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初中生解读《水浒传》
作者:徐礼庚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年第08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传,人物情节,妇孺皆知且耳熟能详。时下,依据小说《水浒传》而改编的电视剧,更是将人物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千家万户的老少观众眼前。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面对这部浩瀚的巨著,我们如何通过阅读名著《水浒传》,激发学生学习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理清学习古典名著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解决教与学、形象感知与抽象综合的具体矛盾,已成为初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以兴激趣——培养学生学习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热情
        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与强制。我要学便是一种学习兴趣,是一种享受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没了兴趣,被动的学习必定是事倍功半。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
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
        应让学生明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诗经》《乐府》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可谓是一路精彩,一路鲜活;而古典四大名著正是这浩瀚文学长河中最为璀璨夺目的耀眼明珠,其中的《水浒传》更是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传,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生动的故事、丰满的人物、纵横的结构、深刻的立意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走进这神奇的文学殿堂,会让你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同学们更应该在这文学大海中撷取最为美丽的贝壳。
        二、厚积簿发——在纷繁复杂的故事情节中理清头绪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实际解读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而且还要鼓励他们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说虽然浩瀚,但细读细析之后,你便会发现:小说前四十回,十分生动地描写了不同情形的被压迫者先后走上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阮氏三兄弟是活不下去了,才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后来上了梁山;鲁智深本是军官,因为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
与官府矛盾越来越深,被迫落草;武松是在屡遭陷害之后终于彻底造反;林冲本来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和美满的生活家庭,即使已遭迫害,仍然希望委曲求全,但阴险狠毒的高俅父子竟然设计要烧死他,实在忍无可忍,这才造反……各路英雄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由小股到大股,终于汇成浩浩荡荡的造反洪流——梁山成了造反者人心所向的大山头。四十回后,斗争更加波澜壮阔,有三打祝家庄,两破曾头市……起义队伍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英雄排座次是达到了事业的最高峰,众英雄不管出身如何,亲如一家。七十一回后,写宋江率众接受招安,参加征辽、平方腊的战争,同时受到奸臣的排挤、打击和陷害,最终被杀,梁山走向没落。
        而以上情节,紧张、生动、富于传奇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变幻莫测,扣人心弦。其中许多著名的故事,例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三打祝家庄等等,真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我们则要细嚼慢咽,仔细品味,嚼出精华所在。
        三、善于思索——以历史的眼光评价小说中的人物
        《水浒传》最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一百单八将中至少有20位以上棱角分明、形象鲜明、性格典型,令人历久不忘。即使是性格十分相似的,也能写出他们之
间的差异。如鲁智深、李逵、武松三人,其共同点都是武艺高强、性格刚烈、不畏强权的好汉;但又各具特:鲁智深虽然急躁莽撞,嫉恶如仇,而且主张救人须救彻”,但从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的诈骂出走来看,却是粗中有细,在大相国收拾那些无赖时,也显得非常机智;李逵的造反精神最为强烈,十分痛快地就上了梁山,完全是一条莽汉,每有战斗,就赤膊上阵,抡起板斧据有关人士排头砍去,说话直率,头脑简单,毫无心计,常闹乱子和麻烦,想把事情做聪明,结果反而更糟,显得非常滑稽可爱;武松本是打虎英雄,本领高强,在报仇的过程中,有胆有识,光明磊落,干练果断,但后来杀人则不留情面水浒传人物评价,不免杀人过多。这些形象给读者印象深刻,也给后代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正如我们在看待宋江上,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在客观公正的位置,去评价小说中的这个人物。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仗义疏财,广交江湖好汉,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梁山事业的发展与他的领导是分不开的;而另一方面,他又有浓厚的忠君思想,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追求建功立业,青史留名,随时准备接受招安,归顺朝廷,终于把梁山的大好事业完全断送。但我们不能将罪过全推给宋江,他的复杂性也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局限性,要求一个封建时代的作家彻底否定封建主义的皇权,否定”,那就未免苛求古人了。
        可见,《水浒传》是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农民起义的原因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揭示,那就是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特别是上层统治者的罪恶,造成了官逼民反
        四、学以致用——有效满足中考需求
        品读《水浒传》,一方面,目的是让同学们受到文学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是要教会学生会考、善考,适应相应的中考题型,扼要地把握中考考点。
        《水浒传》被明确指定为20062010年以来连续五年中考题型积累运用板块名著阅读的内容,主要考核作家作品,尤其是对主要人物的性格评价及相应的故事情节。考得不是那么全,也不是那么深。
        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和中考题型,应要求学生做到:
        1.《水浒传》连同其它三大古典名著的作者都必须熟记,作者施耐庵字不可写错,“水浒传水边上发生的故事。理清小说的脉络和深入理解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思想。
        2.对于主要人物的性格评价及相应的故事情节的把握。笔者给学生出了一个公式,
+经历+特长+事迹+影响”,不仅简单明了,而且有助于对人物的整体把握。以林冲为例,林冲,绰号豹子头”,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棒教头”(名号),后遭高俅父子一再迫害,才被迫上梁山入伙(经历)。此人武艺高强且涵养性极高(特长),误入白虎堂野猪林被救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大战青面兽火并王伦生擒扈三娘等一连串脍炙人口的情节中得到同见证(情节),他的一再容忍、退让、妥协、忍辱负重到后来的奋起火并,最让人同情,也是小说主题官逼民反最好的体现(影响)
        3.“文海拾贝”,撷取作品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水浒传》中的每一个人物闪亮的绰号和《三国演义》中歇后语一样重要,人物绰号也是打开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金钥匙:“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小李广花荣、鼓上蚤时迁……人物因绰号而出名,绰号因人物而生辉。
        总之,《水浒传》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传,而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八年级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之古典名著《水浒传》时,尽管提前很长时间都要求学生先阅读,但一旦教学,学生仍是茫然失措,因时间关系,不得已,只能囫囵吞枣,翻看个大概,学时便不明就理了;另一方面,更严重的是,学生普遍反映,这么浩瀚的巨著,人物纷繁复杂、情节曲折多变、细节精彩绝伦、考
点扑朔迷离,中考如何考,如何直击要点、考点,百思不得其法。如何去繁就简、扼中要害、通晓品评,如何把握要点、考点,有效中考,以上是笔者一些浅显的看法,敬请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斧正,也衷心希望初中生依此而读古典名著的兴趣高涨,并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品读了《水浒传》,及时掌握中考相应要点、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