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尕娃结局|RADIO &TV JOURNAL
2021.6
视听解读
影视剧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农村的发展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下大步向前迈进,
脱贫攻坚事业也结下了一个个硕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持续部署了一系列脱贫战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聚焦于乡村振兴的扶贫题材剧提供了大片繁盛
生长的沃土。有将镜头对准生态文明建设的
《绿水青山带笑颜》,也有将重心放到农村文化扶贫、教育振兴的《遍地书香》,还有结合互联网+时代特表现农业现
代化发展的《索玛花开》
。于2021年开播的围绕宁夏银川市闽宁镇变迁发展史摄制的扶贫剧《山海情》更是打破了以往同类型题材剧的天花板,不仅在豆瓣斩获9.4的高分,还在播出时
引发网络讨论热潮,屡次登上各大网站热搜榜单,
实现了收视与口碑双赢的良好局面。这无疑与该片真实且
真切的现实主义影像表现风格、
别出心裁的现实镜像呈现式叙事建构手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接天连地:主题与主体的有机统一
扶贫剧因其主题立意的磅礴宏大,
往往会巧用类型化叙事策略,通过构建重大主题表达同现实生活的紧密
连接,达到以小见大、记录时代的效果。成功
“破圈”的《山海情》便是做到了大主题与小人物的有机统一,
将国家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成为扶贫剧中既能接天又能连地的典范。
(一)青春主题同民族旋律交融共生
该剧以时间推移为线索,采用篇章式的叙事模式,
从1991年吊庄移民政策新生落地,
到2016年闽宁镇的生产生活走上康庄大道,23集里浓缩了25年间里三代人的发展史、闽宁镇的变迁史。囊括东西部对口帮扶、劳务输出、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在内的一系列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便是从新老两代之间的思想冲突里折射出
的。《山海情》中的传统农民形象以李大有为代表,他带着首批吊村户一同逃跑,当马得福上门劝说时,
他更是油腔滑调、置之不理;而后搬至闽宁村,
村中开展科技扶贫、鼓励种菇时,他不相信蘑菇棚有政府资助,
四处散播谣言。在李大有身上充分体现了老式农民对于时代新变化的滞后性,而李大有的儿子水旺以及他的伙伴们作为接受过现代化教育的一代则与父辈迥然不同。小时
候的他们向往外面的世界,结伴离家出走,
长大后的他们则实现了走出去的梦:得宝、
尕娃闯荡新疆尝尽人生百态,麦苗响应劳务输出政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福建女工,水旺为偿还父亲以自己名义欠下的贷款远赴福建工
厂。新一代的他们之所以出走,
不仅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更是为了争取个体生命的尊严与幸福,
在此之下,民族奋斗的主旋律实现了与青春成长这一年轻化主题的交融共生。
(二)表层二元对立下温润的代际传承在新老两代之间,因生长年代和受教育程度导致的对于新时代下事物变化发展的态度反映有着极为强烈的割裂感。当老一辈依旧固守着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埋头苦干时,新一辈早已望向远方天空并抓住好时机迈出
跨时代的脚步,走向大城市,
于新生代而言,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早已是过去式。但新老两代之间又不是完全的二元对立,一种温润无声的精神在几代人之间缓缓流
淌着:老一代农民将对土地的热爱传承给了儿辈,
儿辈又带着这种踏实肯干的精神奔赴大城市、学习新技术,
最后反哺给那片孕育自己的土地,
建设美好家乡。在个体叙事与宏大叙事的有机融合下,
观众不仅能看到彰显于叙事外层的人物命运、亲情友情爱情,更能看到潜藏于叙事内核中的国家叙事、乡村振兴发展。
二、笑中带泪:洋溢人文关怀的叙事风格
《山海情》是从大西北那块贫瘠土壤中生发出来的
粗犷故事,带有与生俱来的风沙黄土之味。于大部分观众而言,关乎他乡的这一陌生故事却在强烈的人
文气息中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全民共情。
(一)平民化视角彰显喜剧风格
在扶贫干部的形象构建上,
该剧将宣教性叙事转化成了生活化叙事,以平民化的视角、
接地气的方言、轻喜剧的风格吸引了观众的视线。《山海情》以吊庄移民政策为切入点改变村容村貌,开篇就将一个大难题摆在了基层干部马得福的面前:追回家乡涌泉村里“逃跑”的吊庄
户。而饰演代理村主任的张嘉益带着一脸大碴胡子、操着一口原汁原味的西北方言怒骂不肯搬迁的“刺头”
为这段剧情增添了不少喜剧彩。同时,
语言差异也带来了更多的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
郭京飞饰演的福建扶贫干部陈金山与马得福展开的一场关于闽南话与西北话
之间鸡同鸭讲的“跨服交流”
,把“菌草”听成“金草”,最后得出“小偷搞科研”的结论也让观众啼笑皆非。
滑稽搞笑的剧情实则以现实为依托,
在生活化语境下书写广大新时代扶贫剧的现实主义影像表达与叙事建构
———以《山海情》
为例阴胡彦岚
摘要院扶贫剧《山海情》将镜头聚焦于曾以苦瘠甲天下闻名的西海固地区,
植根于新时代下农村发展新面貌的真实社会土壤,充分调度现实主义影像表达手法,
镜像式呈现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农村发展史诗,既反映了脱贫攻坚事业的累累硕果,又展现了西北风土人情和乡村社会百态,这样一部流露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义佳作为以后的脱贫题材剧做出了良好示范。
关键词:扶贫剧;现实主义;影像叙事;《山海情》76
视听2021.6
|
影视剧研究
扶贫工作者的真实面貌,侧面体现了扶贫干部那些鸡飞狗跳的日常和不为人知的心酸。
(二)人文化叙事引起情感共鸣
除去在颇具西北粗犷韵味的写实基调中融入出其不意的喜感元素,整部剧也暗暗流淌着一种脉脉的人文
情怀,这不仅仅体现在纯真年代独有的暖调里,
还潜藏在镜头语言与叙事表达之中。第22集最后一场大戏———涌泉村整村搬迁前,马得福用村广播中说出自己
的心声。在这段戏的最后,
导演有意识地接上了一段全剧中为数不多的诗意镜头:一轮朝阳从青山后缓缓升起,在离乡的沉重氛围下增添了几分新生活即将到来的蓬勃生气。该剧的剧本故事是在西海固地区实地采编
而成,角人物也是结合真实原型设置,如不计个人得失的菌草专家凌教授,原型是长期奋斗在扶贫第一线的
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以身殉职的张书记,
原型是永宁县常委、纪委书记李双成。这种镜像式的现实呈现更
搭建起了一座连接影视剧情和普罗大众的桥梁,
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共鸣。同时,
围绕几代人展开的扶贫故事离不开传承二字,得宝这一代在儿时呐喊着
“洋芋吃够了”的口号结伴离家出走,
跑到黄土坡上眺望远方一望无际的黄土坡地;而他们的下一代在物质生活富裕
的新世纪打着“想看看老家什么样”
的旗号结伴离城返乡,跑上曾经的黄土坡张望满眼的青葱翠绿,
台词也首尾呼应:“这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行动”
,这两段在影像表达上都颇具诗意。
整部剧以“孩子”作为开头和结尾,从秃山困地到绿金滩,从往外跑到往回跑,从离乡到寻根,旨在提醒人们:
发展,是普世的社会法则,而故乡,是永远的羁绊牵连。
三、有声有:视听交互下的乡土呈现
作为一部聚焦乡村脱贫攻坚事业的扶贫剧,
《山海情》不满足于仅仅讲好闽宁村的故事,
更着力于综合运用多元素的视听手段来明快地刻画出一幅既蕴含着现实主义之真切又荡漾着理想主义之浪漫的乡土图景。
(一)具象化全局观的画面呈现
多数扶贫题材剧因受电视剧画幅的限制,
较少像电影一般使用全景、远景镜头,
这便导致受众观看完整部剧时只知“发生了什么”的大致轮廓,
对于“在哪发生的”全局意识以及该处脱贫前后大环境区别的认知印象较为薄弱。而《山海情》充分调动了画面语言来展现西海固地区的独特风光。从20世纪80年代黄土遍地、一望无际的贫瘠山沟到21世纪初青丘连绵、山川焕颜的绿金滩,电视剧有意识地在空间叙事上增多了大景别的使用频率,在展现吊庄初期涌泉村移民步行搬迁和后期各
村村民坐上大巴集体吊庄时几次运用航拍,
清晰凸显出在吊庄政策下砂土路变水泥路、荒漠变绿洲的巨大转
变。在远景、全景、航拍交替的运用下,
画面语言得以丰富,空间美感得以提升,同时也为扶贫政策的答卷做出了具象化的表达,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与心灵冲击。
(二)局部特写增添画面张力
除了一览全局的大景别,《山海情》
也不忘局部构成整体的普世法则,多处运用特写镜头以强化影视中象征符号之意蕴。如将镜头对准了该片扶贫叙事中关键性
的具象化符号———双孢菇,真实细腻地捕捉了蘑菇在培
养基上一日日由矮变高、由小变大的抽帧画面,
将蘑菇的缓慢变化生长的过程压缩到一个较短的片段中,
呈现出肉眼一般难以发觉的奇异景象,
赋予画面灵活生动却又不拖沓的观赏效果,让观众自然而然地通过第一视角带入菇民的角,心也跟着双孢菇的生长而雀跃。而培养基上白嫩蘑菇发育的特写和教授团队踩着单车挨家挨户传授种菇技术的远景、菇民在自家院中搬着牛羊粪
去沤培养基的航拍镜头交替出现,
更展现了吊装移民在扶贫政策下勤起来的勇气与富起来的决心。除去蘑菇的特写,在拍摄大结局涌泉村搬迁前的最后一顿百家宴
时,精致的特写下平凡的食材也变得不俗起来:
嫩到出汁的白菜、青绿发光的细葱、
黄澄澄的土鸡蛋、软弹绵密的羊肉,构筑起一出“舌尖上的涌泉村”
,淡化了离乡剧情中的感伤彩,并佐以喜庆的背景音乐象征了一种未来即将到来的美好愿景。
(三)视听元素构筑隐喻符号
有大有小的镜头语言揭开了人们在此之前并不熟稔的西北风土人情,原汁原味的当地方言也加强了观众
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而唱词接地气、
曲调高亢悠长被誉为“西北之魂”的花儿更突显了宁夏的地域特。
剧中命途多舛的水花在拉着架子车上的截肢丈夫和年幼孩子
徒步四百公里走向金滩村时哼着花儿,
伴着一声声质朴的山歌,镜头渐渐拉远,从这位坚强的西海固女子的近景移到她拉着车蹒跚行走在黄土荒地上、
身后灿烂晚霞渐显的全景,最后变成天空占了九成的画幅、
人的剪影渺小如草的大远景,应和着水花唱的“走啊走啊走远咧”,铺就了村民不甘屈服、奋力走出一片天的厚重人生底。
四、结语
正如片尾所言:这是一幅荡漾理想主义浪漫、
蕴含现实主义真切的画作。从秃山困地走到绿金滩;
从一息尚存走到生机勃勃;从穷乡僻壤走到富饶美好。这不
是理想,更是一个人、一人的真实经历,
更是时代大潮写给每个人的波澜壮阔的史诗。作为一部史诗性的电视剧作品,《山海情》将恢弘主题经由平凡个体以平民化
生活视角进行展现,既有现实主义影像表达的真切,
又不失理想主义叙事建构的浪漫,
毫无疑问做到了在一定的历史长度以内彰显一定的思想深度、
塑造典型的特人物,在反映历史社会变迁的同时,
也预见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让人们看见未来扶贫题材影视剧繁荣兴盛的春天。
参考文献院
1.张晗.影像表达叙事策略价值取向———评析扶贫剧《枫叶红了》的创作特[J].中国电视,2020(12):37-40.
2.薛晋文,张自清.当下扶贫剧创作和传播得失管窥[J].中国文艺评论,2021(01):106-116.
3.冯圆芳.接通“时代”和“我”,主旋律剧才能共情[N].新华日报,2021-02-04(013).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