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第二只靴子”尽早落地
作者:郭庆晨
来源:《奋斗》2015年第07期
作者:郭庆晨
来源:《奋斗》2015年第07期
今年年初,黑龙江省穆棱县四海店镇林强村63岁的董凤荣得到了村里给的一个低保指标。对董凤荣来说,得到低保指标是件好事——从此吃喝不用愁了;也是个愁事——自己是白内障患者,丈夫患高血压、脑梗死,俩人谁都不能到50公里外的镇里去办理低保手续。就在董凤荣老两口为难之际,镇里办理低保的小分队来到林强村流动办公,使董凤荣不出门就拿到了低保证。
把时光倒退到低保小分队敲开董凤荣家的房门之前,董凤荣还只是一个拿到低保指标的困难户,而并非享有低保待遇的困难户。因为,她家还没有拿到政府颁给的低保证明。而没有低保证明,就享受不到政府的低保待遇。据报道说,四海店镇最远的村距镇政府所在地50网红二驴的最新消息多公里,最近的村也有3.5公里。到镇里办事,成了当地农民说不出的“痛”。什么低保呀,医保呀,以及其他优惠政策呀,从获得指标到落实待遇,十天半月是它,一年半载也是它。
为解决老百姓的燃眉之急,四海店镇成立了人民众办事中心,计生、民政、土地、经营
等16个部门开展“一站式”服务,同时每两个部门为一组,成立“为民办事小分队”,轮流到设在各村屯的办事点流动办公。于是,董凤荣家成了镇政府众办事中心开展“流动服务”的受益农户之一。
据媒体报道,4月2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文件运转流程提出严格的要求:“(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在哪个环节有拖着、卡着的现象,一定要就地消除!”“千万不能让老百姓听到‘一声靴子响’,觉得自己要受惠了,结果等了半天,迟迟听不到‘第二只靴子落下来’,感受不到政策落地。”李克强总理“扔靴子”的比喻出自相声《扔靴子》,相声讲的是一位老人将楼上的房间租给了一个年轻人,有一天,年轻人深夜回家后,随手就将两只靴子“咣、咣”地扔在了地上,这声音惊醒了正在熟睡的老人,令老人很生气。第二天,老人特意年轻人,提醒他以后注意。又过了一天的晚上,年轻人再次深夜归来,在扔完第一只靴子后猛然想起了楼下老人的提醒,便将脱下的第二只靴子轻轻放在地上。早晨,老人气愤地对年轻人说:“我一夜没睡,就等你第二只靴子落地!”李总理把困扰老人睡觉的“第二只靴子”的寓意换成了“惠民措施”。这比喻很有些幽默,更体现了总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现实生活中,基层众对李总理批评的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文件经常在某个环节拖着、卡着、原地画圈的现象,可能感觉并不是很深切,感触至深的还是相关手续办理不便当。——不是不知道什么程序,就是不知道该哪个部门,再不就是因有病或年迈办理手续有困难。这诸多原因造成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迟迟不能落地,百姓不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受惠者。
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如果不是四海店镇相关部门组成小分队到林强村现场办公,上门为董凤荣办理低保证明,董凤荣这家低保户就只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只能听到“第一只靴子”响,而看不到“第二只靴子”落下来。
为了让“第二只靴子”尽快落地,除了上层及时解除惠民政策拖着、卡着的情形,还要解决好基层手续办理不及时、不主动的问题,后者对百姓更加实际。很简单,前者是百姓有没有“肉”吃的问题,而后者则是关系到百姓“到嘴边的肥肉”能不能吃到“嘴里”的问题。为了让困难众及早吃到“嘴边的肥肉”,基层政府部门、基层干部是不是该更增强些为民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别说要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就是差一米、一厘米,惠民政策都落不到困难众的头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