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
圆明园曾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颗夺目明珠,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缩影,是由清朝乾隆皇帝主持修建的华丽园林,被誉为“大清最宏伟的皇家苑囿,世界十大宫廷园林之一”。然而,它也成为了当年战争侵略的牺牲品,历史上一曲毁灭与沉沦的悲歌,成为中外文化遗产界的痛点话题,引起了全球的关切。本文旨在探究圆明园的文化遗产价值和保护意义,提出对圆明园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方案。
一、圆明园的文化遗产价值
1. 建筑史价值
圆明园建筑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雕塑等艺术精品的杰出代表,蕴含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丰富内涵。圆明园砖石结构的建筑体系、奇峰怪石的造景艺术和曲水流觞的园林艺术,堪称中国古代艺术极致之作,也是全球范围内军事和文化的精华、宝库。
2. 文化遗存价值
圆明园壮观的建筑、奇异的众多雕塑、丰富多彩的碑刻、祥和美妙的园林景致,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价值。圆明园曾是汇聚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珍品的宝库,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物,并有众多的文化史料,重要的阶段性文化遗留和历史文化记忆,为全球提供了绝佳的文化研究和交流机会。
3. 社会价值
圆明园作为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军事和文化标志之一,具有极高的社会文化地位,尤其在中西文化交揉的背景下更具有代表性和思想性,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品格和传统价值,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豪感。同时,圆明园的保护与修复,既涵盖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也协助了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民族团结的使命。
二、圆明园的保护现状
圆明园遭受过外国侵略的严重毁坏,尤其在1858年英国军舰烧毁圆明园大量珍贵文物时,损失惨重。截至2009年,已经有600万余件圆明园的文物被流失或遭受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圆明园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发掘、收集、保护、修复等综合问题与困境,中外学术和文化界围绕圆明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恢复展开了广泛讨论和研究。
世界十大文化遗产
从探求圆明园文化遗产价值和研究保护方法来看,当前圆明园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不断加强,但仍然面临很大的困境和挑战。
1. 技术手段的缺陷
作为一个被历史封锁和新时代不断发展的文化遗产,圆明园的保护工作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文物的真伪性、可塑性和完整性。然而目前,固体电子技术、GIS掘地雷达技术等来自国外的新科技手段仍然难以真正应用于中国的文物保护中。
2. 经济压力的增大
圆明园作为全球古代文明遗产中的瑰宝,需要雄厚的经济投入才能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但由于资金来源、人员配备、技术措施等因素问题,圆明园的维护修复工作难以实现全面覆盖。
3. 自然环境的干扰
圆明园所处的自然环境、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自然干扰是文物典型“天敌”,这种干扰不仅
对圆明园内容体现和物质形式造成严重摧残,还会直接影响历史文化遗产的延续性和可持续性传承。
三、对圆明园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方案
1. 提高公众治理意识
公众参与是圆明园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优化公众参与的途径和形式,发扬公民责任,强化个人对文物保护的能动性和责任感,重视对圆明园文化遗产的关注和支持,才能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2. 推行跨国合作
围绕圆明园文化遗产,构建合作机制和跨国平台,推动中外合作保护工程的开展,吸引更多国际顶尖的专家、科学家、学者和资金参与到文物保护的工作中,增强合作建设文化遗产社区、人才培养、文物研究和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3. 实施全面的保护计划
参考国际保护文物的经验和机制,制定详细的圆明园文化遗产保护计划,从文物的归属权、保存、天然环境保护、收藏和展览等方面全面推进圆明园的建设和修复。
结语
圆明园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不仅仅是一项维护历史记忆、珍爱传统文化的责任,更是参与全球文化遗产保护责任的重要部分。希望有心人的投入和全球文化遗产文化保护实践的推动,能够促进圆明园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实现它在中华文化广场和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美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