不是它最大的亮点。
当然,那时看得懵懵懂懂的我什么也没想,只觉得迷茫乏味。作为一部香港的警匪片,无间道里没有大爆炸之类的大场面,也没有多少追逐战之类,反而充满着静态画面、长镜头和人物特写,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部风格硬派的文艺片。更别说频繁的镜头切换和双线叙事,让本来就相对复杂的整个故事看起来更加扑朔迷离。
换言之,就是缺乏冲击感,严肃而又沉闷。假如不是因为后来偶尔喜欢上刘德华,我想我很难去看第二遍——也就错过了这部绝佳的作品。
第二遍观看时,由于本来心里就存了一定印象,整个故事脉络终于明晰起来。
电影的开场,讲述了被三合会老大韩琛送往警校“身家清白”的小混混刘建明,和被警校校长选为长期卧底因此遭到开除的陈永仁,那错乱的人生开端。
这局部内容的叙事速度相当之快,且双线交织,夸大些讲,简直让你看不清此刻屏幕上的人终究是刘建明还是陈永仁。
我想,这或许正是导演要到达的效果。二人的人生如同两面镜子,互相映射却又截然不同。在这加速的画面飞逝中,一切仿佛都变得错乱起来。
余文乐前女友然后,画面突然定格。
陈永仁停在了于警局里拍摄犯人照片的那一刻,本来年轻朝气的面孔被参差的胡茬所掩盖,眼里的亮光尽成了厌倦的颓靡。
而刘建明那么在一个标准的敬礼后,洗去了年少的不羁与轻佻,变得沉稳坚决。
这一刻,我明白了为何导演要让两个人扮演同一个人不同的两个年龄段——因为那份气质的更迭。一个人无论怎么扮演,也很难把这份十年光阴带来的巨变如此直截而鲜明地显现出来。
这之后,整部电影终于正式迎来了开场。也迎来了对于整部电影的剧情似乎无关紧要,我却最喜欢的一个片段。
“高音甜、低音准、中音劲,总之一句话,就是通透!” 这是陈永仁向刘建明推荐音响时所说的话。当然,陈永仁并非音响店老板或是伙计,他只是来收保护费,顺便看店。
“来,你试试看这根线。” 这是试完音响后,起身从货柜上拿了个东西下来,并递给陈永仁的刘建明所说的话。从重新试了一遍后陈永仁露出的惊诧表情来看,这线显然效果不错。
我想,至少在这一刻,这两个人对对方是怀有好感的。他们不知道对方卧底的身份,甚至也不知道对方小混混和警察的外表身份,只是遇见了一个同样喜欢音乐的人,可以分享这份爱好带来的喜悦。
每当我重新看过一遍,总会在他们躺在椅子上,闭着眼聆听蔡琴那首被遗忘的光阴时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享受着这份暴风雨前最后而又无比温顺的宁静。
这让你心里冒出这样的念头:假如不是因为身份原因,他们也许能成为好友。可事实是,知己难遇,失去一个爱的人却轻而易举。无论是朋友,同事,兄弟,抑或是女人。
整个故事里,陈永仁一直在失去,偶遇前女友然后得知对方已经结婚,上司黄志诚为了掩护自己逃离被从高楼扔下坠亡,兄弟傻强为了保护自己分开,忍着伤痛开车最后失血过多而死。连他的身份,也在刘建明按下删除键后消逝无踪。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就像上面简单提到的几个片段一样,这部电影的小细节、小故事实在太多,又都很有特点,假设要一个个讲大概轻轻松松就能写完三千字不止。但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虽多却不冗余,虽散却不杂乱。每一个情节、一个片段都有着它的作用和它独特的味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