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
(27段58点,安徽一点一段,山东8段15点,江苏6段22点,河南4段3点,河北一段一点,浙江杭州5段6点宁波2段1点绍兴3点一段?)
8省份27河段申遗成功
    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活态文化遗产”——“大运河”项目,由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杭州为起始的京杭大运河,从宁波入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大运河三条河流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以及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安徽一点一段入“世遗”
    据了解,安徽共有淮北柳孜运河遗址、通济渠泗县段两个申遗点入这次“大运河”申遗,是“一点”、“一段”。申遗成功后,安徽省共有三处世界遗产。
    其中柳孜运河遗址主要在淮北市濉溪县境内,全长41.5公里。1999年,百善镇柳孜运河遗址在公路建设中被发现,当时出土了8艘唐代木船,一座北宋时期的石筑台体,以及大量唐宋时期的陶瓷器。这一考古发现不仅明确了运河流经柳孜的位置,也因此到了从河南洛阳到江苏盱眙这一段通济渠的走向,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通济渠泗县段共长47公里,其中有水故道28公里,此次申遗的重点展示有6公里。这里是隋唐运河现存最完整的一段,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场考察,称赞它是“活态运河”。
    据了解,申遗成功后,两处运河所在县均将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加大柳孜运河遗址保护力度,同时还将在大运河遗址上建大运河遗址公园,供人们了解历史。世界十大文化遗产
山东段遗产点超四分之一
    大运河山东段,南起山东与江苏两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流经我省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6个县(市、区),全长643公里。
   
    据专家介绍,大运河山东段历史上就是通航条件最困难,维修保护工程技术最复杂、最巧妙的著名河段。会通河水道和水源工程规划,以及水资源调度和管理,代表了中国大运河乃至整个农业社会卓越的水运技术成就。运河沿线的德州、临清、东昌、张秋(今阳谷)、济宁、台儿庄,成为历史上交通转输和贸易的重镇,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济宁市是元、明、清三朝的京杭大运河最高管理机构所在地,素有“运河之都”的美誉。
   
    在大运河申报遗产区的名录中,大运河山东段有南运河德州段、会通河临清段(元运河、小运河)、会通河阳谷段、会通河南旺枢纽段、小汶河、会通河微山段、中河台儿庄段等8个河段,占全部27个河段的近三分之一,总长186公里;共15处遗产点,超过全部58处遗产点的四分之一;遗产区面积为16603公顷, 缓冲区面积29501公顷。不仅运河沿线五市均有遗产点列入,而且申遗遗产点涵盖了各类水工设施遗存,初步再现了传统运河工程的技术发明创造性和技术体系的典范性,成为大运河整体申遗最有力的支撑点段之一。
河南 中国大运河申遗,包括我省洛阳市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共7项遗产
这是我省继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之后的第4处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是一处超大规模的线性文化遗产,见证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水利技术,促进了古代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运河既是一条经济之河又是一条文化之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申遗项目涉及河南和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8个省市。
    大运河河南段主要是指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和永济渠。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开凿于隋代。隋炀帝即位后,为巩固国家统一,有效控制江南地区,特别是掌控调配江南富庶物资,下令开凿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把沿线重要通都大邑联缀在一起,密切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对加强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
江苏列入申遗点段的河道6段 历史遗存22处
河段:淮扬运河淮安段、淮扬运河扬州段、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江南运河苏州段和中河宿迁段。
历史遗存:清口枢纽水工设施、双金闸水工设施、清江大闸水工设施、洪泽湖大堤水工设施、总督漕运公署遗址管理设施、刘堡减水闸水工设施、盂城驿配套设施、邵伯古堤水工设施、邵伯码头水工设施、瘦西湖湖泊、天宁寺行宫古建筑、个园古建筑、汪鲁门宅古建筑、盐宗庙古建筑、卢绍绪宅 古建筑、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盘门水工设施、宝带桥水工设施、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吴江古纤道水工设施、龙王庙行宫管理设施。
苏州:河道包括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平江河、环城河、古运河和江南运河。遗产点包括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盘门、宝带桥、吴江古纤道。
无锡:河道包括古运河和老运河,遗产点为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
常州:河道为古运河和江南运河。没有遗产点。
淮安:5个河道,里运河、里运河故道、古黄河、中运河和张福河。遗产点5个,双金闸、清
江大闸、清口枢纽、洪泽湖大堤、总督漕运公署遗址。
宿迁:河道为中运河宿迁段,遗产点为龙王庙行宫。
扬州:作为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市共有9个遗产点和6段河道列入首批申遗点段,成为大运河全线列入遗产最多的遗产区。6段河道分别是:古邗沟故道、里运河(高邮明清大运河故道)、江都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扬州古运河、邗江瓜洲运河、扬州瘦西湖。9个遗产点分别是:高邮盂城驿、江都邵伯古堤、江都邵伯码头、扬州个园、扬州天宁寺行宫(含重宁寺)、扬州盐业历史遗迹、扬州汪鲁门住宅、扬州卢绍续住宅、扬州盐宗庙。
大运河“申遗”为啥扬州牵头?
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锹土是在扬州挖的
国家文物局指出,扬州被确定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其核心理由是:扬州与大运河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及其对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整治组组长徐亮介绍,从历史沿革上看,春秋时吴王夫差开邗沟,
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锹土是在扬州挖的,之后的隋炀帝全线开凿大运河,也以扬州作为中心城市之一,在邗沟的基础上进行扩掘、连接和延伸,这奠定了扬州在整个运河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同时也让扬州拥有了目前大运河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最复杂的河段。2006年,国家作出大运河申遗的决定。因为扬州特殊的“运河地位”,在35座大运河沿线城市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也设立在了扬州。2013年1月底,国家文物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报了申遗资料,由扬州牵头的大运河申遗进入正式申报阶段。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遗产区介绍
  中国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以及浙东运河的起点,杭州是中国大运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列入遗产河道总长110公里。在遗产区内杭州市列入大运河首批申遗点段共有11处(包括6处遗产点、5段河道)。
  1.遗产点段
  杭州段首批遗产点段共有11个,包括富义仓、凤山水城门遗址、桥西历史街区、西兴过塘
行码头、拱宸桥、广济桥等6个遗产点,以及以及杭州塘段、江南运河杭州段、上塘河段、杭州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主线等5段河道(遗产点段详见附件、附图)。
  2.遗产区
  江南运河杭州段的河道遗产区边界为岸线外扩5米。
  浙东运河杭州段的河道遗产区边界为岸线外扩5米。
  3.缓冲区
  江南运河杭州段的河道遗产区边界为岸线外扩5米。缓冲区边界大致为:在城(镇)区内,遗产区外扩40米;在城(镇)区外,遗产区外扩240米。
  缓冲区边界:自桐乡陆家角至京杭古运河处以遗产区外扩40米;自京杭古运河至大东港以遗产区外扩240米;自大东港至大均坝以遗产区外扩40米;自大均坝至杭州塘交叉口处以遗产区外扩240米;至广济桥以遗产区外扩40米;自广济桥至杭长铁路以遗产区外扩240米;自杭长铁路至白马公寓以遗产区外扩40米;自白马公寓至威山路缓冲区沿道路外侧;威山路至钱塘江以遗产区外扩45米为缓冲区。
  浙东运河缓冲区边界大致为遗产区外扩40米。
  缓冲区边界:北侧缓冲区边界自古塘河起至古塘路至风情大道,南侧缓冲区沿从行头村至104国道,以遗产区外扩40米为缓冲区;自新发王村104国道起至墅后村遗产区南侧沿国道,北侧自遗产区外扩40米。自墅后村起至绍兴城区南侧缓冲区沿铁路,北侧缓冲区沿遗产区外扩40米。
据介绍,浙东运河绍兴段(绍兴古运河)被列为世界遗产的点段共有4个,即大运河绍兴段河道本体、八字桥、八字桥历史街区、古纤道,它们是大运河绍兴段最珍贵的闪光点和最具文化价值的地方。
河北:“两点一段”展现运河原生态
当地时间6月22日10时许,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申报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中有河北的“两点一段”——沧州东光县谢家坝、衡水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以及南运河沧州至德州段河道。这也意味着我省继长城(山海关、金山岭)
、明清皇家陵寝(清东陵、清西陵)、避暑山庄及周边寺庙后,又拥有了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
  申遗:历时八年终获成功
  纵贯中国南北的中国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已有2500年历史,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之一。2006年我国做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决定,历时8年申遗成功。据了解,此次大运河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中国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大运河河北段北起廊坊香河县与北京交会处,南至邢台市临西县尖塚,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五市,总长近600公里。“运河三老”之一的罗哲文曾评价大运河河北段遗址线路清晰,体系完整,拥有较为完整的人工河道和堤防体系,代表了我国北方大运河遗产的特,“它的原生态性很明显,这一点是其他地区大运河所无法比拟的。”这在我省大运河申遗点段——华家口夯土险工、连镇谢家坝两个遗产点,以及沧州至德州段运河河道都有具
体体现。
  华家口夯土险工和连镇谢家坝人称“糯米大坝”,采用了糯米浆拌灰土这一中国建筑中古老的工艺。其中位于沧州东光县连镇、南运河东岸的谢家坝,坝体长235米,厚3.6米,高5米。谢家坝建于清末民初,一谢姓乡绅带头捐资,从南方大量购进糯米,组织人力用糯米熬汤,再将白灰与泥土用糯米浆混合逐层夯筑。近年我省文保部门按当年工艺对大坝进行修补,用了约2万斤糯米;华家口夯土险工位于南运河左岸、衡水景县华家口村,修建于清代宣统年间。2012年景县对华家口夯土险工进行修缮保护,坝体采用三七灰土加糯米浆夯筑而成,耗用百余袋糯米。国内外考古界的专家认为,谢家坝和华家口这两段大坝是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再现了中国近代在漕运水利设施中夯筑的先进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