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2013年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热播以来,引发了全社会对父子关系这一问题的热烈讨论,父亲这一角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本文就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在明确父爱缺失这一根本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几大作用。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父亲 作用
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父亲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当今中国社会,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却往往被忽略。“爸爸去哪儿”这档亲子真人秀节目就折射出了中国家庭教育中父亲这一角的作用,父亲是幼儿最重要的玩伴,是幼儿性别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更是幼儿安全感和力量的重要来源。
一、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老爸很忙”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加,男性在工作上的时间也在逐年递增,尤其在中国这个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国家,这一情况更加严重。父亲或是早出晚归或是外出务工,幼儿长时间缺失与父亲相处的机会,这使得很多幼儿在人格发展、智力发展以及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科学研究已经
证明,缺乏父爱的幼儿与那些享受到充分父爱的幼儿相比,成长过程中的辍学率更高,成年之后的犯罪率和离婚率甚至会高出正常水平的2到3倍。在“爸爸去哪儿”中有这样的细节,当幼儿离开母亲嚎啕大哭的时候,父亲在一边手足无措,这就很明显地表现出父亲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沟通不足,导致父亲与幼儿无法建立良好的父子关系。对于衣食无忧的明星父亲尚且如此,可想而知社会上的父爱缺失问题有多么严重。作为父亲,应合理取舍,把握好教育子女的黄金时间,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超乎想象的重要——父亲的教育意义
(一)幼儿最重要的游戏玩伴
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是幼儿认知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充当幼儿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游戏玩伴,幼儿在与父亲的游戏互动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到极大的愉悦感、幸福感,还能在父亲的游戏行为的影响下强化基本的规则意识、自制力和灵敏性。例如,幼儿和父亲在玩打手掌的游戏时,幼儿在进攻与防守的转换过程中除了能获得刺激感和愉悦感并锻炼自己的反应速度,还能从父亲严格遵守规则的行为中将规则意识内化,这在无形中就强化了幼儿的自制力和守法意识。正所谓“身教大于言传”,父亲的“身教”正是体现在这种与幼儿的互动中。
(二)幼儿性别社会化的重要指导者
幼儿对于性别的理解和认同是建立在父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习惯上的,而父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正是男性角的“模型”。可以想象,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如若缺少了父亲这一角,幼儿便缺失了对男性这一角的理解,造成幼儿性别社会化发展过程的失衡,进一步地将会造成幼儿今后人格发展的扭曲,不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康、完善发展[1]。
“爸爸去哪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感人瞬间,比如Kimi在父亲林志颖的关爱下逐渐独立,在第三次旅行时终于可以在离开爸爸的情况下一个人勇敢地走出屋子。Kimi 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影响,在父亲一次次的关爱和守护下,他学会了独立,获得了勇气,将父亲坚强的男性特征内化,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性别社会化。
(三)幼儿安全感的重要建立者
安全感作为生命的底,深刻影响每个人存在的状态。人们只有拥有了基础的安全感之后才可能获得放松、欢乐、愉悦等美好情绪。安全感对于幼儿的良性情绪发展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幼儿最初的也是最强有力的安全感来源于家庭。父亲在家庭中的形象又是高大的、保护性的,所以父亲这一角是幼儿形成稳固持续的安全感的关键。父亲在家庭生活中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关爱和温暖,还在一些细节上让孩子体会到安全感[2]。比如,在家庭户外活动时,父亲在幼儿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提供强有力
关晓彤爸爸的保护,在“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情节。森碟在滑沙游戏时提出参加挑战,但是父亲田亮担心她的安全开始并不同意,但在女儿的执意要求之下只得答应,最后田亮的做法是一直小跑着跟随女儿直到到达低处才肯放手。因为父亲这一角的存在,幼儿获得了更强烈的安全感,也就更有信心和勇气去接受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如若长时间得不到父亲的关爱,在与其他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就可能表现出一种退缩和不自信,这就是没有安全感一种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行为模式的固化,幼儿就有可能会形成自卑、胆小的不良性格特征。
【结 语】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常常得不到社会的关注,而社会压力的持续加大更使父亲缺席孩子的教育。本文就“爸爸去哪儿”简要分析了父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父亲是幼儿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幼儿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形成影响深远;父亲是幼儿最重要的游戏玩伴,影响着幼儿今后对规则、法律的态度和价值取向;父亲是幼儿性别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面旗帜,影响幼儿的性别认同。
【参考文献】
【1】孙倩倩,王月凌. 家庭教育中父亲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由《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1)
【2】熊一如. 论父亲媒介形象在家庭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以《爸爸去哪儿》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8)
由“爸爸去哪儿”析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枫桥中心幼儿园天籁城分园 葛建敏
新理论
教育新干线
3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