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研究综述
王政泉
(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60 )
【摘 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户个人而言,顺利申请并获得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仅能够提高农户生活水平,而且能进一步促进农户的生产活动。梳理国内外关于农户小额贷款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农业银行控制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有着重要理论意义。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小额
1.引言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近几年摸索出的比较切合实际的信贷模式,在中国是作为金融扶贫手段而引入的,它在严格意义上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鞭长莫及的中低端客户甚至贫困人口提供服务的微型金融活动的一种,是构建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我国90%以上的农村信用社都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银监会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末,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余额2.4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余额的78%。如同在许多其他的国家一样,这些试点都比较成功,特别是在扶贫到户、高还款率、高投资回报率以及妇女参与等方面的效果比较明显。
但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特点和其服务的对象,其信用风险通常高于其他贷款。另外,农村信用社通常没有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往往采取“等级管理,分级定额”的管理办法,在农户资信等级评定时,一般是通过信贷员或村委会的主观意见或者是使用评分表打分来确定农户的信用等级。这些方法虽然操作方便,但主观性大且执行过程不规范,对新的经验知识不具备获取能力,容易导致农户资信状况评价不准,最终导致贷出去的款项不能按时收回,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如果不能有效的提高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水平,控制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势必会阻碍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2.国外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相关研究现状
在国外,小额信用贷款始终是与缓解地区贫困联系在一起的,自20世纪70年代孟加拉乡村银行(GB)的出现,关于小额信用贷款的理论研究逐渐丰富起来。国外关于小额信用贷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额信用贷款的基本理论,如小额信用贷款对农户生活的影响;小额信用贷款的扶贫与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小额信用贷款机构的风险评估及控制;小额信用贷款商业化等几个方面。
Robert Peck Christen、Tinmothy Rlyman 等(2006)从性质、作用和监管方面对小额信用贷款作了详细的描述,论证了小额信用贷款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贫困农户收入提高,改善农户生活水平,并提出对非政府组织小额信用贷款机构和正规金融机构两种小额信用贷款组织应予以不同的看待和监管。
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微观特征被Wenner和Jansson(2011)总结出来:较短贷款期和较小贷款金额;不稳定的贷款回收率,并且较高拖欠率;以名誉担保为基础,不用提供抵押品就可以申请。与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相比,普通的商业信贷业务具有如下特点:较长的贷款期和较大的贷款金额;稳定的贷款回收率;需要提供抵押品才能申请。所以,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微观设计也有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五项要素中:支付频率、贷款金额、抵押担保、期限和定价。
Zeller M.(2016)对小额信用贷款影响家庭消费和贫困的状况进行研究。Zeller认为小额信用贷款服务管理优良及创新程度与贫困户生活质量改善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他们研究了孟加拉、科麦隆、
农业银行小额贷款中国、马达加斯加等发展中国家的小额信用贷款项目与农户收入水平的相关性,也得出了正相关的结论;
食品支出、贷款技术、食品热量摄入等指标与信贷项目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后来他又对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小额信用贷款项目偿还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尝试探究影响贷款偿还的因素以及影响程度,通过使用Probit方法分析人口特征、贷款规模、经营能力等因素对贷款偿还的影响情况。
3.国内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相关研究现状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向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因素的影响和客观无法避免的因素的影响,使该给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资金业务的实际收益、效果与预期发生背离,从而使我信用社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侯秀娥,王述琳(2010)对小额信用贷款机构做了大量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小额信用贷款机构风险控制的总体情况从金融机构和农户两个角度。因此提出要采用小额信用贷款与农业保险双结合的机制,真正解决农户所面临的风险。他们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小额信用贷款机构面临的风险只有极少数是由于内部风险管理不善,大部分风险的发生还是由农户拖欠还款所造成的。而对于农户来说,由于体压力和对社会信誉问题的珍视,不’还贷的原因多半是由于遭遇经营风险而暂时无法还贷,而不是出于故意赖账行为。
岳静(2008)、张峭和徐磊(2008)分析了我国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指出解决信用风险应建立完备的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农民还款意识;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建立农户信用评级和激励机制;建
立适合农产品金融工具和保险,为贷款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和咨询服务。
潘发军(2012)对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问题进行了类别分析和原因探析。颜承锐(2015)聊城市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农信社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状况、小额信用贷款面临的风险及成因、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分析。丁业震(2016)认为形成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因素是复杂的,主要有自然因素、市场因素、道德因素、利率因素。他提出了五点关于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樊永勤(2009)对我国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我国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制定缺乏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科学性,信贷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农村金融竞争主体缺乏多样化,金融危机导致小额信用贷款资金来源的短缺。
参考文献:
[1]Aniket,Kumar: Sequential Group Lending with Moral Hazard, ESE Discussion Paper No.136,February14,2007.
[2]程恩江,刘西川.中国非政府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村金融[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丛正,岳玉珠.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小额贷款的作用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5 (4):27-28.
作者简介:王政泉(1971—),男,青岛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