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制作大师季劭聪
邀请他设计3把宝剑,作为他在上海的武术馆的镇馆之宝。
今年是季劭聪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笔者第一次通过电话联系他时,他说正在山东参加一个活动,回杭州以后再好好聊,随即匆匆挂了电话。没想到时隔几天,他就告诉了笔者一个好消息,他的明剑和战刀获得了8月底在烟台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和银奖。在笔者一再要求之下,他为我们介绍了这两件获奖作品:明剑取材于4000多年前落在阿根廷的陨石和土钢,用古法经过精心的提炼加上30道手工工序制作而成,寒光四射。外饰根据明永乐时期的形制,手工雕刻铜装镶嵌宝石,纹饰生动有力;而战刀作品材料取自提炼的毛铁和百炼钢,经过古法手工反复折叠煅打,中间再夹上提炼过的玉钢,其刀身在灯光的照射下清晰地体现出手工精细的折叠痕迹和夹钢痕迹。外饰根据清乾隆时期的形制复制,手工雕刻铜装镶嵌宝石,包鲨鱼皮外鞘,纹饰神秘华丽。
闯荡江湖十年磨成一剑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季劭聪出生在人杰地灵的宝剑故乡——龙泉。提到与刀剑的渊源,他说:“是受环境影响吧,从小在那样的氛围里长大,每天看着周围的人都在铸剑。”季劭聪出生于刀剑工艺世家,他爷爷是龙泉宝剑的传人,几个哥哥也都带着徒弟制作刀剑。季劭聪兄弟的铸剑技艺都是跟爷爷季火满学的。解放后,政府关注传统工艺品生产,龙泉当地铸剑
业繁荣发展,遍地都是刀剑
厂,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龙泉铸剑的氛围感染了我,但是现在回头看看,当时在老家,人们铸的剑还是太普通了。”从1994年到2005年,季劭聪在老家铸了11年剑,对于古法铸剑的工艺已经十分熟悉。但正值年轻气盛的季劭聪并不满足于这种流水线式的铸剑工艺,一心想要还原中华传统的古法制作刀剑技艺,再现历史上的名刃名刀。2005年,决心将一生倾注在刀剑事业上的季劭聪,义无反顾地四处拜师。
“就铸剑本身来讲,龙泉的技艺是很出的,但是在剑身和剑鞘的雕刻工艺方面还不是很精致,所以当时决定来杭州几个师傅学习。”一把名贵之剑除了剑身坚韧锋利之外,装具往往极尽装饰之能事,错金,错银,镶珠,嵌玉,包皮,缠绳,使得剑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堪称宝剑。晋朝傅元的《歌辞》中这样描写宝剑:“宝剑神奇,镂象龙螭。文犀饰首,错以明珠。”季劭聪在杭州拜师学艺,学到了金属雕刻的工艺。金属雕刻制作一般都要经过金属冶炼、锻造、雕刻、镀金、磨光、上红等几道重要的工序。工序比较复杂,工艺也十分考究,对于刀剑铸造可以有很多借鉴的地方。为了锻造出名刃名刀,季劭聪还专门到以砖雕、木雕、石雕闻名的山西学习当地的雕刻技艺。晋中雕刻集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身。此次拜师学艺的经历为季劭聪日后渐入佳境,打下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除了在装饰上下苦功夫外,季劭聪也极力追求刀剑工艺的日臻完善。当季劭聪发现大连有和龙泉刀剑制作工艺不一样的企业时,他不禁大为好奇,于是就利用空余时间专程到大连去参观、交流。“他们的热处
理一般都是用敷土烧刃,这种工艺已经失传很久,很多都是从日本、台湾重新又搜集回来的,做出来的东西跟我们龙泉本土制作的刀剑有很大区别。”十几年来
季劭聪刻苦钻研中国刀剑历史,身边总是随身带着几本描述历史名刀名剑的书籍、图集。一边钻研历史,一边四处学艺,矢志传承创新。
艺无止境追求至高境界
从立志刀剑行业到现在如此受欢迎,季劭聪刚好走过了十个年头。与当初名不见经传的铸剑小伙子不同的是现在他有了诸多的称号: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学会美术会员、杭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工艺美术师、中国最受欢迎民间艺人等。历年来季劭聪也获奖无数:2006年,《战马刀》荣获第四届工艺美术“中艺杯”金
奖;2007年,《龙泉剑》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2009年,《陨铁剑》荣获西博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展金奖;《战国剑》在深圳荣获2009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问及最得意的奖项,他说:“那应该要数西博会那次,因为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国内只有获得了这个奖项,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大师了。”如今的季劭聪有了大师的手艺,也在不断培养自己大师的性情,但是他比人们想象中的大师要年轻了许多。和古老悠久的刀剑文化相比,季劭聪本人看起来却清新俊逸、意气风发。笔者在和他交谈中发现,他性格开朗随和,喜欢结识朋友,谈论剑道。关于年轻,他说:“年轻有年轻的好处,容易吸收新
的东西;但是年轻的时候性子急,铸剑是份精细活儿,需要沉静下来才能出珍品。”他的手掌上面有很多疤痕,而且一节手指向手背弯曲。“都是研磨时不小心造成的”他笑笑说。
笔者目睹了一块粗糙的毛铁成为锋利兵器的神奇变化,那熊熊燃烧的炉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无不让人感觉古意盎然,恍如隔世。但是对于铸剑人来说却没有那么轻松了。季劭聪做出来的刀剑都是孤品,而且是全手工
制作,做一把就是一把,不可能复制第二把,而制作精品的周期又特别长。
季劭聪最满意的一件作品就是荣获2009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的《战国剑》。《战国剑》取材自4000多年前落在阿根廷的陨石和土钢,经历了72万层的锻打,剑身清晰可见手工精细的折叠痕迹,犹如大海波涛,透露出玄铁的寒光,精美至极。季劭聪的作品追求个性,鉴古铸今,博采众长。在他看来,每一把剑都有自己的特和神韵,做人也要像好剑一样,外表不求华丽,只求精致巧妙;内在如剑身,需经历千锤百炼,方显英雄本。名刀名剑一直是文人歌咏赞颂的对象。即使文人对制造它的技术一无所知,仍然以优美的词藻描述它的美丽,它的精神,还有它的神力。而这种神韵一定程度上正是体现了铸造者本人的气质和内涵。或许这也是季劭聪不惜倾注毕生精力去追求的至高境界。
季东燃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