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诺贝尔化学获得
诺贝尔奖(Nobel prizewinners in chemistry)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单
1901中国人 诺贝尔奖
  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 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
  一八八五年,范特霍夫又发表了使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另一项研究成果《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此外,他对史塔斯佛特盐矿所发现的盐类三氯化钾和氯化镁的水化物进行了研究,利用该盐矿形成的沉积物来探索海洋沉积物的起源。
1902
  埃米尔·费歇尔(Emil Fischer) 德国人 (1852–1919) 研究糖和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埃米尔·费歇尔,德国化学家,是一九零二年诺贝尔化学奖金获得者他的研究为有机化学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后曾被人们誉为”实验室砷明。”
1903
  阿伦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 (1859–1927) 提出电离学说
  在生物化学领域,阿伦尼乌斯也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他发表了《免疫化学》、《生物化学定量定律》等著作,并运用物理化学规律阐述了毒素和抗毒素的反应。阿伦尼乌斯是当时公认的科学巨匠,为发展科学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因而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他被英国皇家学会接受为海外会员,同时还获得了皇家学会的大卫奖章和化学学会的法拉第奖章。
1904
  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 英国人(1852–1916) 发现了稀有气体
  他就是著名的英国化学家—成廉·拉姆赛爵士。他与物理学家瑞利等合作,发现了六种惰性气体:氦、氖、氙、氩、氪。由于他发现了这些气态惰性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他荣获了一九零四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05
  阿道夫·冯·拜耳(Asolf von Baeyer) 德国人 (1835–1917) 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
  发现靛青、天蓝、绯红现代三大基本柒素分子结构的德国有机化学家阿道夫·冯·拜耳,一八三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生在柏林一个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的家庭。
1906
  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 法国人(1852–1907) 制备单质氟
  亨利·莫瓦桑发现氟元素分析法,发明人造钻石和电气弧光炉,并于一九零六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大化学家。
1907
  爱德华·毕希纳(Eduard Buchner) 德国人 (1860–1917) 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
  爱德华·毕希纳,德国著名化学家。由于发现无细胞发酵,于一九零七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被誉为“农民出身的天才化学家”。
1908
  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英国人 (1871–1937) 研究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化学
  一八七一年八月三十日,在远离新西兰文化中心的泉林村边,在一所小木房里,詹姆斯夫妇的第四个孩子诞生了。达就是后来在揭示原子奥秘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的英国原子核物理学家欧内斯待·卢瑟福。
1909
  威廉·奥斯持瓦尔德(FWilhelm Ostwald) 德国人 (1853–1932) 研究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奥斯特瓦尔德所到之处,总要燃起科学探索的熊熊烈火。他在莱比锡大学开展了规模宏大
的研究工作。由于他从很多方顶研究了催化过程,顺利地完成了使氨发生氧化提取氧化氮的研究工作,它为氨的合成创造了条件。奥斯特瓦尔德在这一领域中的成就得到世界科学界的高度评价。由于在催化研究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率方面功绩卓著,一九零九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金。
1910
  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国人 (1847–1931) 研究脂环族化合物
  一八八九年,瓦拉赫出任哥丁根大学化学研究院院长,其间,他继续对获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九零九年写成了《菇和樟脑》一书,总结了他一生对于脂类化学的研究成果。一九一零年,瓦拉赫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1
  玛丽·居里(Marie S·Curie) 法籍波兰人(1867–1934) 发现镭和钋,并分离镭
  玛丽·居里是举世闻名的女科学家、两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她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和她那
崇高的思想品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玛丽·居里顽强地战斗了一年又一年,头上的白发一天天增多了,本来就消瘦的面容更清瘦了,可她却乐此不疲,决心 “不虚度一生”。她写了许多著名论文,完成了由镭盐分析出金属镭的精细实验。一九零七年,她提炼出纯氯化镭,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一九一零年,她提炼出纯镭元素,并测出锗元素的各种特性,完成了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正是由于这些杰出的贡献,一九一一年,她再次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1912
  维克多·格林尼亚(Victor Grignard) 法国人 (1871–1935) 发现用镁做有机反应的试剂
  提起维克多·格林尼亚教授,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格氏试剂是有机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无论哪一本有机化学课本和化学著作都有着关于格林尼亚教授的名字和格氏试剂的论述。
保尔·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国人(1854–1941) 研究有机脱氧催化反应
著名的有机催化专家保尔·萨巴蒂埃于一八五四年十一月五日生于法国南部的卡尔卡松。他是
当地一所著名师范学院物理系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他便来到了巴黎,在有机合成创始人柏里勒教授的指导下,从事金属硫化物的研究。由于虚心好学他长进很快。二十四岁时,就获得了科学博士学位。这在十九世纪末叶的法国,是很少见的。他曾被誉为”娃娃博士”。
1913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国人 (1866–1919) 研究分子中原子的配位,提出配位理论
  为了解释钴氨络合物中氯的不同行为,维尔纳又提出把络合物分为”内界’和”外界”的理论。内界是由中心离子与周围紧密结合的配位体组成的,例如内界中的氯离子和氨分子与钴紧密结合,不易解离,因而其中的氯离子不被硝酸银沉淀,其中的氯在加热时也不易释放,而外界的氯离子则容易解离,所以可被硝酸银沉淀。维尔纳的理论不仅正确地解释了实验事实,扩展了原子价的概念,还提出了配位体的异构现象,为立体化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他的理论一发表,得到了化学界的极高的评价,并因此而荣获一九一三年诺贝尔化学奖。
1914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 美国人 (1868–1928) 精确测量大量元素的原子量
  西奥多·成廉·理查兹是美国著名化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曾多次获得奖章和各国大学授予的荣誉学位。理查兹对科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对原子量进行了精确的测定,因此获得了一九一四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1915
  理查德·威尔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国人 (1872–1942) 研究植物素,特别是叶绿素
  经过二十年的艰苦研究,威尔斯泰特阐明了在绿叶细胞中以三比一的量存在的叶绿素a及b,都是镁的络合物。他因此而获得一九一五年诺贝尔化学奖。
1916-1917
 
1918
  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 德国人 (1868–1934) 发明工业合成氨方法
  提到农业上的化肥,几乎每个人都可说上几种。它们的某些名称如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等等。但是你可知道,这些化肥是用什么制造的,它们的诞生经历过多么漫长的曲折的道路?又有哪些科学家曾为此奋斗不息?这里介绍的,就是曾为化肥的诞生作出重要贡献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的科学家弗里茨·哈伯,他是德国自修成才的化学家。
1919
  未授奖
1920
  · (Walther Nernst) 德国人 (1864–1941) 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的基础是三个定律,即热力学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其中热力学的第三定律就是由德国卓越的物理化学家能斯特所阐明,他因此而获得一九二零年诺贝尔化学奖。
1921
  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国人 (1877-1956) 研究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
  一九二一年,由于对放射性物质和同位素的研究,索迪荣获了这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以后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但他并不以为然,仍一如继往,埋头于教学和研究工作。
1922
  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国人(1877-1945)研究质谱法,发现整数规
  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和发现原子结构及原子量的整数规则而获得了一九二二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3
  弗里茨·普端格(Fritz Pregl) 奥地利人 (1869-1930)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普瑞格的微量分析法,正是由于普瑞格的这一杰出贡献,他荣获了一九二三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4
  未授奖
1925
  理查德·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国人 (1865-1929) 阐明胶体溶液的多相性质
  就在他逝世的前四天因为他毕生在胶体化学研究上有卓越贡献及发明了超显微镜,而荣获了一九二五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6
  西奥多·斯维德伯格(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 (1884-1971) 发明超离心机,用于分散体系的研究
  他专门研究胶体化学,发明了高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的研究。他的这项发明使他成了举世仰慕的科学家。
1927
  海因里希·O·维兰德(Heinrich·O·Wieland) 德国人(1877-1957)研究胆酸的组成
  维兰德是一位以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而闻名于世的德国化学家,井于一九二七年获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8
  阿道夫·O·R·温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国人(1876-1959)研究胆固醇的组成及其与维生素的关系
  他曾经因为研究胆固醇和它们与维生素的关系,并发现维生素D,而获得一九二八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29
  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 英国人(1865–1940)研究糖的发酵作用及其与酶的关系
  汉斯·冯·奥伊勒一歇尔平(Hans von Euler—Chelpim) 瑞典人(1873–1964)研究辅酶
  哈登在发酵机理的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是由于在酶化学上的杰出贡献,奥伊勒一歇尔乎与阿瑟·哈登一道获得了一九二九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