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老九门丫头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
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赏析
【导语】:
蒲留仙当然不可能是个反映论者,但其作品却常常反映出时代的本质方面。以主人公名字命题的《公孙九娘》,偏偏没有采用留仙惯用的、以主要人物出场为开头的模式:某,某处人,秉性如
蒲留仙当然不可能是个反映论者,但其作品却常常反映出时代的本质方面。以主人公名字命题的《公孙九娘》,偏偏没有采用留仙惯用的、以主要人物出场为开头的模式:某,某处人,秉性如何……而是石破天惊地陈述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从“于七之乱”到“多葬南郊”用八十多个字,写出了清廷对汉族人民残酷屠杀的史实。顺治十八年,山东栖霞于七举兵抗清,占据了岠嵎山,遐迩震动,波及八个县城。清廷发兵进剿,杀人无数。留仙用了“碧血满地,白骨撑天”八个字,画出一幅阴森恐怖、惨不忍睹的图画,还明颂暗讥地写道:“上官慈悲,捐给棺木,济城工肆,材木一空。”但是,蒲留仙不能赤裸裸地写实,康熙二年庄廷鑨《明史》已经给他了足够的威慑,他只能曲径通幽,去寻隐秘的、曲折的,也许更有感染力的方式——鬼恋。以这种传统故事旧瓶装新酒,负载其民族恨、磊块愁。似乎为了加强其历史性,作家还凿凿有据地声明,这个人鬼恋故事的确切时间: 甲寅间(1675),距于七之乱十四年,故九娘诗中有“十年露冷枫林月”之语。
公孙九娘的爱情没有《小翠》、《狐梦》闺房嬉戏的欢乐,没有《鸦头》、《细侯》望穿秋水的期待,没有《聂小倩》、《伍秋月》复活而伉俪情深的结局。公孙九娘与莱阳生的爱情是由朱生和甥女婚事引出来的。作家为什么要在一个短篇小说中旁枝斜出地加一段非主角的爱情?原来,这两位曹邱生的故事是构成大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生声明与莱阳生乃“文字之友”,显然不是什么乱党;十五岁的甥女更是被无辜株连,“俘至济南,闻父被刑,惊恸而绝”。朱生与甥女都是善良温驯的顺民,却被残杀,而这些不幸遇难者竟组成一个“数十百家”的莱霞里——据史实载,当时的葬区称“栖莱里”——九娘的婚事就是由两个屈死冤鬼促成的。可以说,九娘还没出场,悲剧气氛已愁云四合。聊斋所酿制的爱情美酒,一般都是甜蜜而醇厚的。唯独九娘爱情是苦涩的。作家只用了“邂逅含情,极尽欢呢”八个字写九娘新婚燕尔,却花费大量笔墨让她在花烛之夜回顾她被株连而死的惨痛:“乃口占两绝云:‘昔日罗裳化做尘,空将业果恨前身。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 ‘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忽启镂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娇怯的女鬼已沉冤地下十余年,不期而来的爱情亦不能给她以慰藉,新婚之夜她仍然想起屈死往事,深仇大恨,刻骨铭心! 公孙九娘深知爱情不能改变她含冤九泉的命运,她不仅没为莱阳生缱绻不舍,还劝他赶快离开不祥之地,她唯一的愿望是迁葬回乡,而这样微不足道的愿望也因莱阳生“忘问志表”,成了泡影。
作家为什么要如此处理这位女主角的命运?伍秋月死了三十年,作家让她嫁王鼎、返人间;鲁公女暴卒后,作家让她先以鬼魂与张于旦欢好后生于卢家再与张团聚;连琐十七暴卒,二十多年后生还嫁杨于畏,“棺木已朽,而女貌如生”;……留仙笔下的九泉之路本来就是去来由尔,何以独独对公孙九娘如此残酷?至为重要的是:伍秋月和连琐均是以病夭殁,鲁公女因杀生而受惩罚,她们之成鬼完全是个人寿夭所定,而公孙九娘却是被株连而死的千百冤魂之一!她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逆转的,正如千万死于于七之难者冤沉海底! 但明伦评此文曰:“生被株连,死成梓里。以慧丽女子赍恨重泉,游魂异域; 虽复阳台云作,画阁春生,而露冷风林,血腥罗裙,人鬼异类,岂能白头相守哉?” 这是对《公孙九娘》悲剧意义的正确理解。蒲松龄在“异史氏曰”中,用“香草沉罗,血满胸臆; 东山佩玦,泪渍泥沙”(即屈原遭谗沉江、申生伐东山)历史故事说明,九娘的悲剧不是鸳鸯分飞的离妇愁,而是国破家亡的民族恨。人鬼之恋故事是古代小说的传统题材,但是无论是《搜神》、《幽明》、唐宋传奇、“三言”“二拍”,尽管都显示了爱情的肉白骨、生死人力量,像《公孙九娘》这样的寓民族恨于离妇愁,却是凤毛麟角,空谷足音。
《公孙九娘》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除悲剧人物成功外,其叙事写人之细致精彩甚为突出。人物描写,用笔经济,历历如画。写公孙九娘,有从莱阳生这一情人眼中带感情的外貌
描绘,有借甥女之口进行的身世介绍,也有以诗句进行细腻心理描写。因为作家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人物形象丰满、细致、有立体感。在描写上又极注意分寸感,遣词用字十分讲究。公孙九娘是世家娇女,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颦,皆风度高雅、温文庄重。如,她初见莱阳生,先是“转身欲遁”,被甥女拉住,便“敛衽”施礼。礼数周到,又含羞带怯,“羞晕朝霞”。这都是极显大家闺秀风度的描写。甥女夸她文才高,她的态度是“微哂”,有点尴尬但仍可以忍受。甥女进而拿她开起为莱阳生“续弦”的玩笑,她便“笑奔出”,曰:“婢子颠疯作也!”“奔出”是一个自重的大家闺秀在此类话题前应有的回避态度,“奔出”的同时还要“笑”,又见其脉脉含情的燕婉之态。这些描写均笔无妄下,精确、细致、有分寸、有层次,符合人物身份、个性。
甥女形象也栩栩如生、真切动人。她风雅、高洁、善良,与九娘类似。但她们又很不同。甥女还有热情、幽默的一面。她风趣地把九娘家的败落称为“穷波斯”,半真半假地向舅父和女友当面开玩笑:“舅断弦未续,若个小娘子,颇快意否?”俏皮伶俐的话语给甥女形象平添一层明丽的彩,与少言寡语、开口即含怨带愁的公孙九娘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小说叙事简炼而井然有序。甥女婚事引出公孙九娘姻缘,九娘爱情即成为主线,甥女之婚
事便变为副线,借人物对话一带而过:“何时于归?” “三日矣。”要言不繁。小说结构更是针脚绵密,不着斧凿痕迹。莱阳生刚到稷下,日暮未归。有个青年来访,仆人问他是谁?不答,“着履而卧”。莱阳生归来,认出来访者乃是死于于七之难的文友,“大骇却走”。此后是一系列情节:朱生托媒,甥舅相会,莱阳生对公孙九娘一见钟情。至此,读者已将莱阳生初见朱生时的惶惧淡忘了。作者却笔锋一转,很仔细地补上一笔:“生归,僧仆集问,生隐之曰;‘言鬼者妄也,适赴友人饮耳。’”有此数语交待,方事事有着落。莱阳生初见朱生时“大骇却走”,必然引人怀疑,“言鬼者妄”之语,不仅顺理成章,且十分必要。仅此一例,可见小说布局之严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