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诺贝尔奖华裔科学家获得者都有谁?
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创立,用以奖励那些为全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目前已有多位华裔科学家拿过诺贝尔奖,他们都是谁呢?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个华裔科学家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长期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提出者
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J粒子的发现者
丁肇中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动力学的研究。他
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命名为“J粒子”。他致力于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研究-运用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寻由反物质组成的宇宙和暗物质的来源。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
朱棣文能抓住原子的人
从事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激光致冷捕捉技术研究,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用途,这项研究为帮助人类了解放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深入理解气体在低温下的量子物理特性开辟了道路。1997年,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电子量子流体的发现者
崔琦曾发现逊电子在强磁场、超低温条件下互相作用,能形成某种特异性质的量子流体。电子量子流体现象的发现是量子物理学领域内的重大突破,它为现代物理学许多分支中新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8年,他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中国人 诺贝尔奖李远哲进一步开发交叉分子束法
李远哲主要从事化学动态学的研究,在化学动力学、动态学、分子束及光化学方面贡献卓
著。1986年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钱永健
荧光蛋白的研究领先者
发明检测钙离子浓度的染料分子,1981年改进将染料引入细胞的方法,以后发明更多、更好的染料,被广泛应用。世界上应用的FP,多半是他发明的变种。2008年,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2名科学家以绿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高锟光导纤维之父
高锟取得了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性成果,他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而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他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突破性成就,获颁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