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并以其管弦乐作品《怀旧》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并成为第一位作品在西方上演的中国作曲家。
毕业后的黄自时刻心系祖国,回国后前往上海沪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前身)任教。1930年上海国立音乐院刚刚改组,急需人才,黄自入改组后的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并兼任教务主任,承担起了作曲系几乎全部课程。
黄自于1924年公费出国,到1937年最后一首作品《热血》完成,他的创作经历仅短短的12年,却为我国近代音乐贡献了各类作品94首,种类横跨了独唱曲、合唱曲、清唱剧、钢琴曲、室内乐作品、管弦乐曲等多种体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配合他在国立音乐院的教学活动而做的,在这期间黄自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如刘雪庵、江定仙、陈田鹤、贺绿汀这样的爱国作曲家。
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伤上海闸北,“一·二八”事件爆发,前线将士奋勇杀敌,黄自便为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创作的词谱曲《赠前敌将士》鼓舞了前线的士气。又根据国立音乐院同事韦瀚章的词创作合唱《旗正飘飘》。在音乐院暑假之际,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作品《长恨歌》,该作品依旧采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和体裁,选取了中国古代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借鉴了明清洪升的《长生殿》,讽刺了国民党官员的骄奢淫逸和国民党政府不抗敌政策。
黄奕个人资料1933年6月,他的《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三首歌曲被正式出版,收录在黄自独唱歌集——《春思曲》之中。1935年为进步电影《都市风光》创作片头曲《都市风光幻想曲》成为我国第一部带有
片头音乐的电影作品。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黄自创作《热血歌》,号召全国同胞打倒日寇,洒热血除强暴。可惜的是黄自最终没有看到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中国大地,在38年不幸感染伤寒离世,享年34岁。
(三)黄自艺术歌曲十二首
黄自的艺术歌曲中,歌曲的内表达以及情感展现都占有极高的比重,以凸显出作品的浪漫与细腻。黄自一生创作的94首作品中,12首是艺术歌曲作品。这12首艺术歌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类别,一类是抒情性的艺术歌曲、其余的则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和现实性艺术歌曲。
抒情性艺术歌曲主要是《思乡》《燕语》《春思曲》《雨后西湖》《玫瑰三愿》这五首作品。这五首作品在黄自的创作生涯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透过这五首作品我们可以分析出皇子的艺术风格。黄自选取了他的两位同事韦瀚章、龙榆生的近体诗作为歌词进行创作,充分地体现了诗人风格的纯净美感,和细腻情感。
古诗词艺术歌曲有《花非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所》《下江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点绛唇·赋登》。他选用的这五首中国古代诗词,均是注明是人的难得佳作。黄自借用这五首诗词,揭示了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史实,以古喻今、借古讽今,也表现出黄自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实性艺术歌曲有《天伦歌》《谁养我》。黄自仅用这两部作品就反映出了当时社会问题与生活的艰难,与现实紧紧相扣。“五四运动”后,青年人求自由、求解放,自由与民主成为时代的主题与奋斗目标。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转折,黄自借用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愿望,也表达出了劳苦大众的呼声,两部作品题材尖锐,立意鲜明,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黄自的音乐思想
(一)黄自音乐思想的本质
黄自始终认为,将西方音乐的传统技法与中国音乐紧密地结合才是中国音乐的出路与未来。黄自始终坚持将中西方音乐进行调和与融合。与黄自同一时期的刘天华先生也提出了同样的见解与看法。这也铸就了那一时期音乐的基础美学见解。
音乐在本质上是人类情感的依附,不仅仅是简单的旋律与节奏。通过对黄自艺术歌曲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黄自的音乐美学特征,也可以反观同一时代音乐家的美学观点。纵观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可以看到鲜明的民族风格,同时也拥有独特的彩性和声,和变化多彩的复调手法,使音乐与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提高了歌曲的艺术价值。
黄自的艺术歌曲大多篇幅不长,虽短小却极为精致,歌词结构严谨简练,艺术歌曲中塑造的形象性格鲜明,体现出了极高的意境与情感
(二)黄自的音乐主张
黄自的音乐内核来源于他所处的时代和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他的艺术歌曲中不乏对自然景观进行描绘的作品。代表性的一首便是由廖辅叔教授作曲,黄自先生谱曲的《西风的话》,这是一首为儿童创作的童谣体艺术歌曲。
黄自将歌词中的西风比作人,通过对四季更迭的描绘,反映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再借以西风比喻秋季再比喻人的成长,这是作曲家和词作者独有的浪漫。歌词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质朴的气质。歌词的实质也表达出黄自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相似的艺术歌曲还有《思乡》和《春思曲》,作者
酒留春住”,其中“来”为二声(lái)即“阳”声,按照赵元任的方法此时应用“扬”调;“把”为三声(bǎ)即“上”声,应用“起”调;“春”为一声(chūn)即“阴”声,应用“高”调。
黄自在词与声调结合的问题上,也下足了功夫,注意到了字音平仄之间的音韵关系与曲调之间的结合。如《花非花》词为白居易所做,完全是按照我国古代音韵规律所做的。第一句“花非花,雾非雾。”就采用了“发花辙”(a)和“姑苏辙”(u),声韵则采用了“平平平,仄平仄。”。在这一部分的创作,黄自在前半句完全保持在sol音,后面因“仄”音出现所以将音提高四度,保持在do上。完美地将字音与旋律结合在一起。
黄自在创作歌曲时,总是能够将音韵节奏同旋律的起伏、节奏的松紧非常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他的音乐不仅抒情优美,更加能够准确地表现出诗词的内。黄自在二者有机地结合方面作出的探索,使他的艺术歌曲能够更加完美地展现出中华文化独有的神韵,所以“中国的舒伯特”这一称号是实至名归的。
(四)抒情与浪漫结合,造就独有的艺术气质
抒情性与浪漫的气质结合是艺术歌曲这一形式独有的特征。黄自非常擅长使用洗练的音乐语言表达出诗歌的独有韵味,不仅能够准确地描绘出诗歌的内容与意境,更加能够深刻地体现诗歌的内涵与浪漫气质。
黄自在创作抒情艺术歌曲时,十分重视情感的表达,特别是诗中抒情性的表达,感情的体现与旋律高音位置的安排使得音乐极富层次感。旋律的进行不仅要严密的安排,更加要具有缜密的逻辑性。黄自的音乐创作中,有时可见缜密的乐思,有时能够看到肖邦式的浪漫主义悠长。比如《点绛唇·赋登楼》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都采用古代诗词作为歌词进行创作,都表现出了古人畅怀古今的情感,黄自在音乐创作中就运用了起伏的旋律,富裕的音乐中激昂慷慨的英雄气概,不枉有辛弃疾的豪迈;而到了《花非花》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则表现出了作者的娴雅之感,黄自采用了清淡的笔触,抒情婉转的曲调与和声彩的配比恰到好处,表现出了婉约的意境。前文有述,黄自也擅长描绘自然景观,比如《思乡》中借用仲春暮春之交的景象,“柳丝系绿,清明过了,杜鹃啼叫,落花随水”描绘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春思曲》中的潺潺雨声;都是黄自对抒情歌曲的独特感触。
在艺术歌曲创作中,黄自更加不拘泥于前人的经验,而是继承并发展之。黄自常常将钢琴伴奏与音乐旋律进行统一,将他们看作一体是的音乐有了更加完美的情感渲染。
结  语
本文以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中一个最为重要的人物——黄自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黄自的艺术创作历程,和黄自艺术歌曲作品着手,分析了黄自艺术歌曲所具有的创作特征和美学观点。
作为上海国立音乐院最为重要的作曲教授,他的音乐教育经历对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他不仅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音乐创作人才。
作为一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其一生创作了九十余首音乐作品,更是成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佳作。其十二首艺术歌曲更加成为我国传唱度最高的艺术歌曲,更加成了音乐院校中声乐专业学生必唱的艺术歌曲作品。
黄自先生一生热爱祖国,仅34年的生命中,创作了大量的爱国歌曲,力求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苍天未能见怜,未能让他看到“除强暴”那一天的到来,可他的作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军民,驱除日寇。
黄自先生的一生短暂但辉煌,他对艺术、对民族音乐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后来者学习!笔者也希望通过对黄自先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分析,帮助声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演唱黄自艺术歌曲时,增强对音乐与歌词的理解,以更好地诠释黄自音乐作品的精髓。■
注释:
① 黄自遗作集·文论分册[M].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7,9:55.
参考文献
[1] 廖辅叔.从艺术歌曲的定名说起[J].人民音乐,1999,(09).
[2] 钱仁康.黄自的生活与创作[J],音乐艺术, 1993,(04).
[3] 乔惟进.黄自和声手法初探[J].音乐艺术,2000年第4期.
[4] 朱杰.黄自艺术歌曲的美学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 卓颐.黄自艺术歌曲的特点与演唱初探——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04).
[6] 何佳培.浅析《思乡》和《春思曲》的伴奏特[J].音乐探索,2003,(04).
[7] 李倩.黄自三首艺术歌曲演唱的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