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发展历史
自公元560年前,至1971年布雷顿森林制度终结期间,全球各个国家一直使用黄金作为单一或其中一种货币,国家及人民更早已有积存黄金作为储备的习惯。
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由于黄金罕有、特殊和珍贵,因此有金属之王的称号,享有其它金属品种无法比拟的盛誉,其显赫的地位近乎永恒。正因为黄金具有这一贵族地位,黄金曾经是财富和华贵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黄金的经济地位和应用层面不断发生变化,但目前仍然在各国的国际储备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种同时具有货币属性、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
黄金在现代金融市场的角:
货币职能下降,在工业和高科技领域方面的应用在逐渐扩大,是全球公认有价值的流通货币,属于世界性的储备。全球争相成立黄金交易所和交易平台,推出众多黄金的投资衍生工具和理财产品,更重要的是,黄金是投资者所认识最多的投资工具。
20世纪60年代前
黄金作为交易媒介已有3000多年历史。经过一段漫长时期,金本位制度逐渐确立,在1717年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至19世纪末期,欧洲国家已广泛实行金本位制度。美国于1900年实行金本位制度。在国际方面,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用于结算国际收支差额,黄金从收支出现逆差的国家流入收支出现顺差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正式在1919年停止实行金本位制度,但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本位制度。而踏入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处于动荡时期,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以黄金兑换货币的制度,只允许中央银行及各国政府之间进行黄金交易活动。在此情况下,形成了美元兑换制度,使美元可以在联邦储备局兑换黄金。国际间在1934年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确认了这个制度,并一直实行至1971年。193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将联邦储备局买卖黄金的官价升至每盎司35美元,联帮储备局与欧洲的中央银行一直致力维持这个兑换价至1968年。
1960年期间
由于自由市场对黄金作为制造首饰及投资用途的需求日增,美国连同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西德及瑞士成立黄金总库,希望把黄金市价保持在接近官价每盎司35美元的水平。这个新机构实际上是外汇稳定基金的扩展,使财政部在必要时可增加黄金的供应量来压抑自由市场的金价。
1968年期间
由于国际货币市场呈现不稳定及美国陷入越战而导致美元备受压力带动全球黄金投机活动不断增加。在此情况下,各国的中央银行暂停黄金总库的运作,而伦敦金市亦停市两星期。伦敦金市停业期间,瑞士信贷银行、瑞士银行及瑞士联合银行在苏黎世成立金库,进行黄金买卖,南非开始通过苏黎世金库定期沽售黄金。黄金双价制开始推行,将私人及官方黄金买卖划分在两个不同的市场进行。
1969年期间
新加坡开放黄金市场予非当地居民。美国解除对1934年前铸造的金币的限制。
1971年期间
全球十大货币
苏联1966年停止出售黄金于伦敦后,首次恢复向伦敦售金。
美国宣布暂停以美元兑换黄金。
美国总统尼克松艾高连会议上,同意将美元贬值7.89%十大工业国组织同意美元贬值,把黄金的新官价定为每盎司35美元,上下限波幅不超过2.25%
1973年期间
日本开放黄金进口。
美元第二次贬值,黄金的官价定为每盎司42.2222美元。
新加坡开放黄金市场予当地居民。
1974年期间
香港自1972年英镑区解体后,开始发展黄金市场
欧洲共同体财长达成宰斯特协议,各国中央银行可按市场价互相买卖黄金。
例如中央银行从自由市场购入黄金,其数量不得用作增加中央银行的净持金量。十国外长同意中央银行可用其黄金储备,按市场计算作为外债的担保。美国总统福特及法国总统狄斯唐同意中央银行可按市价重估其黄金储备
1975年期间
美国开放黄金市场。美国财政部拍卖250万盎司黄金。英国暂停输入于1837年后发行的金币,包括富格霖金币。十国组织同意国际结算银行可参与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拍卖。国际货币
基金会成员达成协议取消黄金官价制度,并以每盎司42.222 2美元的价格,将一半黄金归各成员,同时协议中央银行可在自由市场买卖黄金,而国际货币基金会拍卖其六分之一的黄金储备,所得收入用以援助落后国家。
1976年期间
十国组织同意在国际货币基金会修订组织章程前,不会在自由市场购入黄金,但同意国际结算银行可代其购入黄金。德国及瑞士批出2.50亿美元的信贷予意大利,以黄金作抵押。南非宣布以500万盎司黄金作担保,获得外国贷款。国际货币基金会开始每月拍卖黄金,为期4年,共拍卖黄金2500万盎司,另外会把 2500万盎归还成员国。
20世纪80年代
1980年金价创历史新高,升至每盎司850美元,至1985年则跌至每盎司284美元低位。80年代黄金买卖活动大幅下降,但实金购买量持续增长,尤其以亚洲地区为甚。目前世界主要黄金市场继续维持这种市场状况。各国央行及政府当局在80年代及90年代均有购买或沽售黄金。国际货币基金会(全部成员国)黄金持有量于19952月底为9.051亿盎司
20世纪90年代
1994年至1996年间,黄金价格并没有大波动。由1996年到1999年,价格开始下滑至250美元。此外,投资气氛淡静,亦导致金币及金条囤积需求下降。同时造成在1995年,欧洲及北美等地区的投资转向,致使1996年的交投量下调。
21世纪(2000-至今)
自本世纪初开始,黄金便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牛市,在2011年的96日更是触及了1920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价位。
伦敦黄金市场
伦敦金交易制度很特别,因为伦敦没有实际的交易场所,其交易是通过各大金商的销售联络网完成。交易会员由具权威性的五大金商及公认为有资格与五大金商买卖黄金的公司或商店所组成,然后再由各加工制造商、中小商店和公司等连锁组成。交易时由金商根据各自的买盘和卖盘,报出买价和卖价。具有高度灵活性。黄金的纯度、重量等都可以选择,若客户要求在较远地区交收,金商会报出运费及保费等,也可按客户要求报出期货价格。最普遍的伦
敦金买卖方式是客户无须现金交收,即可买入黄金现货。到期只需按约定利率支付利息即可,但客户不能获取实物黄金。这种黄金买卖方式是在账面上进行数字上的买卖交易,直到客户进行了相反的操作平仓为止。
苏黎世黄金市场
二战后,苏黎世黄金市场在伦敦黄金市场两次停业的时期发展而起,苏黎世市场的金价和伦敦黄金市场的金价同样受到国际市场的重视。苏黎世黄金市场没有正式组织结构,而是由瑞士三大银行:瑞士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负责清算结账,三大银行不仅为客户代为交易,而且黄金交易也是这三家银行的主要业务。苏黎世黄金总库建立在瑞士三大银行非正式协商的基础上,不受政府管辖,作为交易商的联合体与清算系统混合体,在市场上作为中介的角。瑞士与南非在战后有优惠协议,获得80%的南非黄金。而前苏联的黄金也聚集于此,瑞士不仅是世界上新增黄金的最大中转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黄金存储中心。苏黎世黄金市场在国际黄金市场的地位仅次于伦敦。苏黎世黄金市场无金价定盘制度,在每个交易日的某一特定时间,根据供需状况议定当日交易金价,这一价格为苏黎世黄金官价。全日金价在此基础上波动而无涨停板限制。标准金为400盎司的99.5%纯金。
瑞士黄金市场的基础是瑞士的私人银行体系和辅助性黄金服务体系,为黄金交易者提供一个自由保密的环境。苏黎世黄金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币市场和私人投资市场。苏黎世黄金市场是现货无形市场,以三大银行为骨干,以民间私营黄金投资交易为基础,并且和私人银行业务结合运行。交易系统具有最大的包容性,是私人投资黄金及理财的主要场所,也是东西方黄金交汇的场所。南非、前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大部分黄金都通过苏黎世黄金市场和西方进行交易。
美国黄金市场
纽约和芝加哥黄金市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以黄金期货交易为主。这一国际黄金市场的形成是由于1975年美国宣布允许其居民持有、买卖黄金1977年后美元贬值,美国人为了套期保值和投资增值获利,使黄金期货发展非常迅速。目前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是世界最大的黄金期货交易中心。两大交易所对黄金现货市场的金价影响重大。纽约是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而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会议后大量在纽约拍卖黄金,同时美国国内的黄金需求量又不断扩大,因而纽约黄金期货市场建立不久,就成为世界黄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纽约和芝加哥黄金市场对黄金的吸收量约占世界
总吸收量的25,它们对国际金价的动向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伴随纽约跻身世界第四大黄金加工业中心纽约金市成为黄金生产商和加工商的联系纽带。其中交易的金条重量为400盎司或100盎司。
交易所本身不参加期货的买卖,作为一个非盈利性机构,只是为交易方提供场地、设备,为控制投机活动,稳定市场运行制定有关法规,确保交易公平、公正地进行,建立了商品交易委员会,对交易进行严格监控。
香港黄金市场
香港黄金市场已有百年历史,其形成是以香港金银贸易市场的成立为标志。1974年,香港当局撤销对黄金进口的管制,此后香港金市发展极快。由于香港黄金市场在时差上填补了纽约、芝加哥市场收市和伦敦开市前的空档,连贯亚、欧、美,形成完整的世界黄金市场。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引起欧洲金商的注意,伦敦五大金商、瑞士三大银行等纷纷来港设立分公司。他们将伦敦交收的黄金买卖活动带到香港,逐渐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当地伦敦金市场,促使香港成为世界主要的黄金市场之一。目前,香港黄金市场由三个市场组成:香港金银贸易市场、伦敦金市场和黄金期货市场。实金交易由香港金银贸易商经营,黄金规格为5个盎
司一条的99标准金条,交易方式是公开喊价、现货交易伦敦金市场主要进行无形黄金交易、纸黄金投资交易以国外金商为主体,没有固定交易场所。香港黄金期货交易所的性质与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的商品期货交易所的黄金期货性质相同,负责黄金期货及黄金衍生品的交易,交投方式正规、制度也较健全。
香港是世界五大黄金交易市场之一,是其中同时拥有实金交易、无形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唯一地区。香港黄金市场是一个充分市场化、各种属性黄金交易共存的体制,并且主要体现黄金投资和商品黄金交易特征。
日本黄金市场
东京黄金市场于1982年成立。二战后由于日本的经济起飞,对黄金的需求量大增,但日本国内黄金资源非常匮乏,日本国内市场中所需的黄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在这样的前提下,黄金市场应运而生。自1973年后,日本黄金交易商允许直接进口黄金。到1980年,日本黄金市场全部解禁,并迅速得到发展。日本东京黄金交易所成立于19823月,是日本政府正式批准的唯一黄金期货市场。会员绝大多数为日本的公司。它的前身是日本贵重金属协会,该协会的成员都是多年从事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业务的商行。日本黄金市场立的初期,由于
管理制度、实际运作方式尚未走入正轨,交易过程非常烦琐,因此每天的交易量很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投资黄金的投资者大量出现,逐渐形成了一个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黄金交易市场。近几年来,日本黄金市场发展更为活跃,再加上经济的日益雄厚,使得日本黄金市场已成长为推动亚洲黄金盘面波动的主力军。日本黄金市场以日元/克计价,交收标准金的成为99.999%,重量为1公斤,每宗交易合约为1000克。
新加坡黄金市场
19694月,新加坡黄金市场正式成立。在此之前,黄金的交易、进出口都由政府部门进行严格管制。19694月,新加坡政府向七家商业银行和一家贸易商颁发营业许可证,同意其进行黄金交易,但交易对像仅限于工业用户、金饰商及其它非个人用户。当时的主要黄金交易品种规格为一公斤金条,并且政府要对每盎司黄金征收一美元进口税。由于诸多限制,当时市场交易规模较小。19738月,当局全面解除黄金交易限制,允许本国和外国居民在新加坡自由购买、出售和保存黄金,取消黄金进口税,从而加快新加坡黄金市场发展。19786月,新加坡政府按照国际惯例,全面放宽外汇管制,使得黄金进出口自由,为国际性黄金期货交易创造了良好条件。1978年以来,由于国际对黄金需求量的大幅增加,政府在1978
11月正式成立了新加坡黄金交易所,并开始正式进行黄金现货和期货交易,成为东南亚成立的第一家国际性的黄金期货市场。在以后的交易活动中,新加坡黄金市场与伦敦黄金市场、香港黄金市场和纽约黄金市场等地联系日渐密切,大大促进新加坡黄金市场的发展,并进一步国际化。1983年,新加坡政府进而改组了黄金交易所,增加交易内容,同时提供金融期货服务,与其他国际性交易所进一步衔接。从此,新加坡黄金市场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