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半月刊)当代兵团
六师新湖农场四分场退休职工张明网、康远城夫妇2012年新买的楼房已经装修完毕,只等2013年钻石婚时乔迁新居。
张明网退休前是个裁缝,他说:“我为别人做了一辈子衣服,为自己盖了一辈子房子。”
那就说说张明网盖房的故事。张明网生于1924年,今年89岁。可他对人总说自己90岁,老人都有这个习俗。他白发苍髯,精神矍铄,颇有一副仙风道骨的神态。
1959年,张明网带着妻子和3个孩子从江苏支边来到玛纳斯县,由于房子小,两口儿在住房旁加盖了一间房,这是他们到新疆后盖的第一间房,那年他们结婚10年。
1960年,张明网响应组织号召支援农村建设,来到玛纳斯县北五岔乡,也就是今天的新湖农场四分场。当时,张明网花了80元钱买下一间地窝子。里面除了一张大炕,什么都放不下。全家五口人就睡在那张炕上。
让张明网一生都不能忘记的是满炕的鸡鳖子,咬得孩子嗷嗷哭。半夜两口子起来捉鸡鳖子,手指头上都是血。
在这个地窝子里,妻子康远城又生了两个孩子。人丁兴旺,七口人都睡在那张
炕上。
当时,北五岔乡人都喝涝坝水,水里有小虫子,味还苦。张明网抽空在地窝子前打了一口9.5米深的水井。
1965年,老家江苏靖江发大水,张明网的母亲、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投靠他来了。人丁更加兴旺,但只有一间地窝子,11口人别说住了,就是站都站不下。
张明网改变环境的决心和智慧从这时显现出来。他带着妻子下班后就打土块、扎芦苇把子,又花了36元钱买了6根椽子,前后两个月,自己动手盖起了一间20平方米的土坯房。那年他们结婚16年。
当时,北五岔乡还没人盖这么好的房子,有格子窗户,糊着纸。左邻右舍都夸张裁缝(他是乡里的裁缝,以后一直干裁缝)手巧,脑瓜灵,不但会做衣服,会打毛衣,会织毛袜,还会打井、盖房子。
张明网解释说:“做衣服和盖房都是一个道理,一个是穿,一个是住。”
是这个理儿,衣服是人遮体的“房子”,房子是人遮体的“衣服”。
转眼到了1972年,大儿子要结婚了,全家11口人还住在地窝子和那间土坯房里。张裁缝这次下定了决心,要一次解决口人的住房问题。因为弟妹和儿女渐渐大了,得分开住。
办法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张明网带着妻子、弟妹、儿女起早贪黑打土块,扎苇把,没请一个泥瓦工,半年就盖起一溜土坯房,共七间。那年他们结婚23年。
儿子结婚那天,从外地来了不少亲朋好友,看着一溜新房,好生羡慕。
转眼到了1981年,张裁缝扒了两间土坯房,在原地盖了三间砖房,石头地基,一砖到顶。又砌
了院墙。那年他们结婚32年。
1996年,儿子在场部为父母买下三间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屋里漏雨。张裁缝请人盖了两间瓦房。那年他们结婚47年。
张明网和老伴在场部住不习惯,想回四分场住自己的老宅。儿女和弟妹都在场部周围工作,全反对,说住在场部相互照顾也方便。
张明网说:“不走可以,但我还要盖房。”第二年,他又请人盖了三间大瓦房。这是张裁缝一生最后一次盖房。
这两年,新湖农场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盖楼房的速度让最擅长盖房的张裁缝都目不暇接,他没事就去工地转转,越看越觉得还是场里盖的楼房好,气派、敞亮。她和老伴一商量,在玫瑰庄园小区“一把清”买下一套76平方米的楼房,又花了3.4万元装修。
张明网打算2013年5月乔迁新居。他感慨地说:“过去我为别人做了一辈子衣服,现在穿着别人做的衣服;过去我为自己盖了一辈子房(共17间),现在住着场里盖的保障性住房。”
演员张凯丽结过几次婚有人补充说:“你住的房可是保障性‘钻石新房’。”
张明网和康远城老两口儿呵呵笑
了。
■本刊记者
张光辉
通讯员
张美华
乔迁恰逢“钻石婚”
话说一对钻石婚夫妇的住房变迁
虽然住在平房里,可老两口依然很满足。
张美华
搬进新房后,老两口的日子过得美滋滋。
张美华
特别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