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广东简称,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部,位于东经109°45~117°20和北纬20°09~25°31之间。北依南岭,南濒南海,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临近香港、澳门东南亚;北回归线从其中部横穿,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管辖东沙岛。
2.自然特征
(1)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常有台风登陆,冬春少雨。气象灾害繁多,主要有寒潮
、龙卷风、暴雨洪涝和热带气旋等。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中南部是比较平坦的珠江三角洲;北部多丹霞地貌,南部沿海多海蚀地貌。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3)水文:珠江是本省流程最长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约5~10月为汛期,航运量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其支流上游红水河水能丰富。
(4)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5)土壤:多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土质黏重,需加熟石灰、种植绿肥、掺沙子等措施进行改进;珠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
(6)自然资源:有稀有金属和有金属之乡的称号,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海域油气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繁盛;滩涂广布、大陆架宽广,海洋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比较匮乏。
二、广东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城市:密度大,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潮汕平原、珠江三角洲及西南沿海地区;稀疏地区主要在粤北山区。城市化水平高,但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外来人口多,深圳为移民城市。
2.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3.建筑:骑楼、客家围屋等特鲜明。
4.旅游:海陆景观兼备,四季皆宜,可进入性强,接近消费市场,地区接待能力强,发展潜力大。
5.交通:广州自古是我国的南大门,有京广、京九南北向铁路,海陆空交通便利。
6.农业:有水稻种植业、城郊农业、热带园艺业、水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尤以基塘农业最具特。
7.工业: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经历了两次产业转移,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
8.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南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形成的大三角洲和东江形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呈倒置三角形状,地面起伏较大,多低丘和洼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河流密布,土壤肥沃,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业区,是岭南的粮仓水果基地、蔬菜基地和花卉基地。经济地理的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佛山、珠海、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城市,及惠州和肇庆的部分地区。
考点一 广东自然地理特征
1广东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广东处于祖国的南部,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面向东南亚,凭借沿海优势,海运便利,是中国对外交流的平台。
2广东地形分区
全省地势北高南低,山地、平原、丘陵、台地纵横交错。山地、丘陵面积广。可分为四个地形区:粤东平行山地和粤东南沿海丘陵区;粤北山地区(全省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 902米;珠江三角洲地区,由西江、北江、东江冲积而成,河网密集;粤西山地与沿海台地区(包括雷州半岛)。
3广东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有利条件:广东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期),冬季温和少雨;水源和热量充足,土壤深厚肥沃。
(2)不利条件:降水集中,常出现洪涝灾害;水利工程量大,投资多,成本高。
(3)广东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广东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终年不冻、水力资源丰富,支流众多,河网密布,汛期多集中在夏季;原因:广东西北部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中南部为低地平原地形,年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季。
龙眼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气温高低直接决定其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因此可以用温度适宜度表示龙眼生长发育的风险状况。龙眼的温度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而增长,到达某一适宜值后,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迅速下降。读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龙眼温度风险分区各月龙眼温度适宜度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中龙眼风险温度分区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以地形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2.地区成为龙眼温度高风险区的原因可能是(  )
春季气温偏高 夏季气温偏低 秋季气温偏低 冬季气温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1.(1)D (2)A 
解析  根据图示分析图中龙眼风险温度分区南北差异分布,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区成为龙眼温度高风险区的原因可能是春季气温偏高,冬季气温偏高。

考点二 广东人文地理特征
广东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著名侨乡,外来人口多,外来文化与广东本土文化融合,使广东文化更具活力、开放性和创新性。随着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的举办,又一次为广东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契机。
广东名胜古迹众多,广州、潮州、佛山为历史文化名城,孙中山先生的故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旧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不胜枚举。
1广东的工业与旅游
广东是我国石油、电子电器、服装、玩具、牙雕、玉雕、陶瓷等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其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地理优势:毗邻港澳,有天然海道良港,对外贸易方便。人缘优势:是全国著名侨乡,有利于招商引资。互补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资本、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成本过高,市场容量小;澳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发展空间狭小;珠江三角洲的自然、人力资源丰富,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吸引了内地大量廉价劳动力和技术人员,加上其经济的辐射作用,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人才和技术优势:高速发展和较高的待遇,吸引了内地大批各式各样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消化、吸
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政策优势:率先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
广东是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自古是我国南大门,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有京广、京九、粤海、广茂、广九、黎湛等铁路连通省内,洛湛线也进展顺利。广州、湛江、深圳、汕头、珠海为重要港口。广东旅游活动形式多样,旅游资源丰富,海陆景观兼备,热带风情与红旅游资源俱佳,地域组合好,可进入性强,经济发达,接近消费市场,地区接待能力强,气候温暖,全年可开展旅游。
2广东的特农业——基塘农业
集中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顺德、南海等市,是利用当地优越的水、土、气等自然资源创造的一种良性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其原理是利用陆基和水面,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种植业和养殖业项目,使之形成相互衔接、良性循环的几个生态链条,使系统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得以传输,从而成为一种良性生态系统。它既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又保持了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是合理利用水土等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
土地利用过程:低洼处挖成池塘-池泥砌成塘基-成为耕地-池塘养鱼——集约农业。
生态循环的过程:桑、蚕、鱼三者结合,可节省饲料及肥料费用。基堤以塘泥为肥料种植作物,作物又可作为饲料,如此塘基互养,形成良性水陆互养。有俗谚称: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分类:以基塘栽种的作物不同而分:桑基鱼塘、蔗基鱼塘及果基鱼塘。以市场需求为主,选择当时市场利润较高的作物替换。特优势:将动植物间及水陆间的物质和能量结合成完整的生态链,使农田得以维持地力,可以不断生产蚕丝、甘蔗、水果、花卉、鱼虾,灵活应对市场,且用于加工,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就业时机。广东旅游好地方没落原因:工商发展,劳动力转移;市场对鱼的需求扩大,塘面扩大,而塘基作物逐渐废耕。景观变迁:因经济特区的设立,工业、城镇的发展,许多鱼塘已填土作为工厂及住宅,土地利用正在转型中。随着农业发展,基上作物日益多样化,养殖日益科学化,产品更加多样,质量逐步提高,更具有进入港澳和国际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