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阅读素材(散文):永远盛开的紫藤花
西北大学校园内有一个紫藤长廊,现在冠名为紫藤园。每逢暮春季节,百米长廊蓊郁葳蕤,繁花似锦,轻风拂来,芳香四溢,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西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课程期间,我常常一个人坐在紫藤廊下读书、遐想。那是一个高大、宽阔、幽深、静穆、繁茂的植蔓长廊,数十个紫藤的根部大多足有小碗口那么粗,藤蔓左缠右绕,上织下编,把一个人工搭建的钢筋拱形棚廊包裹得密密麻麻、严严实实,就是下雨了,紫藤廊下仍可以读书吟诗,听雨打紫藤声。我的硕士论文《整体论美学观纲要》就是在这里初萌,伴着紫藤花开,通过了答辩的。
花盛开在紫藤长廊的条石上,我曾静静地阅读过侯外卢先生的《中国奴隶社会制度》,张岂之先生的《中国思想史》,傅庚生先生的《杜诗散译》。耳畔鸟啼声声,阵阵花香扑鼻,全身心沉浸在明澈、深邃的学术海洋中,一股愉悦、通脱、澡雪、淋漓、升华之感,飘浮起沉重的肉身。不知有多少个下午,我在这里看书忘记了时间,直到夜暮降临,看不清文字,我才迫不得已地掩卷回到宿舍。我的学位论文中的一些观点,自然得益于他们著作的滋养。他们学贯中西,通古博今,论述精辟,光耀文坛。他们的学识宽博、高深,他们的学品像紫藤花那样清逸、端正、
素雅。他们是学界泰斗,国学大师,西北大学因有他们而享誉国内外。面对他们的学术建树,作为后学,我只能望其项背。我曾听过张岂之先生的课,他那率直、简捷、炽热的激情,他那深刻、清晰、敏锐、严谨的思维和表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第一次坐在紫藤廊下,我想起了1984年初春,我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文学评论高级进修班进修时,王富仁先生来给我们上课,他讲的是鲁迅研究,课间休息闲聊时,听说我来自陕西,他高兴地告诉我,他是西北大学的学生。当时,陕西在这个班还有一个学员,叫牛宏宝,他是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在汉中师院教学。我赶忙回过头宏宝,他到教室外边去了,那时,教室外边,已是桃花盛开的景象。
后来,我到西大读学位课程,那时,牛宏宝已从汉中又考回母校的研究生,他跟刘建军教授研读文艺学美学,毕业后留校,成为我们的班主任。我的导师也是刘建军。刘建军先生学识宽博,治学严谨、求实,为人谦让和爱,深得学生敬重。宏宝和我不约而同的常到刘老师那儿碰面。人生就有这样巧的机缘,往日北京的同学,又成了同门师兄师弟,又是师生关系,真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和喜悦。宏宝为人真诚,治学严谨,生活朴素,我们很投缘,有事没事,自觉不自觉地常去紫藤廊下漫谈、闲聊。
有一次,我和宏宝、金铮三人在学校南边正街上的小天鹅饭馆喝酒喝多了,回到校园,醉意正酣,不能自已,我们又漫步在紫藤廊下,宏宝大声给我们朗诵他写的诗,那微眯着的眼,摇头晃脑的得意神情,在紫藤花盛开的背景下,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2017年宏宝携夫人和孩子回到西安,我和李国平、李浩、段建军、杨乐生、刘炜评等昔日的西大校友为他接风,又谈起往日的校园生活,谈起了紫藤廊下的人和事,大家好像又回到了“同学少年”,举斛碰杯,不亦乐乎。
宏宝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的所长。教育部通过的全国文科院校通用美学教材是他著的;李国平雄踞《小说评论》主编之位,风生水起,在全国颇有影响;段建军新著不断,常有过人的见解,郭兴文站在韬奋新闻奖的领奖台上,发表获奖感言;庞进做客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主讲龙文化,在《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发表论文,成为龙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从西大的紫藤长廊下,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他们在人类、民族的精神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自己的才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7年深秋,因西大学子贾平凹、迟子建同获茅盾文学奖,社会上随之刮起了“西北大学作家”的赞誉之风。西大文学院应社会舆论而起,召开了“大学教育与文学创作”的专题讨论会,
贾平凹、雷抒雁、何西来、李国平、熊正良等近百名西大学子参加了这次讨论会。我也应邀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会议期间,大家就西大自由、宽松的学风对文学创作人才成长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会场不断地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会议期间,文学院在南校区树了一块由贾平凹题写的“作家摇篮”的碑子。白石红字,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分外夺目。参加完揭碑仪式后,我们几个昔日的同门学友又寻到北校区的紫藤园,在紫藤廊下漫步,好像又回到了那单纯、快乐的学生时代。有好一阵子,大家都不说话,默默地,默默地走着,久久不愿离去。突然,不知谁说了一句“闻到了吗,一股紫藤花的味道”,大家如梦方醒,不约而同地深深吸了一口气,异口同声地说“是呀,是有花香的味道”。其实,这时已是深秋,“花香犹存”只是在我们的意念中。
啊!紫藤长廊,我的读书圣地!西大校园,我心中永远芬芳的地方!我假设在秦岭麓下有一茅舍,在石片垒成的庭院中,一定要栽植一树紫藤花。在紫藤花下品茶,读书,该是多么奢华的人生享受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