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热点主题素材及时评:
警惕短视频之陷阱,做有思考之青年
一、相关背景
近年来,看短视频成为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短视频便捷的操作、新奇的内容吸引了不少青少年,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问题随之而来。一项针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
二、相关概念
1.
乐,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轻易获得的快乐。就像哺乳期的婴儿,张嘴就能吃到妈妈的母乳。这种快乐有以下几个特点:门槛低易获得容易使人沉浸其中,会使人丧失思考能力。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伴随着竞争加剧,世界上80%的人口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
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方法之一就是让企业大批量制造“”——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2.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在社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的同时,社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更加顺畅和有效。
3.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引论:尼尔·波兹曼以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为例,指出了印刷术有控制话语性质的力量,那时的演讲者和听众更加倾向于充满书香卷气的演讲,民众更加倾向于书面形式的话语。
总论点:王若丹印刷机统治下美国人的思想是一个扎根于铅字传统中的“阐释时代”的模式,是严肃且
偏向理性的。
波兹曼认为“阐释”是印刷机统治下的一种思想的模式,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表达的途径。在“阐释时代”下,书面形式的公众话语所代表的含义、内容特征、对于公众的要求等都含有理性实质内容的元素;在印刷术的统治下,美国人的思想是严肃的,其论点的表现形式是理性的;铅字帮助早期的美国人建立了智力、真理和话语性质。而这些都被偏爱阐释的印刷术发扬光大,它们拥有共同特征: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三、相关名言
1)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2)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3)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物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4)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在阅读的时候,读者的反应是孤立的,他只能依靠自己的智力。面对印在纸上的句子,读者看见的是一些冷静的抽象符号,没有美感或归属感。所以,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当然也是一项理性的活动。
(5)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以上来自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6)徐贲:美国著名作家威廉·鲍尔斯在《哈姆雷特的黑莓》一书中就提醒道,在数码时代,我们正失去生活的深度:思想的深度、情感的深度、人际关系的深度以及工作的深度。鲍尔斯认为,失去深度的时代是一个“极端数码主义”的可悲时代。我们自以为能控制微博、MSN、手机,却没想到很多人却被这些数码产品所控制。……互联网时代,许多人知识丰富,不是变得越加开明、公正,而是变得越加偏执、狭隘和头脑禁锢。他们不具备与知识增长相匹配的思考力与理解力,不懂得如何独立提问、价值判断、批判思考。正如林奇所说“在现实生活里,所有的认知方式都是重要的,但是,若无理解,就会丢失许多深层的东西。”面对信息时代纷繁芜杂的各类信息,我们需要深入而全面的探究与思考,大浪淘沙,去伪存真。
7)科技就是,创造与毁灭的共生体。
8)刘震云:手机,原来就是为了方便人的,没它的时候,人挺自由,有了它人成风筝了,别怪手机还是人的事;
9)科技引领时代,与时俱进。
10)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做出选择的是人,不是机器。未来到底往何处发展,取决于我们如何设计、管理和应用人工智能。
11)新时代的科技让所有人情世故都像过眼烟云。
12)短视频能给我们快乐,却不能给我们思考
13)科学的目的不在于为无穷的智慧打开大门,而是在无穷的谬误前面划一条界线。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
14)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四、相关评论
1.短视频正毁掉这届年轻人?智能时代的烦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300年前,一位姓杜的县尉远赴四川任职,他的朋友,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一首送别诗。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1300年前的文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现代科技下,社交关系发展的情形。朋友遍布全世界各地,隔着屏幕能实时见到朋友最新的生活。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从2G3G,从3G4G,再从4G到如今的5G,人们想象的速度都快赶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
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技的力量,一部手机就能涵盖生产与生活的全部方式,网速的加快也意味着时代变化的加快。
但快真的就意味着好吗?
那些沉浸在短视频当中无法自拔的年轻人,那些被时代的脚步抛下的老年人,还有隐私不断
被滥用的所有人,我们到底是在利用科技的力量,还是成为科技力量的傀儡,我们是生活在现实的时空,还是生活在算法构筑的平行世界?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说说智能时代的烦恼,以下为第一篇。
精神瘾品”“电子”“网络,这是很多流行电子产品或爆款级互联网应用动辄被扣上的帽子。
如今国内用户规模已超8亿人的短视频,也难例外。在网上,诸如短视频,正在毁掉这届年轻人”“短视频,年轻人的之类的文章,不断在强调一点:短视频就是新洪水猛兽。
本质上,这类泛道德化的原罪论,就是一只既保守激进的锤子。在手持这把锤子的人眼里,什么新事物都像是钉子。这是以一元化思维评判多元化事物,也很容易走向市场思维的反面。
作为继文字、图片后的新兴内容承载方式,短视频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样式,撬动了信息池子的扩容,为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可能。
但这不意味着,短视频能给大众提供更多的启示性与意义感。
单从娱乐消遣的层面看,短视频的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可从意义维度看,短视频带来的不是丰富,而是空虚。
诗人柯勒律治说: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能喝。这不啻为短视频价值的隐喻:在短视频托起的信息场中,信息固然是海量的,可你却不到多少有用的干货。乍看里边都是乐子,可当你沉溺其中时,你就会发现,能吸收到的营养少之又少。
非但如此,短视频还在零售意义,批发快感中制造新的娱乐至死。
2.我们在玩短视频,短视频也在玩我们
短视频1分钟,人间3小时,对很多重度用户来说,刷短视频是会上瘾的,眼睛一睁一闭,小半天就过去了。初看短视频是杀时间利器,细看短视频是一剂让人无意识挥霍时间的
在短视频面前,许多人的手脑俨然成了自动感应装置:那极具张力的BGM及轻松逗趣的内容,总在发出下一个的指令,而用户的手指则会自动执行脚本命令。刷着刷着,根本停不下来。
在著作《技艺与文明》中,芒福德阐释了从14世纪开始,钟表怎样让人从遵守时间、节约时间变为被拘役于时间。短视频看起来似乎能让人们忘记时间的线性流逝,但这难改被拘役于时间的结局。
就跟吸食瘾品一样。短视频能将人带到与现实隔离的拟态情境中,从而忘记工作压力、学习负荷,一如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所说,瘾品的本质都是让人暂时忘记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从而忘记这个世界对他的抛弃
问题是,短视频只能让我们靠在瞬间的码头,却没法靠着永恒的渡口。那股劲过了后,我们终究要回到现实。原来的欲罢不能,换来的往往是精神的愈发空虚,是精力的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
《达摩流浪者》的主人公雷蒙说:现代人为了买得起冰箱、电视、汽车和其他他们并不需要的垃圾而做牛做马,让自己监禁在一个工作-生产-消费-工作-生产-消费的系统里。短视频则会将我们囚禁在另一个无形的系统之中,编织系统的是海量无用的信息,锁住我们的是信息茧房与算法囚笼。
短视频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不是没来由的:其产品设计图纸就是瞄准人性缺陷靶向绘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上瘾,继而打败用户的自制力、掏空用户的时间。
按照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在著作《欲罢不能》中的说法,很多电子或互联网产品有6大让人上瘾的法门:设定诱人的目标,提供不可抗拒的积极反馈,让你毫不费力就感觉到进步,给予逐渐升级的挑战,营造未完成带来的紧张感,增加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而那些短视频平台就深谙此道:无论是沉浸式观看体验,还是魔性洗脑的BGM,不论是善用嗑瓜子理论、缩短反馈周期,还是用随机推送去挑逗用户的盲盒心理,都在向公众的多巴胺招手致意。
也因如此,我们会对短视频上瘾,不自觉地变成斯金纳箱里的白鼠,用行为刺激着更多行为的产生。到头来,我们在玩短视频,短视频也在玩我们——它对我们进行着精准俘获。
3.短视频催生的是即时快感,制造的是无意义感
许多网民刷短视频的原因很简单:消遣。但拿上手机是消遣,放下手机是无聊。为什么会无聊?
因为短视频催生的是即时快感,制造的却是无意义感。
短视频跟电影、小说等不一样。如果说,电影、小说是在做表达技术的加法,让即便琐屑的瞬间,也能在符号堆砌中产生不尽的意义,那短视频做的就是表达技术的减法,通过意义削减,让纵然沉重的画面也可以轻松嵌入碎片化的时间。
也就是说,短视频会为了强化瞬时爽感而做出意义性的让渡。其形式特征决定了,它是反深度的——短视频内容供给质地得被迫以大踏步后退的方式,跟大众的低层次审美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