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2023大学生地震防范措施
大学生地震应急知识
  一、家庭应对地震应提高认识,树立积极防御的意识。地震是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小震致灾,中震成灾,大震巨灾,是人们谈震变的主要原因,地震时刻威胁着人类,虎视着家庭,虽然地震预报尚未攻克,但是地震也并不可怕,只要每一个家庭都深刻认识地震,了解地震,强化防御,沉着应对,地震就有可能不致灾、成灾,大震也有可能只造成小灾、轻灾。对于地震,家庭必须提高认识,从中外典型震例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把握关键,掌握重点,居安思危,保持警惕,始终绷紧防震这根弦。每次破坏地震的发生,都会成为各种新闻媒体的焦点,也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家庭会自觉不自觉地重视地震事件,学习地震知识,跟踪地震新闻的后续报道,还要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伸出援手,献上一份爱心,解囊相助,这一过程,就是从思想上感知、体会、熟悉地震灾害的一个关键环节,再遇到地震或提及地震的话题,就会有理性的反应和科学的行动。保护家庭,保护家人,保护自我,驾驭震灾,技高一筹,正是得益于观念的转变和认识的提高。
  二、家庭应对地震应制定科学实用的方案。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家庭也同样如此,面对地
震,除做好预防外,更重要的是制定一个家庭成员人人遵守、震而有序、可操作性强的地震应急处置方案,要确定应急避险的准则、方法、和自我保护、互相照应与救助、紧急疏散的程序与要领。制定家庭应急方案,要把握规律性,突出时效性,赋予安全性,体现减灾性,一方面要按照地震的大小、强弱以及破坏的程度,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有感地震,就地避震,迅速躲到开间小、跨度窄的房间或坚固的家具旁。如果是破坏性地震,就要在主震后立即撤离房间,以免余震的加害。另一方面平时要对家中摆设、坚固程度、房屋的结构等做到心中有数,要熟悉到闭上眼睛也能心知肚明,运用自如,了如指掌。第三应当准备一些必要的应急物品,比如手电筒、小型收音机、饮用水、食品、衣物、毛毯、救治包等,要把物品放到家里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第四要对电源、液化气、自来水等设施进行经常检查和维护,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确保这些设施的稳定安全性,避免和减少因地震破坏带来的次生灾害。第五家庭成员要有明确的应急分工,沉着避震,冷静防灾,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三、家庭应对地震要明确周边避震的环境,确定一个安全地带。地震的'突然发生,往往使人失去理智,慌不择路,而这恰恰容易造成人为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家庭在这方面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警钟长鸣,有备无患。家庭成员平时要了解、熟悉居住地周围得环境,明确哪
里危险,哪里安全,设定一处避震避难场所,要把住宅及周围环境绘制一张图,标明疏散的路径、避难场所的位置,指导并提示家人都能看懂图,理解图,把握图,从而变为自觉遵守、自觉防灾的行动指南。
  四、家庭应对地震,应建立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协作互助机制。由个体的家庭组成社会和村落,应对地震灾害时,应充分发挥和挖掘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联动、互动作用,利用家庭之间科学、快捷、实用的防震避震方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行动大方案,建立牢不可破的家庭防御救助体系,强调协同互动,突出自救互救,凸现策力,化险为夷。要组织家庭间应对突发震灾的经验交流、措施互补、行为互融,从个体的小家庭反应,转换到共体的大家庭的联动,努力把地震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五、家庭应对地震,应强化地震演习。开展经常性的家庭地震应急演练,是有效防御地震,科学的应对地震,从容面对地震的重要形式和克敌制胜的锐利武器,地震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敌,而地震的突发性和不可抗拒性,往往使人们麻木、盲目和忧虑,仿佛天要塌了,地要陷了,大难临头了。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地震缺乏认识,缺少防范与应对的措施和方法,更有甚者,是有了方案,有了防避办法因是纸上谈兵或束之高阁,而不
去熟悉,不去演习暴露出遇震的被动和束手无策的尴尬与悔恨。家庭进行地震演习,一是要抓住有典型地震事件的发生,因势利导,强化演习。二是要规定一定的时段定期演习。三是在家庭成员认为有必要演习时,随时演习。四是演习结束后应计算一下时间,看是否达到紧急避震的时间要求,总结经验,修改完善行动方案,以便再施演习时能够提高效率,达到人人满意。演习的目的就是全面科学快速的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自救互救能力、协作抗灾能力,携手创建经得起地震考验的、安全和谐美满的现代之家
家庭应对地震策略
  在学校教学楼内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在街上行走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
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在商店遇震 在百货商场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在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在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在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求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关于地震的基础常识
  中国地域辽阔,多地处在地震带,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所以,了解一些地震常识有助于提
高我们对地震的认识。
  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唐山、汶川这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有一两次。
  问题一:为何同一地震不同机构说的震级不一样?
  世界各国对地震震级的参数标准有一定差异。当前,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比如尼泊尔地震,我国测得8.1级是面波震级,而美国测得7.9级是矩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