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一种草根娱乐、大众文化,而山寨剧则是山寨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山寨剧追根溯源,对山寨剧的概念,流行原因,发展趋势,以及一些经典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山寨文化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山寨剧未来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使读者对山寨剧的文化特征有了更具体的概念,对山寨剧及山寨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引言
随着“山寨”涵义的不断延伸,许多网友就将那些模仿热播电视剧的剧情、人物和风格,并改头换面的“本土”电视剧,形象地称为“山寨剧”。“山寨剧”在国内由来已久,比如《将爱情进行到底》、《丑女无敌》等。在国际上,翻拍其他乃至别国的影视剧,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么山寨剧的由来是怎样的?山寨剧的背后又包含着怎样的文化背景呢?通过对山寨剧的研究,可以解开我们种种疑问,使我们对“山寨剧”这一特殊的文化产物有更加充分的理解。
二、山寨剧
(一) 山寨剧概念的界定
所谓山寨剧,就是从国外知名电视剧改编而来的本土剧,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这一词的突然流行,缘起于湖南卫视近来开播的电视剧《丑女无敌》,该剧完全根据美剧《丑蒂》改编,山寨味浓烈,引来观众“口水”不少。山寨剧主要特征是小公司、低成本、低门槛、质量粗糙、重视娱乐性、模仿国内外名剧、但能吸引某个特定消费体的喜爱。
(二) 山寨剧的缘起
山寨剧流行,归根到底是一个原因:国产电视剧原创力匮乏,没有好剧本,只能“借鉴”人家的。“好的题材大部分都有人写过了,看到人家的成功,总有人想走捷径。”谈起山寨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编剧说出了大实话。
江南大学影视研究室的青年教师赵翌在接受采访时,从更深的层面表达了对山寨剧现象的忧虑:“长期依靠‘山寨’别人的剧本,而且成为一种风潮,中国的影视剧会越来越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
据他介绍:“其实美剧也会借鉴人家的东西,比如《丑蒂》本身是翻拍委内瑞拉原版,去年NBC电视台又翻拍了澳大利亚的《冤家母女》。不过他们会选择和自己有相似文化背景的
题材,并且有专门的编剧小组进行全方位改编,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所以说,‘山寨’只能作为一种初期的手段,关键还是要创出自己的新意来。”他建议,中国的编剧们要深入生活体验鲜活的人情、风俗,“大多数电视观众不喜欢和自己生活离得太远的电视剧,越有生活体验越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是《闯关东》、《金婚》之所以能成功的共同特点。”
三、山寨剧的发展现状
(一) 没有版权的翻拍
在“山寨文化”兴起前,山寨剧有另外一个名字:翻拍剧。比如,曾经大热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就是翻拍自日剧《爱情白皮书》。后来美剧火了,又出现了号称中国版《欲望都市》的《好想好想谈恋爱》,《疯狂主妇》也有了山寨版,叫《美丽主妇》,《24小时》则出现了《危情24小时》、《非常24小时》两个“兄弟”……编剧们确实紧跟潮流,韩剧《蓝生死恋》红了,立马冒出一部如出一辙的《错爱一生》在央视八套播出的《大约在冬季》,则号称是中国版《冬季恋歌》
而正式创下“山寨剧”旗号的,大概要算翻拍自《丑蒂》的《丑女无敌》。和那些没有得
家有儿女演员到授权、遮遮掩掩地“借鉴”别人的山寨剧相比,《丑女无敌》正经购买了前者翻拍的版权,可因为造作的表演、充斥着广告的布景、频频出现的穿帮,让它变得山寨味十足。
“山寨剧”的风潮,只在倏忽之间,就带着强劲的风力指数猛烈地席卷而来,让人难以招架。它打着影视剧界“草根文化”和“仿真品牌”的旗号,大张旗鼓地进军内地偶像剧市场,并名正言顺地互相PK,抢夺收视份额。
(二) 媒体工业竞争的结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本就竞争激烈的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两家省级卫视刚刚在选秀场上争得个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现在又将擂台的阵地转移到了各自的自制山寨剧上。眼见着湖南卫视推出了《一起去看流星雨》和《丑女无敌》,东方卫视在同期与之相抗衡的则是《加油!优雅》、《网球王子》和《苏菲日记》。而模仿能力极强,总是喜欢渔翁得利的江苏卫视,自然也不甘示弱,精心制作了《麻辣教师》和《我的未来不是梦》,参与到“山寨剧”的热闹大戏之中。其他各家省级卫视也迅速发现了这块大肥肉蕴藏着的丰富油水,争先恐后地加入这一阵营,开始了风风火火的自产自销之路。
从受众分析的角度来说,主流媒体常常处于这样一种状况,即“媒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其固定受众或目标受众的兴趣、期待和文化品味,形成了某种刻板印象,并且寻求合适的传播内容来与他们的刻板印象相匹配……将那些成功的节目类型和主要产品作一些细微的改动,下一次仍然有效。”[2]于是,“山寨剧”从不登大雅之堂的CtrlC+Ctrl V,摇身一变成了引领内地影视圈的一种文化现象,还大摇大摆理直气壮地稳坐收视宝座。这个擦边球打得实在玄妙,足以让主流电视人和电视媒体跌破眼镜,大喊“看不懂”。
发布评论