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赞杜甫的句⼦⽐喻
1. 赞美杜甫的话
杜甫画像杜甫与李⽩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世孙)。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学和⽇本⽂学产⽣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约1500⾸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善于运⽤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路⼈。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着⼒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712—770),字⼦美,诗中尝⾃称少陵野⽼。
他出⽣在襄阳(河南巩县)的⼀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杜审⾔是武则天时著名诗⼈,⽗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但他⼀⽣经历坎坷。
他七岁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书万卷常暗诵”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他⼆⼗岁起,开始了先南游吴越,后游齐赵。
⼗年壮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的名⼭⼤川,不仅充实了他的⽣活,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胸,使他早期诗歌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彩。唐⽞宗天宝五年(746),三⼗五岁的杜甫来到长安,第⼆年他参加了由唐⽞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录取。
从此进取⽆门,过着“朝扣富⼉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活。这也使他看到了下层⼈民的痛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从⽽写出了《兵车⾏》、《丽⼈⾏》、《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
直到天宝⼗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陕西蒲城)探家。
第⼆年他把家属安顿在富县羌村(陕西境内),只⾝投奔在灵武(⽢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德⼆年(757)四⽉,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
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从此他屡遭贬斥,更深⼊地了解了百姓的疾苦。⽿闻⽬睹的社会现实,为他创作《春望》、《哀江头》、《北征》和“三吏”、“三别” 等提供了素材,并使他的诗达到了现实主义⾼峰。
“满⽬悲⽣事,因⼈作远游。”759年,他抛官弃职,举家西⾏,⼏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
在严武等⼈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历五年(770),诗⼈病死在湘江的⼀只⼩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年间,他虽过着“⽣涯似众⼈” 的⽣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等⼀千多⾸诗。
2. 赞美杜甫的诗句
李杜诗篇万⼝传
1.李杜⽂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3.中原未得平安报,醉⾥眉攒万国愁。
----黄鲁直《题浣花醉归图》
4.独有⼯部称全美,当⽇诗⼈⽆拟论。
----韩愈《题杜⼯部坟》
5.纵为三⼗车,⼀字不可捐。 ----⽪⽇休《鲁望昨以五百⾔见贻因成⼀千⾔》
6.⽂章垂世⾃⼀事,忠义凛凛令⼈思。
----《游锦屏⼭谒少陵祠堂》)
7.后⼈但作诗⼈看,使我抚⼏空嗟咨。
----《读杜诗》
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盖远矣。----《⽼学庵笔记》
8.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源傍古⼈。
----元稹《酬李甫见赠》
9.吾观少陵诗,谓与元⽓侔。
⼒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不可求。
浩荡⼋极中,⽣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皱。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更斥,饿⾛半九州。
瘦妻僵前⼦仆后,攘攘盗贼森⼽⽭。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尝愿天⼦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伤屯悼屈⽌⼀⾝,嗟时之⼈我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推公之⼼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游。
----王安⽯《杜甫画像》
10.报不报之恩,岂必进⽽抚世。----朱熹《答陈同甫书》
11.杜逢禄⼭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隐,殆⽆遗事。----孟棨《本事诗·⾼逸第三》
12.铺陈始终,排⽐声韵,⼤或千⾔,次犹数百。
----《唐故⼯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13.杜诗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元稹《叙诗寄乐天书》
14.贯穿今古,缕格律,尽⼯尽善。----⽩居易《与元九书》
3. 写⼀段对杜甫赞美和崇敬的话 30字内,⾄少⽤⼀种修辞⼿法
写⼀段对杜甫赞美和崇敬的话 30字内,⾄少⽤⼀种修辞⼿法:杜甫居庙堂时胸怀国事、杜甫在江湖时⼼系苍⽣,他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是我国⽂史上⼀颗璀璨的明星。(两种修辞:排⽐、⽐喻)
杜甫简介:
(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曾祖⽗杜依艺由湖北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巩县。历祖⽗杜审⾔、⽗亲杜闲,再到杜甫,杜家在巩县已是四代85年。京兆杜⽒分⽀之⼀的襄阳杜⽒,后徙河南巩县。[1-2] ⾃号少陵野⽼,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与李⽩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牧的诗有哪些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川,虽然躲避了战乱,
⽣活相对,但仍然⼼系苍⽣,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从其名作《饮中⼋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云。
杜甫的思想核⼼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学和⽇本⽂学都产⽣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多集于《杜⼯部集》。
4. ⽤⼀句名⾔来赞美杜甫
杜甫被誉为诗圣,⽽杜甫⼜与李⽩齐名,世称“⼤李杜”,著有《杜⼯部集》。
他⼀⽣创作了1400多⾸诗歌,数量之富,质量之优,流传之⼴,影响之⼤,冠盖⼤唐,如⽇在天,后世诗⼈很难望其项背。杜诗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发”的精神,但⼜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胆创新,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复依傍”的新题乐府,为唐诗思想艺术的集⼤成者。
他⽣前鲜为⼈知,为世所弃,死后备受樊晃、韩愈、元稹、⽩居易等⼈的褒扬。杜诗对元⽩和李商隐的诗影响甚深。
宋以后,王禹、王安⽯、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诗推崇备⾄,⽂天祥甚⾄以杜诗为坚守民族⽓节的精神⼒量。⽑泽东曾经对苏联著名作家费德林说:“他(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的⼈民诗⼈。
他的作品是中国后⼈艺术欣赏的不朽⽂献……也是给全⼈类留下的优秀⽂学遗产。”鲁迅先⽣曾说:“杜甫似乎不是古⼈,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似的。”
郭沫若在参观杜甫草堂时题词:“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2012年9⽉,在成都举⾏的纪念杜甫诞⾠1300周年活动时,著名书画学者黄锦祥即兴赋诗⽈:“⾏吟惠义腹中诗,沉郁⾼扬赋我思。
讴云颂⽉⽆闻语,吐尽⼈间疾苦词。”千载历史的回⾳壁上,崇杜之声不绝于⽿。
5. 关于夸赞杜甫的诗句有哪些
1.李杜⽂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3.中原未得平安报,醉⾥眉攒万国愁。
----黄鲁直《题浣花醉归图》
4.独有⼯部称全美,当⽇诗⼈⽆拟论。
-
---韩愈《题杜⼯部坟》
5.纵为三⼗车,⼀字不可捐。 ----⽪⽇休《鲁望昨以五百⾔见贻因成⼀千⾔》
6.⽂章垂世⾃⼀事,忠义凛凛令⼈思。
----《游锦屏⼭谒少陵祠堂》)
7.后⼈但作诗⼈看,使我抚⼏空嗟咨。
----《读杜诗》
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盖远矣。----《⽼学庵笔记》
8.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源傍古⼈。
----元稹《酬李甫见赠》
9.吾观少陵诗,谓与元⽓侔。
⼒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不可求。
浩荡⼋极中,⽣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皱。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更斥,饿⾛半九州。
瘦妻僵前⼦仆后,攘攘盗贼森⼽⽭。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尝愿天⼦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伤屯悼屈⽌⼀⾝,嗟时之⼈我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推公之⼼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游。
----王安⽯《杜甫画像》
10.报不报之恩,岂必进⽽抚世。----朱熹《答陈同甫书》
11.杜逢禄⼭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隐,殆⽆遗事。----孟棨《本事诗·⾼逸第三》
6. ⽤⼀句名⾔来赞美杜甫
杜甫被誉为诗圣,⽽杜甫⼜与李⽩齐名,世称“⼤李杜”,著有《杜⼯部集》。他⼀⽣创作了1400多⾸诗歌,数量之富,质量之优,流传之⼴,影响之⼤,冠盖⼤唐,如⽇在天,后世诗⼈很难望其项背。杜诗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发”的精神,但⼜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胆创新,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复依傍”的新题乐府,为唐诗思想艺术的集⼤成者。他⽣前鲜为⼈知,为世所弃,死后备受樊晃、韩愈、元稹、⽩居易等⼈的褒扬。杜诗对元⽩和李商隐的诗影响甚深。宋以后,王禹、王安⽯、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诗推崇备⾄,⽂天祥甚⾄以杜诗为坚守民族⽓节的精神⼒量。
⽑泽东曾经对苏联著名作家费德林说:“他(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的⼈民诗⼈。他的作品是中国后⼈艺术欣赏的不朽⽂献……也是给全⼈类留下的优秀⽂学遗产。”鲁迅先⽣曾说:“杜甫似乎不是古⼈,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似的。” 郭沫若在参观杜甫草堂时题词:“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
底波澜。”2012年9⽉,在成都举⾏的纪念杜甫诞⾠1300周年活动时,著名书画学者黄锦祥即兴赋诗⽈:“⾏吟惠义腹中诗,沉郁⾼扬赋我思。讴云颂⽉⽆闻语,吐尽⼈间疾苦词。”千载历史的回⾳壁上,崇杜之声不绝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