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贤:为危险披上诗情画意的袍子
作者:王若思 Wang Ruosi
来源:《艺术与设计》2013年第02期
乍看上去,梁嘉贤的画中带着一种“少女情怀总是诗”的韵味: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视觉特质,细腻而柔和的画面,还有画中有意提的那几句“诗”,很难让你将其与插画的形式联想到一起。但仔细去看她的画面,却又被她“别有洞天”的鬼马内容所折服。那些不着边际的打油诗,超现实的现代生活图景,香艳而暧昧的少女形象,还有现代绘画工具与漫画叙事方式的应用,杂烩出一种极具个人印记的怪趣画风。而这柔情的画面和简单的诗句就像一件诗情画意的外衣,其遮掩之下的是插画师埋伏凶险的隐喻。
当代硬笔绘出的柔软古韵
1976年出生于香港的梁嘉贤,由于从小受喜欢国画的父亲的影响,所以耳濡目染对于国画很早就有了一些自己基本的认识。但梁嘉贤坦言起初她并不喜欢国画,因为“要替父亲研墨是一件很闷的事情”。而她真正学习国画是在大学期间,本是理科生的她在香港大学的生物专
业修读了一年,但发现自己的志趣并不在于此,便尝试转学至香港中文大学修读艺术系。
“当时对于转校没有报很大的信心和期望,直到真的被学校录取时才敢和父母说这件事情。我知道他们最初有点犹豫,怕我毕业后难工作。但因为父亲也画画,而且他们都希望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没有反对。我很感激他们,也特别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梁嘉贤说。在艺术系读书的初期,梁嘉贤一直以油画为创作媒介,而后在选修国画人物课时,终于发现“那种内敛、细腻、宁静以至超现实的感觉终于好像对上了胃口。”此后,梁嘉贤在传统工笔绘画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发展自己的个人风格。
在绘画中,梁嘉贤喜欢去尝试不同的东西来保持自己的新鲜感。在她貌似传统工笔的绘画中,运用的其实是现代的绘画工具。她用硬笔(签字笔和针管笔)来模仿工笔画的线条、用水晕开记号笔的墨汁来模仿水墨的效果,在绘制过程的后期,她也常常借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装裱形式。只不过这个过程也充满了很多让观者意想不到的“诡计”。梁嘉贤告诉记者,压镜形式的作品她大多只进行了“托底”,看到的“绫边”其实都是她自己用硬笔一笔一笔画上去的,让它们看起来像是经过了完整的装裱;而手卷的裱法和传统的差不多,只是画心以外的两边她都会画上跟画中故事有关的图案,就像是一段故事的引导和总结。
“最初要这样做的原因是感觉一般作为绫边的绢的花纹和我的画不太搭,而自己画的话自由度会更大,有时画心的图像更可以画出绫边的位置。虽然填起来很花时间也很累,但过程还是令我很着迷。”梁嘉贤坦言,这也是她的创作一般都要花费两个星期甚至两个月的原因之一。
“有时我用硬笔会多一些,有时用水性颜料又会多一些;有时我在构图时非常严谨,有时又喜欢即兴创作;而用签字笔或是针管笔在生宣或熟宣上绘画的技巧和最终呈现效果都有所不同……这其中的差异和组合会积累成不同的语言。”梁嘉贤讲到这些不断的尝试也能给她的创作带来持续的新鲜感。在看似统一风格的画面中,可以看到梁嘉贤在绘画材料和形式语言上都有着非常丰富和多元的尝试。因而她的画也有着并不抢眼,却可以令人越观赏越惊叹和着迷的特质。
“上大学时我很喜欢陈洪绶,他的笔触圆浑有劲,人物造型夸张,作品古雅而怪诞。另外也很喜欢Henry Darger,他的作品看似天真却又残酷,有一种很疯狂的感觉。”对于中国传统画法和西方先锋画法的关注,也令梁嘉贤的插画呈现出了更多融汇中西的风韵,而在她的插画作品中也常常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表面下的疯狂与大胆。
动漫美学的植入
“动漫美学”(Animamix)作为一种广泛的审美倾向和创作潮流,在20世纪末影响了包括设计、建筑、当代艺术在内的整个视觉艺术领域。在亚洲年青一代的艺术家中,很多人都是在日本动漫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故而这种影响自然而然地也会浸染到他们的创作中,梁嘉贤也是这其中的一员。“我从小就很喜欢日本卡通动漫,尤其喜欢那些大眼睛少女的形象。中学时开始看漫画,搞笑、恐怖、悬疑等各种类型的我都爱看。”梁嘉贤说。
和很多风格与形象上的模仿不同,日本动漫的影响在梁嘉贤的画作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故事性和叙事方式。策展人陆蓉之在评价动漫美学的特点时曾经说过:“在抽象艺术的审美时代,文章变得支离破碎,说故事的能力被减弱,而在动漫美学里,说故事是很重要的一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