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
积善人家,必有余庆
文黄红旭
小金喜善我小时候,经常有人来家里借米,秀珍嫂子来的次数最多。
一次,秀珍嫂子又来借米。母亲揭开米缸,只剩二三十斤米了,母亲还是给她舀了十多斤。秀珍嫂子弯腰感谢,很是卑微。母亲把她的后背扶正,挽着她的手臂,说:“都是一个房族的,不要这样客气。”后来,她又来了两三次,借走四五十斤米。
那年月,买米都得到乡里去,来回四公里土路,很是不易。母亲推着手推车,我跟在后面,走累了,母亲便把我放在手推车上。
麻雀的叫声此起彼伏,大雁、野鸭子成结队地飞过,堤岸两边的庄稼青黄红绿,我坐在车上很是舒服。母亲说:“现在让你歇歇,等回来车上放了大米,你就得走回来了。”到了卖米处,母亲左挑右挑,抓起一把米摩挲一下,吹一吹,捻一捻,看到满意的,拿起瓢开始往袋子里装。称完重,付完钱,母亲让我帮她把手推车稳住,她咬紧牙关,使出全身力气抱着一袋米横放到手推车中间,又把另一袋放在上面。米袋上的灰尘飞到母亲的脸上、头上,弄得她眼睛都睁不开了。我拿手绢给她擦擦,忍不住问:“既然买米这么费劲儿,为什么要借那么多米给秀珍嫂子?”母亲说:“她家人口多,我们家不富裕,但比他们要好过很多。”我又问:“那如果她又来,你还会借吗?”母亲说:“只要家里还有米,总不能眼见着人家空手回去。”
每每家里没有米了,我就嘀咕:“都好几年了,秀珍嫂子肯定忘记借米的事了,你怎么不上门去催催?”母亲说:“你秀珍嫂子不是那种人。”
我埋怨母亲过于相信人,她却将所有精力都花在养殖和种植上。她了解了市场的需求,不断改良品种,种的农产品质量好,销量高。我家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来家里借东西的人是越来越
多,母亲总是很乐意,她说:“有能力帮助人说明自己过得比人家好。你是愿意帮助人还是被帮助?”
很多年过去,秀珍嫂子的六十斤大米还没有还给母亲。母亲每每遇见秀珍嫂子,总是和和气气地打招呼,像没有借米这回事儿。2006年,我家在镇上买了房,打算搬走了。就在搬家卡车准备出发前,秀珍嫂子扛着一袋大米冲到我家。母亲笑着对秀珍嫂子说:“你给我这么多这么好的大米,我要慢慢吃。”
我悄悄问母亲:“既然你这么同情她们一家,还要她还的米做什么?”母亲说:“秀珍嫂子记得还我,说明她一直记得我对她的帮助。你没有穷过,不知道借债的
人就像背着一块石头走路,直到还清,才觉得跟你平等了,在你面前才会真正站起来。”
这些年,母亲帮助的人不在少数,有的很久才还,有的迟迟不还,她从不催促或上门要债,看似失去了,获得的好像又越来越多。用母亲的话就是:“帮助他人是很快乐的,明白了自己要更强大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做事会更有干劲儿,怎么能说什么都没得到?”
积善人家,必有余庆。善良的人根本不会吃亏。母亲没读过多少书,却用善意给我上了一堂又一堂人生启蒙课。
编辑乔可可
152****************
1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