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小娣
【摘 要】近十年欧阳修诗歌研究持续受到关注,出琬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欧阳修诗歌题材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另一方面,欧诗渊源与影响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视角,同时在研究的方法上,既有对欧阳修诗歌艺术风格的宏观把握,又有对其诗歌创作渊源的微观深入。这些研究在注重传统文本研究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期刊名称】《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1)005
【总页数】5页(P49-53)
【关键词】欧阳修;诗歌;综述
【作 者】翁小娣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07.2
苏子美近十年欧阳修诗歌研究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据笔者粗略统计,2005年至 2015年有关欧阳修诗歌研究的单篇论文约95篇。就欧阳修诗歌研究的著作而言,出现了一些比较完整的欧诗注本,主要集中在注释和评析两方面,代表性的著作如:洪本健《欧阳修诗文集校笺》[1]及刘德清《欧阳修诗编年笺注》[2]等。并且诸如刘扬忠、黄进德、林冠、周济夫、丁功谊、刘德清等选注赏析本亦是欧阳修诗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随着2007年欧阳修学会的成立,欧阳修诗歌研究的观念与方法又出现了新的变革,研究的视角和范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欧阳修诗歌创作研究,欧阳修诗歌渊源与影响的研究,欧阳修诗论研究及欧阳修诗歌文献研究四个方面。
有关欧阳修诗歌创作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这方面的论文约有29篇。学者们多围绕欧阳修诗歌的题材、艺术风格及创作阶段等方面进行探究。其中对欧阳修诗歌题材的分类探讨,是现阶段欧诗研究的新视角,这主要体现在咏物诗、山水诗、纪游诗等方面。胡迎建在其《论欧阳修的咏物诗》一文中认为欧阳修的咏物诗善于记事描写,同时具有纵横议论的风
格,其咏物古风和咏物近体各具特。[3]与前人相比,欧阳修咏物诗大多精心结撰,理应在咏物诗门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除此之外,其《简论欧阳修的山水诗》一文,从欧阳修山水诗的写作追求与表现手法的九个不同视角逐一观照,深入剖析,展现了欧阳修山水诗奇、险、美等特征。[4]
欧阳修诗歌艺术风格也受到了关注,历代诗评家们大都认为欧阳修诗歌主体风格是平易。吕肖奂则指出,欧阳修不但在诗歌理论上追求并推崇“奇险”“险怪”,在诗歌创作上也曾努力创作“奇险”“险怪”风格的诗歌。吕肖奂认为欧阳修的个性和修养是造成其诗歌在审美追求和创作效果上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几乎每个诗人都有创作理想与创作个性的矛盾,我们不能把他的创作理想(理论)等同于创作风格”。[5]同样论及欧阳修诗歌风格的还有马骥葵《温丽深稳:欧阳修诗歌风格与诗学沿革》一文,他把欧诗“温丽深稳”这一风格特征,上升到宋诗的诗学沿革层面,认为:“‘温’、‘丽’、‘深’、‘稳’既能展现出欧阳修诗歌主体的审美风格,也可指向欧阳修在诗美追求、诗艺方式与诗歌语言方面所做出的诗学沿革。”[6]王培友《论欧阳修诗歌艺术的复合式结构及其历史地位》一文立论比较新颖,他提出“欧阳修古诗长调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主线和情感主线有机交织的‘复合式结构’”,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句式为基本构型的复合式结构形式,另外一种是以情感的发展来统摄事物景象的复合式结构形式。”他认
为:“欧诗的复合式结构表现形式,对宋诗发展过程中形成‘破体’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形成宋诗主体面貌有重要作用。”[7]在诗歌的创作方式上,张明华对欧阳修分题诗和分韵诗的创作表示了肯定,认为其具有独特的诗史意义。他认为古体诗是欧阳修分题诗和分韵诗使用的主要形式,这既是欧阳修对唐五代以来分题诗和分韵诗主要使用近体的重要反驳,也反映出其变革诗体的积极努力。欧阳修开新分韵诗的创作方法,极大地推动分韵诗发展,掀起了一个分题诗创作的热潮。[8]
此外,研究欧阳修诗歌创作的分期也是欧阳修诗歌研究中重要的一方面,这类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欧阳修守滁州、贬谪夷陵以及颍州期间的诗歌作品。文师华关注了欧阳修贬官夷陵期间的诗赋创作,将其分为咏物、赠友、纪游三类,认为欧阳修创作于此时期的诗赋作品表现出了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和仁政爱民的为政思想,并且提出了师经重道的主张,风格上也已初步形成了清新自然、平易疏放的特。[9]陈冬根则将欧阳修的诗歌创作置于北宋中期诗风转型的大背景中进行观照。在《豪气少年事 风骨晚年功——论北宋中期诗风转型中欧阳修的创作思想》中,陈冬根认为北宋中期诗歌革新是由欧阳修直接领导的,当欧阳修和王安石、曾巩、苏轼等一起叱咤北宋诗坛时,北宋中期诗风就以韩愈为媒介,由粗砺、纵横、自由的李太白式风格转向理性。[10]
另有顾宝林《从时间与数量维度看欧阳修诗歌创作生态》一文,立足于时间与作品产量统计的维度,考察了欧诗各时段的创作起伏状况、大致创作规律及原因。[11]欧阳修各时段的诗歌特(思想和艺术)虽常被历来的研究者关注,但此文所取的角度颇为独特,对研究不无启发意义。
关于欧阳修诗歌的渊源,前期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派认为欧阳修诗歌源自韩愈、李白,承袭了宋人刘攽“欧贵韩而不悦子美,所不可晓然于李白而甚赏爱,将由李白超卓飞扬为感动也”(《欧阳修资料汇编》)这一论说;另外一派认为欧阳修诗歌受到西昆体的影响。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论文约有22篇,除却以上两种观点之外,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论说。
一种观点认为欧阳修诗歌受到儒学思想、佛老思想的影响。首先,欧阳修被苏轼称为“今之韩愈”,其丰富的儒学思想充实着他的诗歌创作。苏轼评欧阳修曰:“愈之后二百有余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六一居士集叙》)苏轼此论也成为后来学者探讨欧阳修诗歌渊源的重要依据。吕辉、张学忠《论欧阳修诗歌创作的儒学思想》一文采用文献分析、比较互证等方法,认为欧阳修经世致用的独到儒学见解,为其诗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充实作用。欧诗内容的扩展性,
风格的议论性及以文为诗、平易流畅等完全不同于唐代诗歌的面貌,也为宋诗风格的逐步形成做出突出贡献[12]。其次,欧阳修虽然有排斥佛老的文章,如《本论》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诗歌创作不受佛老思想的影响。马骥葵《欧阳修十年困守期诗歌与其佛老思想》一文,展示了欧诗思想内涵的构成。他认为约从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被贬官滁州到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重新回京城任职的十年是欧阳修遭遇苦难挫折的典型时期,在此期间,欧阳修的诗歌具有融汇佛老思想以化解哀愁的主要特征。[13]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欧阳修及其诗歌创作深受白居易影响。欧阳修与韩愈的关系已被学界反复论述,明人许学夷《诗源辩体》中就有“(欧阳修)五七古太半学退之”之论,而他与白居易之间的关联则较少为论者提及。在《论欧阳修对白居易的接受》一文中,赵艳喜认为欧阳修通过踵武白体诗人王禹偁的努力,继续自觉地效法白居易。欧阳修诗歌呈现出的畅达平易之风格与他积极效法白居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4]
吴大顺《欧阳修转益多师及其诗风渊源》一文是对欧阳修诗歌渊源研究的一次阶段性的总结,着力体现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转益多师,博采众长的观念。吴大顺认为欧阳修诗歌的取法渊源有三:其一,全面师法唐代诗歌技巧,合理借鉴时辈诗人优点,诸如学韩、学李;其
二,对宋诗的合理吸收,比较突出的有王禹偁、杨亿、钱惟演、谢绛、梅尧臣等人;其三,对非诗歌文体的借鉴。他认为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借鉴了古文、辞赋的章法和语言,尤其是其本人的散文语言和结构特征,在其诗歌风格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15]对“欧公不好杜诗”说,过去学界很少有人关注。孙宗英指出:“欧阳修虽然也称赞杜诗‘豪放’‘精强’,但时人称‘欧公不好杜诗’,就说明了欧阳修与杜诗接受的复杂关系。”他指出:“欧阳修是宋代抑杜之代表,对于杜诗的排抑和疏离,导致其在诗学观念和诗作风貌上与杜诗异趣背辙。欧阳修学韩变韩,却忽略了杜甫与韩愈之间潜在的诗学传承关系。”[16]这就使得欧诗在盛行尊杜的宋代诗坛上被边缘化,并且直接影响其后世的接受史命运。孙宗英对这一说法的解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些年欧阳修研究观念的转变,值得注意。
近十年来,绝大多数学者对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是持肯定态度的,一致认为欧阳修及其诗歌创作在宋调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较大的作用和影响。这一观点几乎在每篇论文中都会有所涉及,此处就不再详述。
欧阳修作为宋代诗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论点,阐述了文学创作与外界环境之关系。此论继承
了韩愈“不平则鸣”的观点,远绍杜甫,近承香山,不仅对宋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诗歌创作及诗歌理论的发展影响颇深。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诗学史上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诗论作品,开创了论诗新形式。目前学界有关欧阳修诗论研究的单篇论文约19篇,大多集中于《六一诗话》的研究上。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启了中国诗话学之先河,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受到了学界的持续关注。顾农《〈六一诗话〉的意义》一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六一诗话》的意义:首先,开创了以随笔的形式谈诗而且无所不谈的样式,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其次,《六一诗话》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诗论,还记录了他人的一些重要言论,理论和文献价值兼备;再次,《六一诗话》中某些记载和评论,为历史和语言的考证研究提供了帮助;最后,作为可读性很高的小品文,其畅达、风趣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后世诗话以至文人笔记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样板。[17]顾文是对《六一诗话》意义的全面分析,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林嵩的《〈六一诗话〉与宋初诗学》及莫道才《宋代“四六话”产生与“诗话”关系考》两篇文章,从不同方面论述《六一诗话》的影响和意义。林嵩强调了欧阳修所提倡的“闲远古淡”之诗风、“月锻季炼”之创作态度及“意新语工”之诗境,对宋初诗坛的深刻影响。[18]后者认为,“欧阳修《六一诗话》启蒙了王铚《四六话》的创作,这主要体现在博杂的内容、以句子为讨论中心
的叙写方式、多讨论典源出处等方面。[19]”相类似的研究还有乔素英《试论司马光对欧阳修诗学观的继承和发展》一文,分析了司马光《温公续诗话》所体现的“意在言外”“平淡、自然”等诗学观念是对欧阳修《六一诗话》中“意新语工”等诗学观的继承和发展。[2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