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当前我国运行的核电有11台机组、900万千瓦发电运行,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左右,分别是秦山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及扩建工程、秦山三期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一期和江苏田湾核电站一期。
  目前建设中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一期;辽宁:红沿河一期;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福清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一期扩建工程、三门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一期、石岛湾核电站。
  筹建中的核电站: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大畈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海南:昌
江核电站一期;广东:陆丰核电站、海丰核电站;广西:红纱核电站;辽宁:徐大宝核电站、东港核电站;重庆:涪陵核电站;四川:三坝核电站;浙江:龙游核电站;安徽:芜湖核电站、吉阳核电站;吉林:靖宇核电站;湖南:小墨山核电站;河南:南阳核电站;福建:漳州核电站、三明核电站。
  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8年,在2003年结束的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43天的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2003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比投资1330美元/千瓦,国产化率55%,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的多项纪录。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十几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的运行业绩。江苏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2004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准建设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总之,中国核电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
力,为加快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快核电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
    1、核电设计。我国核工业拥有一支专业配置齐全、知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核电研究设计队伍,形成了设计管理和接口控制程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掌握了一些国外核电成熟的设计技术;能自主设计建设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也具备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设计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有关核电设计院,开展了国产化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CNP的设计工作,目前初步设计已经完成,进入初步设计审查阶段。
  2、核电技术研发。我国核工业建立了专业齐全的核科研体系,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的核电科研队伍,已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核动力技术试验基地,各种试验台架、科研设施齐全,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自主设计的需要,为核电技术进步和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在设计技术研究工作中,解决了核电站工程设计的许多技术难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核电工程设计分析的骨干程序系统。初步形成了一套先进反应堆设计方法和试验验证手段,提高了我国先进压水堆设计开发的能力。目前我国正在立足自主开发第三代、第四代核电关键技术。
  3、核电工程建设管理。目前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无论是国产化项目,还是中外合作的项目,都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项目业主对核电站建设和运营全面负责。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行了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通过招标选择施工承包商和设备采购,有效降低了成本,确保了施工质量。在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核电设备制造。通过科技攻关和核电设备国产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核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除了主泵、数字化仪控系统等少部分设备以外,国内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制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大部分设备的能力。哈尔滨、上海、四川东方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和第一、第二重型机械制造集团已经成为加工制造大型核电设备的骨干企业。
  5、核燃料保障。在核电建设的带动下,核燃料循环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技术进步,初步形成了包括铀矿地质勘探、铀矿采冶、铀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管理等环节的较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在一些关键环节实现了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工艺技术的跨越提升。
  铀地质勘探通过对装备的技术改造,勘探能力得到加强,地浸砂岩型铀矿矿工作不断取得突破;铀矿冶形成了以地浸、堆浸、原地爆破浸出为主的新型生产体系;铀同位素分离实现了从扩散法向离心法的过渡;全部核电站燃料元件均实现国内生产,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生产出合格的高燃耗燃料元件产品。
  6、建立了完善的核电安全管理、核事故应急和技术后援体系。我国政府特别关注核能的安全问题,已经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核安全法规,形成了一支独立的核安全监管技术队伍。核安全保障贯穿于核电站的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调试、运行直到退役等各个环节。建立了从电厂、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的核事故应急体系,为保障核电站的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我国核工业经过近五十年实践建立起来的核安全后援与技术支持体系,在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环境保护、放射性废物处理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7、核电站厂址资源。经过20多年的勘探和规划,我国已确定了相当容量的核电厂址。目前,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厂址绝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可以满足2020年前再建约30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需要。秦山核电基地还可以再安排2台百万千瓦机组,江苏田湾核电基地还
可再安排6台百万千瓦机组,浙江三门厂址可安排6台百万千瓦机组,广东阳江、福建惠安、山东海阳都具有安排6台百万千瓦机组的条件。
8、我国核电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满足经济的持续发展,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和要求,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在2010年和2020年,需要达到6亿千瓦和近10亿千瓦。
二、我国核电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虽然占世界第一位,但环境、生产和运输能力却严重制约了燃煤机组的过多发展。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程度已经很高,目前已建和在建水电装机有1.3亿千瓦,预计到2020年只能达到2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各类新能源,至今尚未解决规模化生产及经济性问题。大力发展核电,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根据预测和有关部委的规划,到2020年,核电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要占到4%,核电投运规模将达到4000万千瓦,需要在2004-2015年期间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级核
电机组。前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求是》杂志上撰文《科学发展--电力工业赢得挑战的根本路径》。国家发改委加快了调整步伐,核电从“积极”变成目前的“大力发展”。国家能源局政策调整,势必对 “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产生影响。国家能源局已经开始着手“十二五”电力规划编制准备工作,并已经启动包括核电发展规划等在内的专项规划,目前针对形势发展,将会加快核电、热电联产、煤电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上下游关系,积极调整火电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和核电一样,中国的水电、火电等政策也在微调。比如,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国电力政策是重点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政策推断,核电从“积极”变成目前的“大力发展”目前在政府政策的调整方面核电的力度要比其他新能源的力度更大一些,原因是核电上可以在短期内发展比较快,“只要安全问题、核废料问题、核原料问题解决,就可以实现大发展。我国核电能源发展政策,从“适度”到“积极”,再变为“大力发展”。此前,2005年3月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核电的发展政策从“适度”变成“积极”。为此2007年11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提出,适应“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要求,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从现在的不到2%提高到4%。不过,
上述政策近期又进行了最新的调整。国家现正在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沿海核电发展,科学规划内陆地区核电建设,力争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的比例达到5%以上。根据核电装机比例新的变化测算,2020年的核电总装机量可能从过去提出的4000万千瓦,提高到7000万千瓦左右。并且这个数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后根据需要核电还有可能发展更快。
1、在“积极推进”核电发展的总体思路下,我国核电步入了“快车道”。继秦山二期扩建、岭澳二期工程开工后,又一批核电项目如浙江三门、山东海阳、辽宁红沿河、福建福清、浙江方家山、湖南桃花江、海南昌江等紧随其后,相继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拿到了开展核电前期准备工作的“路条”。核电发展呈现出快马加鞭的势头。
2、新上马的核电项目,除了以三代核电技术引进为依托的三门、海阳项目外,其他批准建设的一系列核电项目均采用了在引进国外技术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后所形成的中国自主设计的“二代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此类堆型将作为投运和在建核电站的主流机型。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占比在4%以上,预计投入资金超过4500亿元。
就应用情况来看压水堆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通用的堆型,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先进的核电技术是“二代加”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对于该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我国核电发展30年自主设计能力的整体体现,它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核电技术水平差距的大幅度缩短,也为后续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岭澳二期项目中的包括14项重大改进的200余项设计改进已基本实施,这意味着中国自主设计的‘二代加’水平得以固化,之后的红沿河、福清、方家山等项目均是这一技术的成熟运用。岭澳二期项目中,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作为设计总包院,与同在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核动力院通力合作,在核电业主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实践了对国际二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以及升级过程,这些经历对今后的核电工程起到很大的锻炼和技术支撑作用。
中核集团下属的13家科研院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核工业科研体系,对核电相关技术的研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作为综合类基础科研院所,拥有较为完备的科研设备与科研手段,为核电设计领域中的原理性论证提供重要支持。中核集团核动力院在核动力研发方面有100多个专业和学科,90多个研究实验室,其中三座国家级国防科技
重点实验室,先后建成了高通量堆等六座核设施,被誉为“中国堆谷”。在第二代研发平台的基础上,第三代研发平台已经开始积极筹措,该平台将为我国三代、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发挥更大作用。清晰的技术路线图对实现核电的规模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将其概括为“应用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推动中国核电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福建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