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黄亚妮X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广东深圳518055)
摘要:以解读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所做的5大力发展中国特的职业教育6的重要讲话为基础,从阐释/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的内涵出发,提出了构建/中国特的职业教育特体系0思路。
关键词:创新性思路;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
2005年11月7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大力发展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讲话6)。5讲话6给职业教育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什么是中国特的职业教育?本文拟从阐释/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的内涵出发,提出构建中国特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思路,并作出相关的思考。
一、/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提出的依据、背景和内涵
总理在5讲话6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这一概念,这不仅具有明确的实践导向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了深刻理解/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的内涵,以形成构建/中国特的职业
教育0的创新性思路,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提出这一概念的依据和背景。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提出/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的理念依据;5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是提出/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的实践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则是/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内涵。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进行定位
众所周知,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从两个层面上来分析这四个要素在/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中的体现。
第一个层面是宏观层面,它涉及到两个关系:一是发展职业教育同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二是职业教育同教育系统内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
从宏观层面的发展职业教育同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来说,5讲话6指出,/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级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P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0/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0。显然,5讲话6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高度出发,为提高全民族的平均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的质量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0,/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
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0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说发展职业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时,并非仅着眼于职业教育的院校建设,5讲话6明确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0如果不强调这个关系,就不可避免地把发展职业教育仅仅看成是教育系统的事情,仅仅由教育行政部门去决策和实施。宏观层面的另一个关系是在大教育系统内部,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及其同其他类型教育的关系。5讲话6在谈到今后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时,置于首要位置的是/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
8X作者简介:黄亚妮(1964)),女,陕西泾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高等职
业教育。
2006.12理论研究职教通讯Theory researc h
业教育0,提出了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三大板块,特别提出了/在高中教育阶段要坚持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并重、协调发展0。可以说,上述概括尖锐、深刻地揭示了当前我国教育结构存在问题的症结。如果中等职业教育在/中考0录取中仍处于第五、第六批次,高等职业教育在/高考0录取中仍打入/另册0,就很难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很难体现和保证职业教育的所谓/战略地位0。为此,5讲话6中明确提出:/要把基础教育、职业陕西中考总分多少
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0
第二个层面是微观层面,即在职业教育子系统内部的若干关系。5讲话6指出:/我们说的职业教育是个统称,它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0这就是说,职业教育是属于社会大系统的,它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学龄段的学历教育,又有成人继续教育;既有岗前培训教育,又有在岗、转岗培训教育。在落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时,要尽可能避免只重视次年中职扩招多少、高职扩招多少,到某某年建成多少所示范性中职、高职院校,而忽视为/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0这一重要职教目标而进行职教的多元模式推进。我们需要不惟学校职教模式,也不惟企业培训模式,要切实地探索出教育和培训并行、学历和非学历并举的灵活多样的中国特的多元立体的职教网络。
(二)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准确把握/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的实践背景
5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它是我们今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0的实践背景。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就职业学校教育而言,我国事实上已经摸索了一个类型多样、质量优良的职教体系,而且开始调整职教和普教的合理结构。当时的职业教育学校分成四类:技工学校、中等技术
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工科院校。前两类主要培训初级和中级技术工人;中等专业学校是一个令人瞩目的领域,是当年的一个职教亮点。以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北京机械学校、北京工业学校、沈阳汽车工业学校等为代表的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了大批高级技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其录取的生源是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中等专业学校以其优秀的办学质量造就了一代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而以北京航空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地质学院等八大学院为代表的全国一批高等工科学院实际上是成功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由于这些院校属教育部和有关部委双重领导,办学资源雄厚,实训场所落实,而在全国高考录取中又不被列入/另册0,所以成就了优秀的办学质量。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工科学院为我国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了数十万计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工程师,他们直到目前在高科技和尖端技术领域仍起着/领军人才0和/顶尖人才0的作用。遗憾的是,由于政治运动的破坏,这个良性运行的职教系统雏形消失了。
十年动乱以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艰难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虽获得了恢复和发展,但却出现了两个致命的问题:一是专业设置没有统筹规划,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导致很多中职专业匆匆/上马0,频繁/下马0,造成了职教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大大下降,职业高中在/中考0录取中被置于第五、第六批次。现在,为了追求所谓/高中普及率0,中等职业学校/迅猛0发展,成了普通高中落榜生的/收容所0,一些地区中考总分在200分以下的,甚至根本没有参加/中考0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入读职业高中。这不仅大大损害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声誉,而且从负
面影响了国民的心态。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职业教育虽进入了提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大多从中职/升格0而成,加之投入不足、学制年限限制、/高考0被列入/另册0等,致使多数高职院校举步维艰。
(三)/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的内涵
笔者认为,所谓/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至少包括下列三方面内涵:首先,必须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我国未来几十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级类、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其次,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部门的教育行为,而是全社会的行为,旨在提高中国人民的平均素质,它包括学龄段的初、中、高等学历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农村成人技术培训等;第三,逐步构建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通过教育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职业教育地位低下的状况,从人才战略的高度统筹全方位的、多元立体的职业教育网络。
二、构建/中国特的职业教育0体系的创新思路
所谓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从系统科学的角度讲,
9
职教通讯理论研究2006.12
Theory res earch
主要是指,当我们把职业教育视为教育大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时,如何确定该子系统的目标、层次、结构、功能等,以保证系统的稳定发展、有序运行。而温总理的5讲话6强调了/中国特0的职业教育,因此,思考中国特的职业教育体系,就必须突出/中国特0。当前,体现/中国特0的核心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创新性思维。据此,笔者拟以/创新0为主线,提出构建/中国特的职业教育体系0的若干思路。
(一)目标创新
当我们做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后,按习惯性思维,似乎就要确定,在什么时间内,新建、扩建多少所职业院校,扩招多少万中职、高职学生,还要建多少所谓/示范校0,等等目标,而忽视分析确定目标的依据和背景,即国情。就职业教育要满足的人力资源而言,至少有三方面的国情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走的是/新型工业化道路0,经过短短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转型期0的中国正接受着/工业化0和/后工业化0的双重洗礼。我们没有经历西方发达国家300年的工业化进程,因此,我国的人力资源需求凸显多元化。一方面,在少数居世界领先地位的高科技领域中,我们需要足够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而另一方面,在大多数经济领域和生产部门,我们仍处于/工业化0进程中,甚至是初级阶段,需要大批中、低级技师和技术工人。二是我国80%地区属于农村,目前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0,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仍很久远,工业化的实现亦任重道远,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我们的主要教育课题。对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估计,来不得半点/
自我陶醉0和急功近利。三是我们己经拥有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职业教育领域,但由于发展时间过短,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和地区差异,均衡发展应是长期的思维取向。有了这三方面的考虑,我们就可以避免制定不符合国情的/一刀切0的发展目标,也避免了/欲速则不达0。于是,目标创新的思路就表现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只能适度发展,但必须优质,绝不能追求数量,它主要解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和高科技领域的/后工业化0的人力资源需求,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目标定位中,它是引领的部分,但其比重不应超过15%;以实现/工业化0为目标的人力资源需求,除少部分靠高职教育解决外,大部分靠中等专业学校和优质职业高中来解决,这是今后15至20年内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头戏0则在于/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0。5讲话6指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一方面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都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0可见,有特的目标创新之灵魂在于符合国情、实事求是。
(二)结构创新
依据系统科学的观点,所谓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关联所形成的内部秩序,它体现着系统内部的有序性。例如,德国的/双元制0职业教育体制是于上世纪20年代基本形成的,经过近百年的实践,实现了两个稳定:其一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已经立法确定下来。所有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之一,承担着远高于政府财政投入的比例份额,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学徒)入学后是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的,于是企
业为自身培养人才,学生不存在就业危机。其二,职业教育的生源比较稳定。初中毕业的三分之二(即毕业于实科中学和国民学校)学生/自动化0地进入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培训呈现多层次、多规格、灵活多元的态势,其中一部分毕业于实科中学的初中生,职业教育年限可以达到5至6年,直至高等职业教育毕业,成为高等教育所谓大众化、普及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性大学(Uni.和TU)是绝对不会随意/扩招0的,这就保证了职业教育对不同层次人力资源需求的满足。显然,根据我国国情,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全盘搬进德国的/双元制0。然而我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本来已开始出现的由初等技工学校、中等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高等工科院校等组成的职业教育的层次性体系,并没有继续发展成稳定的层次结构。今天,当我们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0时,就必须在总结国内经验和借鉴国外模式的前提下,根据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和我国劳动力平均素质低下的国情,创新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
笔者设想,首先,有中国特的职业教育可以考虑区分为两大层次:即学历培训和非学历培训,前者是针对学龄段青年学生的,后者是针对成人岗位培训的。其次,就学历层次的结构而言,一定要逐步改变/中考0后普通高中落榜生无奈入读职业高中的状况,而是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实行分流教育,把一部分优等、中等初中生吸引到职业教育的轨道上来,使他们怀着自尊、自信的心态入读职业高中或中专,并使职业高中学生中的一半左右进入到高等职业技术院
10
2006.12
理论研究
职教通讯
Theory researc h
校,成为高级技能型人才;普通高中亦应在高中三年级实行分流,使一部分优等、中等普高学生乐于报考高职院校深造;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采取/一刀切0的两年制,而要实行学制多元化,逐步完善两年制高职大专和四年制高职本科并存的学制,有条件的少数高职院校要发展研究生教育,籍此也可以解决我国现有和未来的职教师资短缺的问题。第三,非学历职业培训则采取以企业、行业为办学主体的多元培训体制,城乡遍地开花,培训期灵活多变,短至几个月,长至二三年,把城市和农村的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进城务工农民岗前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统统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经过若干年的摸索和演进,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从而提高职业教育体系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三)功能创新
依据系统科学的观点,所谓功能,是指面向系统外部而言,系统及其要素同系统/环境0之间构成的秩序,它体现着系统对/环境0的有序作用。
温总理在5讲话6中概括了四个/必须0,即/中国特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0应该说,这四个/必须0,高屋建领、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特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功能创新就要以四个/必须0为依据,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无论是学历层次职业教育,还是非学历层次职业培训,都要对3至5年后人才需求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从而确定规模、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基础性规划,避免规模上大起大落,避免专业设置上盲目上马和随意下马,避免实训基地的重复建设和低效使用,充分做到职业培训资源共享。
功能创新和结构创新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系统结构,就决定了系统功能的实现程度;但系统功能又对改变和完善系统结构具有反作用。两者统一的基础是符合国情的实践。
(四)政策导向创新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时,固然需要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但依据我国国情,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两者之间,有一个重要的中间层次)))教育政策。我国的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教育政策制约的。若教育政策的制定上遵循理论,下符合实际,它就行得通;否则,就行不通,从而对教育实践产生负面影响,
乃至误导。因此,研究中国特的职业教育体系,一定要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及其相互关联上展开。为此,在注重政策统一性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政策的差异性、灵活性和弹性。所谓职教政策的差异性和灵活性,一是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要区分沿海发达地区、广大中部地区和待发展的西部地区,三类地区的人力资源需求是绝然不同的,因此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和功能亦有根本性差别,特别是后两类地区面临80%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0的任务,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必然要向农村倾斜;二是就教育发展水平而言,三类地区亦有很大差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走向均衡的体系,而不是扩大差异。对于后两类地区,首先是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充实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职业培训的水平,进而才是适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在资源投入上保证对后两类地区的倾斜。为此,教育政策的弹性则表现为给地方以更大的教育自主权。
此外,宏观教育体制改革也必然对构建中国特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导向作用,包括办学体制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招生制度改革和课程改革等等;而相应的企业和劳动等部门系统的体制改革也不可或缺,因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0它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事情,不应该仅仅由教育行政部门去决策和实施。
总之,职业教育的创新思维是探索构建/中国特的职业教育体系0的灵魂。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有中国特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可急于求成。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中说:/中国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长期艰苦奋斗。[2]尤
其在文化、教育领域,我们更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持之以恒、长期奋斗,不断创造有中国特的教育辉煌。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中国特的职业教育(2005年1l月7日)[N].中国教育报,2005-11-14(1)
[2]1把目光投向中国,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金羊网20031121111http:P wb P gb P con t-ent P2003-12-11-content_613079.htm
责任编辑:谭明
11
职教通讯理论研究2006.12
Theory res earch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