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鹅俄国叶·诺索夫
这年春天,风刚把路面吹干,我推上自行车,把钓具绑在车上,去赶钓鱼
的季节。途中,我拐到村里,请斯焦普卡给我些什么来做鱼饵。
那只白公鹅当时已经在那儿了,我暂时放下旧仇,端详起它来。它伫立在
草场边沿的河岸上,全身沐浴着阳光,洁白的羽毛泛着光,看上去像是用一大
块精制的冰糖塑成的。
白鹅看见我,贴着草皮弓起脖子,威胁地咕哝着迎面逼来。我好不容易才
用自行车把它隔开。它看样子是想把我赶走。
"喔──嘘,你这个家伙!"斯焦普卡拎着盛了鱼饵的罐头筒跑来了。
"它现在带着小鹅了,"斯焦普卡把它拉到一边后,解释说,"所以它才冒火。一百步之内谁也不让靠近。"
"小鹅们的母亲呢?"我问斯焦普卡。
"鹅妈妈让汽车轧死了。"
在我下饵的当口,白鹅已经和四邻打了好几架。后来,不知从什么地方跑
来一头牛犊,白鹅又朝它扑去。牛犊尥一下蹶子,立刻逃走了。白鹅跟在后面
紧追不舍,两脚不时踩着那截从牛脖子上垂下来的绳头。
简而言之,草场上的打闹声,叫人忐忑不安的鸣叫声,白鹅发威时的拍翅声,一刻也没有停息。小鹅们都吓坏了,挤成了一堆。
"你把孩子都忘到脑后去了!"我对白鹅说,"单凭这一点,就该送你进民警局!"
"嘎──嘎──嘎!"白鹅毫不在乎地冲我鸣叫着。
就在我和白鹅对话的当儿,乌云已经从树林后面低低压来。浓云翻滚,竖
起一堵浅灰的厚墙,没有一点儿缝隙,不透一点儿光亮,缓慢执拗地大口吞
噬着浩渺的天穹。天像黑夜一样暗了下来。狂风骤起,鹅毛被卷上天空。鹅
抬起脑袋,不再啄食青草。
翅膀下面躲着小鹅。整个河岸只看见一个个惊惶不安的鹅脑袋。
陡然间,一小块冰掉到我脚上。我从雨衣里向外觑了一眼,下冰雹了。冰
雹下得很猛,村子和树林都瞧不见了。
白公鹅昂着头趴着。只要冰雹砸在头上,它就要抽搐一下,闭上眼睛。大
冰块砸在身上时,它就弯下脖颈,摇摇头,然后又伸长脖子,眼睛望着乌云。
小鹅们就瑟缩在它那张得很宽的翅膀下面。
冰雹越下越大。
别的鹅都坚持不住了。它们不能在原地呆下去,拔腿便跑。冰雹砸着它们
的背。小鹅们先是吱吱地叫着,后来再也听不见它们叫了,咽了气的小鹅纷纷
在草地上倒下来。那些大鹅一只只都头冲地地跑开去,有的跑入水中,有的躲
进灌木丛里。我用雨衣蒙住头。大颗大颗的冰雹直朝我脚下砸来。雨衣根本没
有用,冰雹砸在背上生疼。
乌云来得快,去得也快。河对岸的村子已经能看清了,太阳出来了。
我脱下雨衣。
阳光下,覆盖着冰雪的白茫茫草地逐渐发乌变黑,冰雪融化了。湿漉漉的
草地上躺着小鹅,那些没来得及跑下河的都被砸死了。
草地又变得一片碧绿。只有中间躺着一团白的东西。我走向前,是那只
白公鹅。
它张开强有力的翅膀,脖子伸得老长,鼻子上满是血,静静地卧在草地上。它已经死了。而那十二只小鹅,正互相挤着,踩着,一只只安然无恙地从它身
子底下往外钻。它们叫得挺欢,还不时从地上叨起小冰块。有一只背上带条黑
道的小鹅想爬到白公鹅的翅膀上去,但每次都滑落到草地上。
小家伙恼了,从草地上爬起来,又往白公鹅的翅膀上爬。最后它爬到了自
己父亲的背上,站住了。它还从来没爬这么高过。
它面前是一个绿草晶莹、阳光灿烂的神奇世界。
叶诺索夫是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从一九三八年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以来,写儿童,为儿童而写,辛勤耕耘了四十年,直到无情的病魔逼他搁笔为止。诺索夫熟悉孩子,善于揣摩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理想和追求、
爱憎与是非。诺索夫的作品构思巧妙,形象鲜明,对儿童的语言运用娴熟,既
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一定的知识性,对少年儿童德、智
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被誉为苏联儿童文学百宝箱中的一颗颗"明亮的珍珠"。"全不知"三部曲就是这百宝箱中的三颗明珠。诺索夫在这三部曲中描写的虽是童话世界,但都有着现实的基础和教育意义,孩子们能意会到今天现实生活中就
存在着这个世界。诺索夫在第二部《"全不知"游》(又译《小无知游》)中。把象征光明的未来。居民的幸福生活正是我们今天为之奋斗的前景,而在这第三部《"全不知"游月球》(又译《小无知游月宫》)中,
则把月球上的生活象征着将要消逝的黑暗。他借助全不知和月球小矮子们种种
遭遇的生动情节,影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现实,揭露了
资本家自私、贪婪、懒惰,穷奢极欲的本质,歌颂了工人们敢于斗争,善于斗
争的勇敢精神。孩子在阅读这个充满喜剧性的故事的同时,可以学到许多知识,懂得应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叶诺索夫的作品,受到广大少年儿童以至成年
读者的热烈欢迎。一些优秀作品被改编、摄制成电影。不少作品被译为几十种
文字,成为许多国家儿童的挚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我国读者对话索夫的
名字也不陌生。他的中篇小说《快乐的小家庭》、《维嘉·马列耶夫在学校和
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家里》、《科良的日记》,以及短篇小说集《黄瓜》、《鲫鱼》、《幻想家》等,早自五十年代起就被译成中文,陆续介绍到我国,深受我国各种年龄读者
的喜爱。其中《维嘉·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曾获得苏联国家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