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诺贝尔奖华人获奖者,你知道几位?
直通校园 2016-09-23 00:22
据诺贝尔奖最新消息,2016年诺贝尔奖的揭晓时间已经确定(以下时间均为瑞典当地时间):
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时间最早为:2016年10月3日上午11:30(北京时间3日17时30分)
物理学奖揭晓时间最早为:2016年10月4日上午11:45(北京时间4日17时45分)
化学奖揭晓时间最早为:2016年10月5日上午11:45(北京时间5日17时45分)
和平奖揭晓时间最早为:2016年10月7日上午11:00(北京时间7日17时)
经济学奖揭晓时间最早为:2016年10月10日下午1:00(北京时间10日19时)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尚未确定。根据传统,瑞典皇家科学院将稍后择日宣布。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了解都有哪些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吧!
一、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人 诺贝尔奖“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为青蒿素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得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广,挽救了全球范围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为人类和控制这一重大寄生虫类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也成为用科学方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并走向世界最辉煌的范例。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二、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 《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酒国》等。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是中国文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三、高锟: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锟,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华裔物理学家、教育家,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2009年,76岁的高琨因“开创性的研究与发展光纤通讯系统中低损耗光纤”而获得诺贝尔奖。在此前,诺贝尔奖偏重于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高锟是首位以应用物理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四、钱永健: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钱永健,1952年2月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中国浙江杭州临安,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2008年,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2名科学家以绿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2016年8月24日,钱永健在美国俄勒冈州去世,享年64岁。
五、高行健: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
高行健祖籍江苏泰州,1940年生于江西赣州。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1987年移居法国,1997年取得法国国籍。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
该奖的华语作家。直至2010年,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36种文字。代表作有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戏剧《绝对信号》、《车站》等。
六、崔琦: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人科学家。1957年毕业于香港培正中学。1958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84年获浓缩物质物理巴克利奖。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荣誉教授。
七、朱棣文: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棣文(Steven Chu),1948年2月28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现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1970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 ,197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担任美国物理学会理事。1993年,获颁费塞尔国王国际科学奖;1994年,获亚瑟萧洛奖及威廉梅格斯奖;
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6月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4-2008年任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同时兼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2008年12月15日,获得美国第56届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出任美国第12任能源部长。
八、李远哲: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Yuan Tseh Lee),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台湾新竹。1961年获硕士学位后,次年去美国深造,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同年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7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86年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李远哲研究的是:把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应用于一般的化学反应,特别是研究较大分子的化学反应;利用激光激发已被加速但尚未碰撞的分子或原子,以此控制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1994年1月15日,他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担任原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等院士。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人。
九、丁肇中: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1969年任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丁肇中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丁肇中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丁肇中致力于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研究-运用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寻由反物质组成的宇宙和暗物质的来源。
十、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4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1964年,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2003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
十一、李政道: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内,共派出了915位研究生,并得到美方资助。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获得“2015中华文化人物”荣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