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冲刺阅读专题:急训24
晨读美文
为青春掌灯
中国人 诺贝尔奖陈婷
晨起,为帘外淅沥的秋雨莫名失神。无端想起戴望舒《雨巷》中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一种凄美便油然而生。
无奈人生苦短,青春更是在云卷云舒问悄然流逝。熄灭一夜未关的孤灯,仿佛掐灭了青春的一缕亮光。
凝视一张相片,无语。如此明快、开朗的少女,为何失去了天真烂漫,取而代之的是这样一种陌生!朋友啊,青春本无价,何必枉自度。青春不是迷你的短裙,不是闪亮的红唇,更不是你吞云吐雾时所谓的“闲适”。这些只附属于青春的东西与你无关,青春不可以一醉方休!
于是起身,拨通了你的电话:
“喂——”
你懒散的声音在我耳际扩散,心猝然缩紧。
“是我……我马上去你家,你起来吧。”
“……”无语。然后你先挂了电话。
我徘徊在潮湿的空气中,任雨点打在伞上,迟疑着当你打开门的时候,我该以怎样的表情面对,是严肃抑或是微笑?我不知道面对那个昏暗杂乱的房间,我该不该俯身为你清理,因为一块儿长大却小我两岁的你总不懂得好好珍惜自己。
“吱——”门打开了。
我望着你,怔住了。我想我没有看错,是你,那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你!一条马尾辫安稳地垂在脑后,酒红的头发又回复了乌黑的本。房间明亮、整齐,一摊书还在灯下躺着。
你说你想继续上学,青春不该浪费。
真好。熟悉的朋友又回来了,那个因为父母离异而无心课业的迷失者又步人了充满青春激情的轨道。
雨还在下,淅淅沥沥,下得人心也微微触动起来。无端地,又是那撑油纸伞的姑娘,款款走在雨巷中。悠悠然,她仿佛回眸一笑。
心好轻盈,那被掐灭的青春的亮光又照亮了身边一环又一环,身体轻了,柔了,仿佛沐浴在青春火一样的热情中,去憧憬,去绽放,去为生命的终极亮点不懈追逐。
逃离阴暗:苦涩,为你的青春掌起一盏明灯,照亮青春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秒青春都闪耀无限光辉。
点评:
构思极佳。对重新回了青春激情的朋友的拜访,置于淅淅沥沥的秋雨中,富有诗意,又衬托了朋友的美;叙写朋友的变化巧妙地安排在拜访的过程中,显得自然,又对比强烈;“雨”首尾照应,意境和谐,又结构严谨。
晚练金题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白剑峰
①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②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③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
④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科学的禁区,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这种探索也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⑤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分关注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因而,他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作风浮躁,急功近利。此种短期行为,注定只会催生“学术泡沫”,而无益于人类的长远进步。事实上,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的“突围”,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守。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怀着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纷华。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学之果,最终被历史铭记。
⑥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懂得了这一点,中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1.根据第①节内容,指出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 的具体含义。(2分)
2.结合原文,说说你对“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这句话的理解。(2分)
3.指出第③④节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4.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括一下“诺贝尔精神”。(4分)
1.(2分)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渴望和总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困惑。( “渴望”“困惑”各占1分)
2.(2分)面对诺贝尔奖的桂冠,求者不得(1分),得者不求(1分)。
3.(4分)论证方法:举例论证(1分) 引用论证 (1分);
作用:为证明获奖科学家的成就在于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这一观点(1分),与下文写中国科学界缺少诺贝尔精神形成对比(1分)。
4.(4分)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经年累月的苦守)(2分);
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 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2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