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年龄称谓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有着丰富的称谓。以下将按照年龄由大到小的顺序,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古代年龄称谓。
1. 景岁(尊龄)
在古代,把一个人活到80岁以上的称之为“景岁”。这是最高的尊龄称谓,表示这位老人享受了大寿和长寿之福,也代表着长寿的祝福。
2. 耆龄
古稀之年是多少岁“耆龄”是指活到70岁到79岁之间的年龄段,表示对老者的尊重和敬意。
3. 卒岁
“卒岁”一词原指年已终了,人的一岁已经过去了。后来泛指活到60岁到69岁之间的年龄段,这个阶段人们可以享受退休、晚年生活。
4. 及中
“及中”指的是人已达到50至59岁的年龄段。这个年纪正好是中年时期,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奋斗和积累,开始享受努力的成果。
5. 壮岁
“壮岁”是指人处于40岁到49岁之间的年龄段。这个年纪是体力尚旺、精力充沛、事业发达的黄金年华。
6. 不惑
“不惑”是指处于30岁到39岁之间,也就是三十而立的年龄段。在这个年纪,人们已经开始具备较为成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对于人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洞察力。
7. 二八
“二八”指的是人已经到达20岁到29岁的年龄段。这个时期的人正值青春年华,身体健康,精神活跃,面对的是人生的起点和新的挑战,对于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8. 弱冠
“弱冠”的意思是二十岁,是中国古代少年即将成年而成为男子的年纪。在这个年纪,人们开始承担起家族和社会责任,并且标志着男子正式成年。
9. 嘉肩
“嘉肩”是指15岁到19岁的年龄段。这个年纪的人已经长成了少年,开始有一定的独立性,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
10. 弱年
“弱年”指的是12岁到14岁的年龄段。此时的孩子已不再幼稚,开始接触和学习社会知识和道德规范。
11. 童年
“童年”是指6岁到11岁的年龄段。这个时候的孩子正是天真可爱,无忧无虑,开始接受基础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12. 赤子
“赤子”是指初生婴儿的年龄,也就是新生儿到5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孩子完全依靠父母照料,无任何责任和义务。
这些是古代中国一些常用的年龄称谓,它们代表了不同年龄段人们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和担任的责任。根据年龄称谓,古代中国社会对年龄的划分显得十分细致,也体现了对长者的尊重和重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